缢蛏的养殖1)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178204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18.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缢蛏的养殖1)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缢蛏的养殖1)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缢蛏的养殖1)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缢蛏的养殖1)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缢蛏的养殖1)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缢蛏的养殖1)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缢蛏的养殖1)资料(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的养殖,缢蛏(英文名Razor clam),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福建俗称“蛏子”,浙江称为“蜻”,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方称为“虫先”。,蛏子肉味鲜美,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蛏干、蛏罐头,是沿海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贝类。 蛏肉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滋补、清热、除烦、止痢功能。壳用于胃病、喉痛治疗等功能。,本草求真谓: “蛏,性属阴体,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缢蛏作药膳食疗: 产后虚损少乳:蛏肉250g,黄酒适量,蒸后煮汤服食。 化疗、放疗后口干烦热:蛏干、干菜各30g,

2、共煮食,连食37天。 中暑、血痢:蛏肉和刺瓜同煮熟食。 咽喉肿痛:蛏壳捣细,水漂洗净后晒干,同冰片吹喉。,缢蛏的营养成分(每100g鲜品): 水分88g,蛋白质7.3g,脂肪0.3g,碳水化合物2.1g,钙34mg,磷114mg,铁33.6mg,碘19ug,维生素B1 (硫胺素) 0.02mg,维生素B20.01mg,维生素B5 (尼克酸、维生素PP)1.2mg。,课程纲要,缢蛏的养殖生物学 缢蛏的苗种生产 缢蛏的养成生产,缢蛏的养殖生物学,分类地位 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竹蛏科 (Solenidae),形态特点(书P.30

3、3,305) 头部退化,以唇瓣所在的位置表示头部。 足发达,从侧面看,似斧状,末端正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蹠面,有强大的钻穴能力。 内脏团位于身体背部,深入足内。 外套膜三孔型,水管发达,外套窦深,呈“U”形弯曲。 自贝壳顶斜向腹缘中部有一条微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缢蛏”名字的由来),壳薄,前后端不能完全包被软体部。,Q:缢蛏适应埋栖生活的形态特征?,消化系统:唇瓣、口裂、食道、胃、消化盲囊、肠、直肠、肛门。 呼吸系统:本鳃1对,真瓣鳃型。 循环系统:心脏具有1心室2心耳,存在于背部围心腔中。血液无色。 排泄系统:肾脏1对,位于心脏下方两侧。 生殖系统:位于内脏团外表面,成熟时包被整个

4、内脏团,有的还伸入足部。,发生特点 性别:雌、雄异体,不异形(成熟性腺雄性呈乳白色,雌性微呈黄色,但差异不明显)。,Q:缢蛏的性成熟年龄?繁殖季节?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长的特点?,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第二年性成熟。繁殖季节,辽宁为6月下旬,山东为89月,浙江、福建为911月,盛期10月(20左右)。(注:缢蛏的性腺发育,书P.310),产卵及受精:一次成熟,多次产卵。产卵量与个体大小直接相关,壳长5cm个体,一次产卵量一般为几十万粒(怀卵量约为100万粒左右)。精子鞭毛型,成熟卵子圆形,卵径为88微米左右。精、卵直接排入水中受精。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见书P.311-312图):水温202

5、5,815min PF出现pb1,约6h PF,发育至担轮幼虫;约1d PF,发育至面盘幼虫(D形幼虫);710d PF,下沉附着变态成为稚蛏,至第二年繁殖季节即可参与繁殖。,注:缢蛏幼虫的浮游习性 缢蛏精、卵直接产入水中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至下沉附着变态前营浮游生活,其浮游期的长短与理化环境有关,特别是水温的影响更为明显。水温2125,浮游期为69天。,早期的幼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在水体表层分布多,后期相反。 营浮游生活的缢蛏幼虫,其分布受潮流、风力与风向的影响。主流经过和下风处缢蛏幼虫数量相对较多,这样受惠于潮水的来复流的内湾海涂,便成为蛏苗的生产基地(如浙江省的象山、宁海、乐清等地)

6、。,注:缢蛏幼虫的附着习性 缢蛏的受精卵经3-5天发育后(发育速度和水温直接相关),浮游幼虫出现棒状足,在足的基部出现布满灰色色素的圆形眼点,面盘脱落,纤毛和鞭毛脱落,幼体下沉变态,分泌透明的足丝附着在泥砂上。,下沉变态后的幼虫先以微弱的足丝营附着生活,然后以足钻土穴居。 缢蛏幼虫的附着与潮汐、潮区、潮流、底质、风浪均有关(具体见书P.317)。,潮汐与附着:大潮时,潮区较高的苗埕附着较好,小潮时,潮区低的苗埕附着多。接近平潮时至平潮过后的一段时间附着最多。,潮区与附着:中潮区特别是中潮区上段附苗较多,低潮区和高潮区附苗较少。,潮流与附着:在港道的两侧,和开港引流的苗埕,蛏苗附着量多。潮流疏通

