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4269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上物理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c 5,d 3.d 6.c 7.a22缩小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3. B 13凝华 放出 19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汽化3.a 27(1)10 (2)同一高度 (3)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远离6.a 9.a 12.d25. 甲、14. 26. (1)22 (2)温度较高时,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当温度接近室温时,温度下降越来越慢 16. 22 不能 17. 地面 振动3.c 7.d 2浅 折射3振动 快 6. 小明身高 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 米处,镜中他的像的高度等于_1.7_米,该像与平面镜间的距离等于_1_米。25.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

2、面能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c31.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位于放大镜的( ) A. 焦点以内B. 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C. 两倍焦距以外 D. 两倍焦距处2.d 5.b 1.(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

3、同2.(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3.2008黄冈)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1.A

4、分析:选择错误的选项。不敢高声语,指的是响度大而非音调高。 2.D 分析: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只有大象能够听到声波频率范围小于20Hz,故选择D选项。3.C分析:超声波指的是其频率超出人耳听阈上限20KHz的声音,估C选项错 关于温度计我们要了解它的使用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精度影响:管径越细,玻璃泡越大,精度越高;管径越粗,玻璃泡越小,精度越低。1.(200

5、6,江苏无锡)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_。2.(2006,广西桂林)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图4中甲、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水的温度是_。3.(2006,青海)关于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以下物理知识中未涉及到的是( )A、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B、物体具有惯性C、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D、热传递1.不相同人的感觉不可靠2.分

6、度值 D -22383.C 解释:温度计使用到了凸透镜具有放大的作用,便于读数,而不是凹透镜。故选择C选项。今日题目:物态变化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态变化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具有一定的荣华温度(熔点),非晶体没有。1.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吸收/放出)热量.2.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水浇

7、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3.今年5月10日,盐城市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 晶的过程中热量1.气化 吸热 2.C 3.液化 凝华 放热今日题目: 题目:小蕾身高1.80m,她眼睛到头顶的距离是8cm,问:要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完整的像,镜子有什么样的要求? 解析:这道题目无厘头的有一点点像那个掉在洞里的熊是什么颜色,但是一定是可以解决的哦平面镜成像,就是数学作图的问题。把图画出来,自己找找关系。加油答案:镜子必须为身体的一半才可以看到全身像,但是如果镜子挂到5m的高空,你肯定是

8、看不到自己的像的,那要是把镜子放到地面,你也只能看到自己的下半身啦。所以镜子的位置也有要求哦。眼睛离头顶是8cm,那么眼睛到脚底的距离则是172cm,这个时候想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要放在离地面86cm,也就是172cm一半的位置,聪明的你想明白了么?今日题目: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压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人观察平面镜和白纸看到的现象是( )A白纸比较亮B平面镜比较亮C可能是白纸亮,也可能是平面镜亮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折射角是.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是,折射角是

9、,则( )A) B)=C) D) 3.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C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像 D屏上肯定有像,但大小不确定1.C 解析:取决于从哪个角度看。如果从正上方看,则是平面镜亮白纸暗,如果是从旁边看,则平面镜暗白纸亮。2.B 解析:垫高了水槽,但是水平面不会改变,法线方向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3.D 解析: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u2f,但是具体是多少不知道。因此缩短一半,可能此时u2f,也可能u=2f,也可能u2f。故像的大小不能确定。但是一定是实像,可以在光屏上

10、看到像。今日题目: 1.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则物体长度_cm.2.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5.4mm,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mm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A.v与s成正比 B v与t成反比 Cs与t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第一题是2.50cm(2.49cm,2.51cm均可),注意精确到0.01cm(估读)即可。 第二题就是一个大大的坑喽,等着学生和家长往里面跳呢,说明高老师居心叵测呀。书是150页,因此应该是75张不知道可爱的家长们有没有识破高老师的诡计呢?所以每页的厚度应该是5.4mm/75=0.072mm。但这样写对不对呢?题目中给出的数

11、据是精确到0.1mm的,因此结果也应该精确到0.1mm,0.072mm四舍五入到0.1mm应该是0.1mm,所以第二题答案是0.1mm呦 第三题,既然是匀速直线运动,那速度就不变,因此v与s和t都没有关系。但s与t成正比(s=vt,v是常量)。1.(2012,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2.(2011,南京)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

12、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实验题压轴!3.(2013,南京)在“探究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如图所示。(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B点处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此时光屏位于图中 _(填写字母)点的位置(2)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则应向 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_第一题:“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是测量焦距的一种方法,这个光斑即是焦点所在的位置,所以凸透镜焦距是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B。第二题:此处凸透镜的作用是放大镜,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焦距是10cm,因此物距小于10cm。选C。第三题:(1)BC两点像距20.00cm,即物距是20cm。而此时成像是倒立等大实像,因此物距等于两倍焦距,焦距为10cm。当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像距=两倍焦距,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