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1698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冲蒌中学 李灵青【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9.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授课教师】台山市冲蒌中学 李灵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内容.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其解法。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进行的,它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模型,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范的应用。因此学习本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学生的后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整体基础薄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2、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以教师的“导”带出学生的“学”。具体过程包括:动手操作探究交流总结规律。通过主体性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概念(2)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3) 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并通过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4) 经历画数轴、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如何寻找不等式组的公共部分,激发学生

3、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数学现象和规律,形成良好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手段】计算机、PPT、直尺。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步骤等知识,为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奠定基础。一、教学流程设计知识回顾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从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着手,更好地掌握一些不等量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数学素养与习惯。动手操作、探究归纳牛刀小试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生生互动,教师从中引导,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四种不同情况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总结解法 设计意图: 通过同类型题目的训练,更进一步熟悉解题步骤,熟练地利用数轴正确地查找公共部分,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四种不同的情况。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概括出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小结与思考设计意图: 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进度。5同学分享课堂小测二、教学过程设计(一)知识

5、回顾解不等式x-3-5,-2x+31,并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其解集通过上两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如何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 揭示课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二)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 用每分钟可抽30t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t而不多于1500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1.问题的分析: 师: 求解应用题时,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可以将某些适当的量设为未

6、知数. 此题中我们如何来设元呢生:可以直接设元,设需要x分钟才能将污水抽完.师:总的抽水量可表示成什么形式?答:总的抽水量为吨.师:依据题中的条件,你能列出什么式子?生:由题意,积存的污水在1200吨到1500吨之间,应有 这实际上包括了两个不等式 和. 分别求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 师:同时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x应是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要求学生在同一数轴上表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 并找出公共部分.生:如图, 公共部分是40和50之间的数(包括40和50), 记作. 这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所提问题的答案为:大约需要40到50分钟能将污水抽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实际的生活

7、问题入手,剖析数量上的不等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动手操作、探究归纳教师从旁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的归纳和解决的探究。师:像这样,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 组成的不等式组就叫做 师: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 师: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 生:探究发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常可以先分别求出不等式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 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帮助我们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设计意图】教师点拨,让学生独立归纳。这样学生对不等式组的理解更深刻,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关键是如何使

8、用数轴找出公共部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小组合作交流、总结解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例题,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种情况。例: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3) (4) 解:(1)由得x5,由得x-2,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 它们的公共部分为x5,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5.(2)由不等式得x6,由不等式得x1,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 它们的公共部分为1x6,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3)由不等式得x1,由不等式得x2,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 它们没有公共部分,故此不等式组无解.(4)由不等式得x-3,由不等式得x,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 它们的公共部分是xb

9、:当时,则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xa;当时,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bxa;当时,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xb;当时,不等式组无解.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发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四种不同的情况。2、使在学生正确理解解题步骤。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梳理思路,熟悉解答过程,另一方面把想和做统一起来,在做的过程中训练规范的解答格式及运算的速度、准确度.(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3) 解:(1)不等式2x+53(x+2)的解为x-1,不等式 的解为x3,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2)不等式2x-73(1-x)的解为x8x-2的解为x,不等式的解为x3,故不等式组的公

10、共解集为x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已学的新知识,提高解题的精确度。(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师:1、几个 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些不等式必须含同一个未知数.师: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里所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 部分.生: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2)在数轴上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3)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师: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应注意: 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4.一般来说,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设ab,则

11、师:口诀为:同大取 ,同小取 ,大小小大两边夹,大大小小无解答【设计意图】最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可以达到学生对新知识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六)课堂小测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求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设计意图】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进度。教师将学生的小测情况进行展示,让学生得到及时的纠正,加强学习效果。三、板书设计9.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例题探讨(1)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等式组的概念: (2)一些解题的注意地方(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12、方法与步骤四、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是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利用数轴表示出解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学习不等式组的需求,也对解不等式的方法有很迫切的联想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虽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正确求解,关键却是不等式组求解的步骤总结,这一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比教师直接告之效果更好,这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发现的数学素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中引导,加强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