7、还有利于底质的改良,冲刷和去掉浮泥,蛏苗附着量大。但流速太大,初附着的蛏苗,足丝微弱,易被水流冲走。,底质与附着:早期蛏苗需用足丝粘着在物体上,因此,纯软泥底质是不出苗的。底质含砂量大,早期苗附着较多。(但是,适于附苗的场所,并不一定都适于以后的穴居生活),风浪与附着:一般下风口的附苗多。但是如果下风口的苗埕受风浪正面的袭击过大,影响到埕面的稳定性,也不利于埕苗的附着和生活。,生态特点 分布及生活习性 广温、广盐性半咸水贝类(适宜温度830,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适宜海水比重1.0051.020,在此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缢蛏是中国、朝鲜、日本的特有贝类。在我国缢蛏分

8、布较广,北起辽宁省,南到福建、广东等地。(缢蛏养殖业在福建、浙江历史悠久,福建、浙江两地也是我国缢蛏的主产地。江苏、山东、河北和辽宁等地,是新兴发展养殖的地区。) 幼苗多分布在中潮区及高潮区下部的海滩上,成贝则以中、低潮区较多。,Q:缢蛏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适宜生活的环境条件?影响缢蛏生长的主要因素?影响缢蛏生活的灾害、敌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多生活于风浪较小,潮流通畅,底质平坦较为稳定的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软泥或泥沙底质海滩,尤以表层有23厘米的软泥、中层有30厘米左右的以泥为主的泥沙混合层、底层为砂泥层或砂层的底质为最好。,营埋栖生活。生活时,身体埋于泥沙中,水管伸出涂面进行摄食、排

9、泄和呼吸。洞穴与涂面呈垂直,接近涂面处分叉为两个小孔,呈“丫”状,是出水管和进水管伸出涂面的通道(书P.306)。一般体长为两孔间距的2.7倍。根据涂面蛏孔的稀密及两孔的距离,可以了解涂内缢蛏的密度及个体大小,从而推算出产量的高低。缢蛏在穴内随潮水涨落而升降运动。洞穴的深度为体长的68倍,最深可达60cm以上,为体长的10倍左右。,一般情况下缢蛏不离开自己的洞穴,随着身体的长大洞穴也扩大加深。 但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缢蛏也会离穴。食物不足、生活环境受干扰大,如中华蜾蠃蜚在蛏埕上大量繁殖,缢蛏也会“搬家”,甚至数十亩蛏埕上的蛏都有跑光的现象。,摄食和生长 滤食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对食

10、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只要颗粒大小适宜即可。 缢蛏穴居,靠水管伸至洞口索食,其摄食活动受到潮汐的限制。,刚附着的稚蛏,壳长200m左右。在闽、浙地区,自然条件下,当年的稚蛏至次年立春(2月4日或5日)前后,可达1cm左右;至清明前后(4月4日或5日),可达1.52cm;至第一次性成熟可达45cm,再到翌年繁殖季节前可达6cm,以后生长速度下降(第四年达8cm左右,五年以上的可达12cm)。 影响缢蛏生长的因素主要是饵料和水温,此外,海水密度也影响缢蛏的生长。(见书P.316-317),灾害和敌害 洪水(使盐度骤降,同时带入大量泥沙覆盖涂面)。 大风(缢蛏产卵季节,适逢东北季风,风浪破坏下风口涂面

11、的稳定)。 严寒、酷暑(蛏苗穴居较浅,在严寒的冬天有时会被冻死;夏季高温,若涂面凹凸不平,积水被烈日暴晒而升温,此时若降雨,烫热的积水易灌入蛏洞烫死缢蛏)。,滩涂贝类养殖主要敌害及防治措施,穴居敌害鱼类 游动性敌害鱼类 敌害蟹类 敌害贝类 其他敌害,如食蛏泻肠吸虫、中华蜾蠃蜚、水鸟、海星、多歧虫、浒苔等杂藻,蛇鳗,俗称油龙鳝,是缢蛏的最大敌害。蛏埕上出现的有:中华须鳗、尖吻蛇鳗、食蟹豆齿鳗。这三种蛇鳗在我国东海、南海都有分布,在埕地上潜穴栖息,退潮时钻入穴中,涨潮后出洞摄食养殖贝类。在埕地上全年都能发现蛇鳗,尤以5、6、9、10月份数量最多。,红狼牙鰕虎鱼,俗称赤九、红亮鱼、红鼻条。常在含泥较

12、多的埕地钻穴营居,主要危害贝苗。,防治措施:用氰化钠(或氰化钾)、鱼藤、茶饼和巴豆等药物毒杀。氰化钠每亩用药150250克,药液浓度0.20.3;鱼藤,俗称芦藤,每亩用药500克左右,药液浓度l;茶饼每亩用药48千克,干撒,或用温水泡24小时,再加水调均匀带渣泼洒;巴豆加工成丸,毒杀时溶于水后灌注鳗穴,每500克巴豆可灌7080个鳗穴。以上几种药在使用时,还须注意使用时间、埕地底质、及潮汐情况酌量增减。如早、晚时间用多些,午间用药少些;含砂多的底质用药多些,反之用药少些;埕地积水多,用药要多些。,海鲶科鱼类吃贝类的有中华海鲶和海鲶2种。中华海鲶俗称鱼咸仔鱼、黄松。海鲶俗称赤鱼、青松。它们均为暖

