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44011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腰三角形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1(3分)(2012肇庆)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B18C20D16或202(3分)(2012江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是()A20B50C60D803(3分)(2011铜仁地区)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4(3分)(2011济宁)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5cmB16cmC1

2、7cmD16cm或17cm5(3分)(2011巴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A30B60C150D30或1506(3分)(2011巴彦淖尔)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A2.5秒B3秒C3.5秒D4秒 6 7 87(3分)(2010深圳)如图所示,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A40B35C25D208(3分)(2

3、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ABCD不能确定9(3分)(2009攀枝花)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A60B45C40D30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10(3分)(2011大庆)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C=120,AD=3,BD=5,则边CD的长为_11(3分)(2007白银)如图,将一等边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后,1+2=_度 11 12 1612(3分)(2012泉州)如图,

4、在ABC中,AB=AC,BC=6,ADBC于D,则BD=_13(3分)(2010泰州)等腰ABC的两边长为2和5,则第三边长为_14(3分)(2010江汉区)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顶点出发,能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则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等于_度15(3分)(2002漳州)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_条16(3分)(2012贵阳)如图,在ABA1中,B=20,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An的度数为_17(3分)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最多有_条18(

5、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5,它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则底边长为_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46分)19(8分)(2011沈阳)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B=30,DAB=45(1)求DAC的度数;(2)求证:DC=AB20(6分)(2004泰州)已知:D、E为BC边上的点,AD=AE,BD=EC求证:AB=AC21(6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22(6分)如图,在ABC中,AB=AC,A=50,CD为腰AB上的高,求BCD的度数23(8分)(2012湘潭)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

6、,使B点与C点重合,得到DCE,连接BD,交AC于F(1)猜想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线段BD的长24(6分)(2010衡阳)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CD求证:BD=DE25(6分)(2009辽阳)如图,ABC为正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正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等腰三角形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1(3分)(2012肇庆)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6B18C20D16或2

7、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分析:由于题中没有指明哪边是底哪边是腰,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当4为腰时,4+4=8,故此种情况不存在;当8为腰时,8488+4,符合题意故此三角形的周长=8+8+4=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解答此题时注意分类讨论,不要漏解2(3分)(2012江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是()A20B50C60D8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其底角的度数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80底角=(18080)2=50故选

8、B点评: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比较简单3(3分)(2011铜仁地区)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故本选项正确;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

9、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故本选项正确;C、等腰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以及其对称性的应用4(3分)(2011济宁)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5cmB16cmC17cmD16cm或17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没指出哪个是腰哪个是底,故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1)当腰长是5cm时,周长=5+5+6=16cm;(2)当腰长是6cm时,周长=6+6+5=17c

10、m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5(3分)(2011巴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A30B60C150D30或15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分类讨论。分析: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右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30,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

11、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6(3分)(2011巴彦淖尔)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A2.5秒B3秒C3.5秒D4秒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动点型。分析:设运动的时间为x,则

12、AP=203x,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AQ,则203x=2x,解得x即可解答:解:设运动的时间为x,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AP=AQ,(当PA=PQ和QA=QB时,无法求出x的值)即203x=2x,解得x=4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动点,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7(3分)(2010深圳)如图所示,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A40B35C25D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DC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求出B的度数即可解答:解:ABC中,AC=AD,DAC=80,ADC=50,AD=BD,ADC=B+BAD=50,B+BAD=()=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