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安友谊中学2024年秋高2023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一宝贵遗产,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2、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这些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5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叹“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
3、产生”。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历史性继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提供了古都保护与城市更新、文脉传承与文明创造相融合的中国案例。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以秩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群,择中选址、对称布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在进行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建设时,居中布置国家纪念性建筑,于东西两侧对称分布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延续了中华文明“中”“和
4、”理念,为北京中轴线文化的时代完整性提供了重要支撑。历时12载的申遗,让北京中轴线重新焕发生机。在整治修缮、创新利用的过程中,中轴线更加广泛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带动了北京相关行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寿皇殿经过5年腾退、修缮、复原布展,大致恢复了清乾隆十四年皇家祠堂的原貌,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体味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先农坛中的籍田,曾经作为古代皇帝的“一亩三分地”,经修缮整治恢复原貌后,可供游客体验春种秋收的快乐。正阳门箭楼的开放规划中设计了打卡中轴线、寻找镇水兽、重走正阳桥等活动,通过引入互联网打卡、互动直播等新兴服务业态,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轴线故事。2021年“数字中轴”项目启动,发布
5、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北京雨燕”,同时“云上中轴”小程序也正式上线,公众可以在“云端”了解北京中轴线上的遗产点,领略古都北京中轴线壮丽美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高度肯定,将极大提升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取材于杨彬彬、李祺瑶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城市是人类栖居的重要家园。自城市产生之日起,人类对理想城市的探索就从未停歇。每一个时代都有对理想城市的追求。针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是不同的,探索理想城市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背景。现阶段中国理想城市理念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繁荣、和谐、永续。理想城市应是繁荣之地。繁荣是
6、一个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持久展现,城市繁荣意味着基于人民性的城市经济财富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的全面繁荣,是当下我们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打造具有独特地方气质的城市文化,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使城市更具生机与活力,是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理想城市应是和谐之地。和谐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强调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打造和谐城市,要继承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要平衡好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权益分配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7、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在保障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和谐理念对中国城市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理想城市应是永续之地,要实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改变“重增长、重速度,轻发展、轻环境”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城市达到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状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大驱动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改革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延续城市
8、历史文脉,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取材于吴缚龙、董慧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北京中轴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中轴线包含的15处遗产构成要素,涵盖了5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B. 万宁桥、故宫、端门、外金水桥、正阳门在北京中轴线上是从北至南分布的。C. 北京中轴线联系起了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D. 前后起伏的景观使得北京中轴线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的典范之作。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寿皇殿的相关展览可以让游客体验中轴线的历史文化。B. 先农坛的籍田古时专属于皇帝,现可供人们体验耕种。C. 正阳门箭楼开放规划中引入
9、互联网打卡、互动直播,有利于讲好中轴线故事。D.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北京雨燕”,展现了古都北京的壮丽美景。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个时代都有对理想城市的探索,都建成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理想城市。B. 某市政府推行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带动该城市的繁荣。C. 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可打造和谐城市。D. 城市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发展和环境,轻视增长和速度。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中轴线重新焕发生机与申遗密不可分。B. 对理想城市的规划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C. “和”的理
10、念在北京中轴线与理想城市中体现的方式完全相同。D. “数字中轴”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都体现了科技对城市的影响。5.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述保护、传承北京中轴线文化对北京建设为理想城市的意义。【答案】1. D 2. D 3 B 4. C 5. 中轴线打造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在整治修缮、创新利用的过程中带动了北京经济、文化的繁荣。北京中轴线秉承了“中”“和”的哲学理念,延续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有利于打造和谐城市。北京中轴线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对中轴线进行保护和创新利用,促进了北京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
11、过两则材料阐述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对理想城市建设的意义。材料一详细介绍了中轴线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其在申遗过程中的保护和创新利用,突出其在传承中华文明和带动城市发展的双重角色。材料二解析理想城市的特征,强调繁荣、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文本从多个角度强调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反映了对中国特色城市建设的深入思考。【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前后起伏的景观使得北京中轴线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的典范之作”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这些遗产构成要素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可知,原文是说北
12、京中轴线“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且它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而非“前后起伏的景观”使北京中轴线成为典范之作。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北京雨燕,展现了古都北京的壮丽美景”错,根据材料一第五段“2021年数字中轴项目启动,发布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北京雨燕,同时云上中轴小程序也正式上线,公众可以在云端了解北京中轴线上的遗产点,领略古都北京中轴线壮丽美景”可知,“展现了古都北京的壮丽美景”的是“云上中轴小程序”,而非“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北京雨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
13、判断、推理的能力。A.“都建成了”过于绝对化,材料二第一段指出每个时代都在探索理想城市,但并未说每个时代都建成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理想城市。C.“就可打造和谐城市”逻辑错误,材料二第三段指出:打造和谐城市,要继承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要平衡好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权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可见打造和谐城市不仅仅是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D.“轻视增长和速度”错,材料二第四段指出:我们要改变“重增长、重速度,轻发展、轻环境”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城市达到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状态。可见文中说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
14、好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未说要轻视增长和速度。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方式完全相同”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可知,“和”的理念在北京中轴线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理想城市应是和谐之地。和谐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强调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可知,“和”的理念在理想城市中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
15、然协调发展,强调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北京中轴线,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的城市空间,是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一宝贵遗产,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这些遗产构成要素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在整治修缮、创新利用的过程中,中轴线更加广泛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带动了北京相关行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知,中轴线打造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在整治修缮、创新利用的过程中带动了北京经济、文化的繁荣。结合材料一“北京中轴线秉承中和的哲学理念,以秩序、审美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中意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意为均衡有序,和谐稳定。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群,择中选址、对称布局,象征并强化了国家政权的崇高性和礼仪秩序的重要性,寄寓着对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和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强调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打造和谐城市,要继承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要平衡好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权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