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6343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隧道雷达检验报告 第 5 页 共 6 页 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检测单位: 主 要 检 测 人:审 核 人:批 准 人:检测单位地址: 电话(传真):邮 政 编 码:目 录一、前 言3二、工程地质概况3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3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4五、隧道设计资料5六、检测结果5七、检测结论6八、检测的不确定因素6一、前 言受委托,XXXXX有限公司于2012年月日对隧道进行衬砌质量检测。检测目的是探明混凝土衬砌厚度、衬砌背后密实、脱空程度及衬砌钢筋情况。本次检测的位置为隧道,检测条测线,起讫里程为。隧道的衬砌基本参数详见设计纸。二、工程地

2、质概况介绍该结构工程名称,工程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施工日期。地质概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3、 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1、 检测项目 二次衬砌厚度; 衬砌背后是否存在脱空或不密实; 仰拱厚度; 钢架及钢筋排布;2、测线布置根据检测部位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测线 1 隧道测线布置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用 生产的 地质雷达 。 、基本原理在系统主机的控制下,发射器通过天线向隧道衬砌表面定向发射超高频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有电性差异(介电常数、电导率、磁导率不同)时发生反射,反射波被天线接收进入接受机,并传到主机,主机对不同深度返回的各个反射波进行放大、滤波、数字迭加

3、等一系列处理,可在显示器上形成反射时间和里程剖面的彩谱。在相对介电常数给定的情况下,纵坐标就可以换算为深度。下即为探测结果彩剖面示例。介电常数、波速为标定值,其表达式为:相对介电常数; t双程时间(ns); d深度();空洞钢筋网天线跳空二次衬砌2 型地质雷达检测数据剖面示例 数据处理时,首先根据扫射回波的形态、反射强度及其变化在连续剖面上判别目标性质,再根据回波的时间和速度确定目标深度,然后将这些信息绘成剖面成果。、检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及设计文件。五、隧道设计资料XXXXX。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资料见表1。表1 XXX隧道设计

4、情况表里 程二衬设计厚度()仰拱设计厚度()钢筋设计间距()钢架设计间距()围岩类别六、检测结果经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测缺陷结果如下:表2 隧道衬砌背后缺陷表隧道名称检测部位缺陷位置缺陷类型形表3 隧道衬砌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统计表隧道名称检测部位缺陷位置备注形 表4隧道钢筋分布缺陷表隧道名称检测位置备注形七、检测结论 隧道除了上述检测结果所列出的缺陷外其他测区未发现缺陷。八、检测的不确定因素 1、检测里程的控制在运动中进行,由于人的视觉误差和干扰因素的影 响,可能导致检测里程1米左右的误差; 2、检测精度的控制由于设备因素、检测过程中人掌握测试天线与测试面的贴合紧密程度、隧道内干扰物以及介电常数校验的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25厘米的误差。黄褐,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之上。稍密,该层有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较差,部分地段接近与粉砂。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与砂卵石之上xxxxx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