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2113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课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抓住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感知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 1.学习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对小说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写法。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刻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场景设置对表现人物性格与作品主题

2、的意义和作用。 合作投资你就发: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大胆提问,培养表达的阳气和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 ,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2、导语:以宋真宗著名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必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看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诱惑和毒害导入新课孔乙己。二、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

3、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的

4、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轨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

5、想。加之参考人数多,入选者少,官场黑暗,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一个。四、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1、 找出生字词。 2、 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孔乙己的结局。五、教师纠正字音踱(du) 亨(hng) 舀(yo) 砚(yn) 拭(sh) 附和(h) 蘸(zhn)阔绰(chu)羼(chn)间(jin)或六、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6、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七、分析孔乙己的

7、性格特征1、本文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明确: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的遭遇的悲惨。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

8、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分深刻。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2、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八、布置作业思考: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