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课件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8MB
约19页
文档ID:605670565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课件_第1页
1/1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大变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源),各国竞相变法,确立封建统治,“百家争鸣”,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政治上:政权分立,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复习要点,一、掌握夏朝的建立、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夏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地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灭亡时间、,原因:,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上半期),禹,知道大禹治水,铸造象征最高,权利的九鼎一言九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朝是第一个国家因为建立,了国家机器禹传启,家天下,公元前,1600,年,存在,470,年,夏桀的统治残暴(桀驾人车),二、掌握商汤灭夏、盘庚迁都,商朝,时间:,迁都:,青铜器:,甲骨文,灭亡,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殷,代表作,殷墟(河南)出土礼器,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由文字可靠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河南出土,公元前,1046,年,存在,554,年;商纣王的,荒淫无道,.“,厚赋税以实现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封神榜,讲述的武王伐纣的故事,三、掌握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和灭亡,西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公元前,11,世纪,定都镐京,政治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成实行,分封制,农业上:,出现了人工灌溉,建筑上:,开始用瓦,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灭亡的相同原因:,统治残暴,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原因(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2,)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意义,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加强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讲得时西周实行分封制,二、掌握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1,、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来区分尊卑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贵族,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社会地位极端低下,毫无人身自由,2,、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1,)军队、刑法(暴力镇压),(,2,)礼仪教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与打仗,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掌握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名称,1,、春秋:,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4,、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5,、既称霸也称雄:,齐、楚、秦,6,、成语:,问鼎中原,楚庄王(邲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二、掌握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和称霸的标志,1,、材料,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今受其赐。

论语,材料,2:,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说的是什么事件,?,齐桓公称霸,2,、齐桓公能够最先称霸的原因有那些?,(1),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目的:争当霸主),3,、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公元前,651,年(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春秋战国,齐,燕,楚,韩,魏,赵,秦,合 纵,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代表人物:魏国公孙衍,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代表人物:秦国张仪,三、合纵连横,三、了解合纵、连横,1,、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2,、连横:,秦利用六国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结果:秦国强大起来合纵失败的原因:东方六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朝秦暮楚4,、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争霸,5,、战国与春秋时期战争的不同:从争霸到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6,、春秋战国的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了灾难,(,2,)促进了民族融合(,3,)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促使各国进行变革,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掌握生产工具的变革情况,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春秋时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工具、牛耕,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西周,:,木制、石制工具,千耦其耘(生产力低),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个体生产,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各国竞相变法,确立封建统治,二、掌握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和作用,1,、目的:富国强兵,根本目的:确立封建统治,2,、时间:,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4,世纪中期,3,、在位君主:,秦孝公,4,、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主张,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5,、战国后期秦国强大起来的原因:,商鞅变法,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治,(,6,)统一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富国)重农抑商,(强兵)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获得爵位的最好途径,(富国;最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变法的性质,最关键),(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富国措施),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掌握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成就,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2,、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4,、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主张“因材施教”,二、分析百家争鸣的原因,1,、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生产力发展,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2,)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事业,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探索3,)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兴盛,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2,、作用:,有利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兼爱,”,、“非攻”,墨子(墨家),“道法自然”,庄子(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商鞅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墨家,兼爱、非攻,儒家,仁政,以礼治国,法家,法治,中央集权,道家,无为而治,有利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玉垒山,岷江,成都平原,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成,玉垒山,成都平原,岷江,玉垒山,成都平原,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掌握都江堰的修建原因、修建者、结构、意义,1,、修建时间,战国时期的秦国,2,、修建人物,李冰父子,3,、结构,“,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4,、“始知李太守(李冰),伯禹(大禹)亦不如”,歌颂了李冰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