13、水性底层鱼类,每年春季向近海河口作生殖洄游,喜食贝类,常在埕地危害滩涂养殖贝类。,无斑鹞鲼俗名燕鲂。福建、广东沿海习见种,在春夏季出现在低潮区贝类养殖埕地。其上下颌皆有一纵列坚实而宽的牙齿,可压碎壳质坚硬的贝类。,鲷科鱼类,主要有黄鳍绸、黑绸和灰裸顶鲷。黄鳍鲷和黑鲷分别俗称黄翅和黑翅。以上鲷科鱼类性贪食,常栖于埕地摄食贝类。,黑鲷,鲀科鱼类,常见的有条纹东方鲀和横纹东方鲀,俗称鬼仔鱼。鲀科鱼类生活于近海底层,喜结群,常到埕地觅食,用其坚且锐利的牙齿将贝类的贝壳咬破而食之。,条纹东方鲀,此外,条纹斑竹鲨(俗称狗鲨)和短吻三刺鲀(俗称竹仔鱼)也不时到埕地危害贝类。,条纹斑竹鲨,双棘三刺鲀,防治措施

14、:对于游动鱼类的预防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可在养殖区用网和钓具(如底拖网、流刺网、定置网和延绳钓等)进行捕捉,以减少受害;另一方面在埕地周围插上竹条或围上一周条石(结合桥式牡蛎养殖),惊吓或阻止敌害鱼类进入埕地。,如青蟹、梭子蟹等。蟹类能用强大的螯足将贝苗压碎而食之,其危害季节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多随潮水进出埕地。,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防治措施:可用蟹笼和网具捕捉,也可识穴捕捉,或预先在埕地四周用脚踏下一列列待捕洞穴,引诱蟹类藏匿洞中,退潮后捕捉。,玉螺,在埕地最常见的为斑玉螺,俗名花螺,其次是福氏乳玉螺,俗名苏螺、香螺,此外还有扁玉螺。玉螺以足包住养殖贝类,分泌酸液将贝壳穿透一小孔,然后用齿

15、舌挫下蛤肉而食之。每年211月出没于埕地,尤以46月数量多。,经氏壳蛞蝓,昼伏夜出,大量吞食贝苗。,凸壳肌蛤,俗名土鬼仔、虫间仔,寻氏肌蛤俗称乌鲶。每年 45月大量繁殖,侵占了滩涂养殖贝类的生活空间,争夺饵料,分泌足丝连成一片,影响养殖贝类摄食、呼吸和运动,甚至把蛤仔闷死。,章鱼,常见的有长蛸和短蛸。以腕捕食滩涂养殖贝类,靠吸盘将其窒息死而食之。,此外,皱红螺偶尔也在埕地出现,摄食养殖贝类;海兔、海牛和纵带锥螺占据空间,也会影响养殖贝类的生长。,防治措施: 对于斑玉螺,目前仅靠人工捕捉。退潮时用手捕捉,或用小竹杆和铁线做成的“拣螺塔”抓捕(玉螺怕光,多在夜间或阴天出穴活动,宜在早、晚在干潮后下

16、埕捕捉,也可用0.20.3的石炭酸喷洒涂面,迫使其出穴,或用蟹汁喷于埕面诱其出穴,然后捕捉)。在冬季玉螺产卵期,可下海拣拾玉螺卵块。 对于经氏壳蛞蝓,待其6月以后产过卵,数量大减,再播苗。人工捉,或在苗场周围拦网阻止壳蛞蝓进入苗场。,对于肌蛤,将养殖贝类和肌蛤一起采收,经淘洗,除去肌蛤,再将养殖贝类重新播种。此外,从在室内的初步试验,用0.1的氨水,10小时内可以杀死大部分肌蛤,而对养殖贝类不致死。但如何用于养殖埕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对于章鱼,可在埕地上寻洞挖捕,也可在海中设章鱼笼诱捕。 对于皱红螺、海兔、海牛和纵带锥螺,防治方法与玉螺相同。,食蛏泻肠吸虫,对缢蛏危害严重。受寄生的蛏体内脏团呈棕黄色,外套膜腹缘发黑(有的群众称之为“黑根病”),内脏团里的生殖腺、消化腺、肌肉等逐渐被吸光,蛏体多停在洞穴口,很快死亡。,食蛏泄肠吸虫病在浙江、福建等地沿海经常出现,死亡率可高达50。一般高潮区、泥质埕比低潮区、沙质埕感染率高。 食蛏泻肠吸虫的生活史:经过1个终末寄主(鰕虎鱼)和2个中间寄主(第一中间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