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10011500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永恒的 A.B.C.D.解析“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体现了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符合题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运动是绝对的,说法错误。答案D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A.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2、B.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C.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解析毕尔生虽然承认运动,但认为运动的主体是概念,即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3.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B.C.D.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说明物质世

3、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项。答案C4.下面漫画“搞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搞活”要自觉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B.C.D.解析漫画“搞活”反映一些人违背树木生长规律,在景区乱搭乱建的现象,是其应有的启示;与题意不符;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B二、非选择题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生态文明纳入“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美丽中国”首先强调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答案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5、反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定。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首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应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客观形势出发,具体解决各地的实际情况。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

6、.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保持每小时28 400千米的速度绕地球运转。卫星必须围绕地球不停地运转,才能保持平衡而不撞向地球。这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B.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C.运动就是指物体在位置上的移动D.物质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解析“卫星必须围绕地球不停地运转,才能保持平衡而不撞向地球”,表明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故答案选D项;A、B两项与题意不符;运动既包括物体在位置上的移动,也包括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C项说法不准确。答案D2.“水停百日生毒,人

7、闲百日生病”是我国民间总结的谚语。这一谚语强调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B.C.D.解析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答案B3.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B.C.D.解析一切存在物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符合题意;干肢不符;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说法错误。答案B4.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

8、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解析“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答案为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C5.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A.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B.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解析“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

9、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C项错误。答案D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C.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解析题干中古诗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体现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意不符;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项说法错误。答案C7.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这首诗蕴含的哲

10、理是()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B.C.D.解析暮春一诗揭示了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是不受人的意识影响,说法错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说法错误。答案B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下属于规律的是()A.水往低处流B.化学元素周期律C.新陈代谢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解析C项属于规律;A、D两项属于规律的现象;B项是定律,是对化学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概括和表述,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

11、客观的。答案C9.下面漫画启示我们()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要自觉改造规律造福人类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A.B.C.D.解析漫画反映养殖户无视价值规律,受到了规律的惩罚,是其应有的启示;改造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答案A10.2018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这是基于()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

12、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A.B.C.D.解析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这是基于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造,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如何改造客观世界,而非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11.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

13、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认识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A.B.C.D.解析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体现了认识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基础,正确;说法错误,人不能改变规律;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选C项。答案C12.2018年12月19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9年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

14、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这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尊重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和前提A.B.C.D.解析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当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当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本题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如何评价上述两种观点?答案“静者静动”承认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克拉底鲁的观点承认了绝对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