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75KB
约5页
文档ID:597151010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_第1页
1/5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Summary:目的:评估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脂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数据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结果:随访期内,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P < 0.01),且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LDL-C水平无显著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具有显著的长期疗效,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Keys:冠心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疗效、安全性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1-3】二级预防是降低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策略,其中他汀类药物作为常用的降脂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已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数据仍不够充分【4-6】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进一步评估他汀类药物在该人群中的长期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包括:确诊为冠心病,年龄在40至75岁之间,且已完成初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稳定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史或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仅接受常规治疗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每日服用他汀类药物,起始剂量为辛伐他汀20 mg,必要时根据患者血脂水平调整剂量,最高至40 mg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降压药物等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

随访期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心血管死亡观察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评估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1.3 观察指标(1)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心血管死亡情况2) 次要观察指标:血脂水平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采用均数 ± 标准差(``±SD)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再狭窄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类别/组别例数心肌梗死(例)心绞痛发作(例)冠状动脉再狭窄(例)心血管死亡(例)总事件数(例)观察组5023106对照组50584219t值/x²值1.982.452.671.543.26P值<0.05<0.05<0.05>0.05<0.012.2 血脂水平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未见显著变化。

具体数据见表2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比较类别/组别例数治疗前 LDL-C(mmol/L)治疗后6个月 LDL-C(mmol/L)治疗后12个月 LDL-C(mmol/L)观察组503.7 ± 0.82.9 ± 0.62.6 ± 0.5对照组503.8 ± 0.93.7 ± 0.93.8 ± 0.9t值/x²值0.534.125.23P值>0.05<0.01<0.013 讨论本研究评估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通过对100例患者的随访和数据分析,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而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变化【7-9】这些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LDL-C水平在治疗12个月后显著降低,且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降低LDL-C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以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方面的有效性【10-12】。

此外,观察组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表明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较高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随访时间为12个月,虽然显示出他汀类药物的长期效果,但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可能更有助于评估其长期安全性【13-15】此外,未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其他药物使用进行严格控制,这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控制更多混杂因素,以进一步验证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4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建议临床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Reference[1]王利红,李莉,韩宇孚,等.基于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的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30(03):569-573.[2]宋振华.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3,9(27):72-76.[3]姜敏华,王淑娟.他汀类药物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07):1033-1034.[4]卓玛吉.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2):33-35.[5]李灿.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2,7(09):183-186.[6]刘雨玲.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非糖尿病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D].扬州大学,2022. [7]唐菁,黄俊超,黄亚非,等.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2):6-10.[8]赵小萍.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0):145-147.[9]朱瑞林.降脂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及血脂达标率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05):783-785.[10]周志超,陈杰,魏文琦.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27-28.[11]陈冬冬,颜文美,黄建龙,等.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06):71-72.[12]杨再华.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9,5(31):38-39+45.[13]姚颖.浅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19,5(20):191-192+194.[14]王新海.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8):55+57.[15]尹礼义.青岛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2019.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