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7796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近年江苏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考查情况: 波兹曼的诅咒(2005年)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说“异”(2009年) 谈“静”(2010年)“捧”与“挖”(2011年)笑的价值(2012年) 论名声(2013年)乾坤草亭(2014年)五年高考考题回顾2010谈静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17作者认为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的原因是什么?18.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2011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

2、果?例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递进关系?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2014乾坤草亭 16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18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6)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 文题即观点。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2)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内容。(3)

3、 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4) 有的议论文因为话题范围较大,内容多,形式散,观点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几个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处。这种的观点概括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做论述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意识一、文体意识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1、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其结构可以是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破是驳斥对方观点,立是摆明自己的观点) 。3、本论部分逻辑结构:并列、递进、对照二、 文本意识把握答案来自文中的原则1、考纲对论述文能力

4、要求是基本阅读,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2、做题时可采用“逐段阅读梳理法”,一画观点,二标材料,三圈出线索词和关键词。三、规范意识即规范作答1、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分点作答,不同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做到答案清晰简洁。2、答题的语言可以直接取自阅读文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跟压缩概括的知识点相通)3、从文本到答卷语言的转换,往往包括三个方面:具体的要加以概括抽象的要加以阐发含蓄的要加以解说。题型归纳 一、理解类(2010年)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词语的理解)(2008年)“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

5、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怎么理解?(句子的理解)(2013年)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6分) (句子的理解)(一) 重要词语理解:高考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往往是指词语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意义,而不是从词典上背下来的一般意义。从句子本身入手,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语境。 1关键概念的理解高考考查这类词语,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力。 2指代性词语的理解是指文章中的代词或具有

6、指代作用的词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弄不清它们的具体含义,那就说明还没有读懂文章。 3关联性词语的理解是指连词及文章中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在论述类文章中,关联性词语所揭示的,不仅有文章的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二)、重要句子的理解论述类文章的重要语句常常是中心句、文段的起句与结句(或称首句与尾句),以及在文中起关键作用或关联作用的句子。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语境。第一步: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句子所在段落。第二步: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语句的位置和范围,明确句子与全文、与该段的关系。 语句若在文首(总领)文末(总括),答案将在全文寻找

7、,或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各段的大意即可;如在段首,答案从本段寻找(阐述);若在段末,既要考虑本段(归纳),还要考虑下一段(领起);若在段中,一般在该句前后寻找(解说)。第三步:从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一般要找出比喻的“本义”。有时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二概括内容类(2005)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2012)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2011)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2013)1

8、5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是文中显示观点态度的语言材料,它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引述的别人的观点态度等;二是文中用作论据的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筛选信息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整合信息,就是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分散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工组合,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链。 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1)从文章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2)从重要语句获取信息。(3)从引述材料中获取息。 筛选信息的一般方法:(1)明确筛选的目的和标准。标准是指题干的要求或选项的

9、话题。(2)重点对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3)注意信息表述方式的变化。 整合信息的一般方法:(1) 剔除多余重叠信息。(2)合理加工组合信息。采用要点化的方式,按照一定的序列将信息组合起来,表述要顺畅。注意不要遗漏信息,防止因表述不当而造成误解。三、分析思路类(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2010年 朱光潜的谈静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2011年 鲁迅的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2012年伍尔芙的笑的价值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考点风向论述类文本贵在把

10、所论问题一步一步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高考也特别重视对思路的考查,江苏卷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考查它,凸显了这一考点的重要性。江苏卷命题角度有二:整体概括全文论述思路和局部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基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但它富有变化: 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开头只是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先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论的结构)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本论内部结构方式:1总分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说(列出几个分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说(总结)。2层进结构: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11、3并列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4对照结构:一正一反,正反对比。此外,还要注意先驳论(列出错误论点并否定)后立论的结构。梳理思路 1、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 2、捕捉关键句。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 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 3、特别捕捉那些能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它们对分析思路大有帮助。 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顺序词,顺序词能

12、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概括思路1.大体概括每段段意2.根据各段意把文章分成3-4个部分(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用语可以摘取、合取、自撰)(表达的时候注意,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4、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对社会、人生、自然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所要承载的作者的各种丰富的情感,所要展示的作者的胸襟与抱负。 1直露的观点态度 (1)通过标题来体现;(2)通过开篇的中心句来体现;(3)通过反复出现的提示性的语句来体现;(4)通

13、过篇末的总结性的语句来体现;(5)通过文中极富感情的抒情句来体现。 2含蓄的观点态度注意文章所表达内容的象征意味;(2)注意对文章中修辞格运用的理解;(3)注意文章使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4)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作者人生经历。四、分析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其标志性语词往往是“认为”、“以为”、“感到”等。 抓住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抓住作者的评述。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

14、精要,作出概括。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题干要求等。五、 论证方法类 1、举例论证。作用:说理更具体、说服力更强。答题格式:举例论证。用事例论证论点,论证十分具体,说服力更强。2 、对比论证。作用:突出强调。答题格式:对比论证。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比喻论证。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答题格式: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证明了观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 、引用论证。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

15、趣事。作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题格式:引用论证。引用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趣味性)。5、类比论证作用:突出强调。答题格式:类比论证。通过和的类比,突出强调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分析题干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明确概括的对象、角度、重点。第二步:定区位。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寻找要点。第四步:从不同角度摘录语句,整合归纳,组织成句。做题基本原则:宁全勿缺,切分要点,机智排序。宁全勿缺。只要扣住题意,宁可多答一些,因为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切分要点。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要设等序号分要点作答,这样可以使答案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