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模拟卷(四)(含答案)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模拟卷(四) (总分: 130分 建议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小宇在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学校公众号撰写了下面的通讯初稿请你阅读后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8分) 访革命烈士纪念馆,传先烈红色基因 [甲]在苍松掩映、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同学们一丝不苟地聆听先烈们的事迹,感受真(zhì)的爱国情,敬献表达感恩的鲜花,沉痛(dào)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和所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革命先辈们,并无动于衷,集体宣誓: “不忘国耻,勇担使命;勤奋好学,知行合一;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乙]先烈们有着为信仰、为正义而牺牲的炽热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的我们是否也应见义勇为?参观蔡永祥烈士事迹陈列馆的活动,引发了我们对“青少年是否应见义勇为”的思考经过激烈争论,同学们基本达成共识:青少年传承见义勇为这一传统美德的同时,更应学会因地制宜,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 [丙]2020年12月13日,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校八年级共381位师生在远喧嚣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参加了主题为“访革命烈士纪念馆,传先烈红色基因"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真(zhì)______ ②(dào)______念 ③炽______热 ④喧嚣______ (2)初稿中,画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庄严肃穆 B.一丝不苟 C.无动于衷 D.因地制宜 (3)按照新闻消息写作的一般要求,初稿中[甲][乙][丙]三段应调整顺序下列排序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甲一乙一丙 B.丙一乙一甲 C.丙一甲一乙 D.乙一甲一丙 2.根据内容理解,在下列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在古代,“智”通常与“知"同用,即知识、智慧、谋略、见识等,真正对“智”做出明确阐释的是孟子,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智”是王维“独绝千古"的“① __, __”(《使至塞上》)中对“直、圆"二字极其精妙的锤炼;是曹操“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中以衰老的骏马自喻,用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谱写人生华美乐章的壮思;是崔颢“③ ? _" 中情景交融,借眼前江景抒思乡之情的精妙;是吴均“④ __, 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淡泊处世原则。
3.鲁迅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八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8分) (1)[“诚信”连对]活动中需要张贴对联,请你根据对联的特点搭配这三副对联,要求先上联后下联填序号)(3分) ① 拼搏刻苦,治学当以竹为师 ② 世事万千,唯诚实能成大事 ③ 宽以待人,无边浩海堪为镜 ④ 成而守信,有信大潮可作师 ⑤ 诚信善良,立品毋忘松作范 ⑥ 人生百岁,只善良可济苍生 第一副:_____ 第二副:______ 第三副:______ (2)[“诚信"解说]右图是活动宣传图片,请你为其配一段解说词3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诚信”有我]小鹏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收获对其进行劝说2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二部分(46分) (一)整本书阅读 4.埃德加·斯诺这样评价周恩来:“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请你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下面是斯诺采访毛泽东时引用的一首诗,请阅读后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6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写出此诗提及的与长征有关的两个重大事件2分) _________ ________ (2)从以上事件中,你感悟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并谈一谈长征精神在今天是否过时4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题目14分) [甲]杭人游湖,已出酉归① ,避月如仇……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②近岸,断桥石硫始凉,囗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囗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乙]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④ ,晚动归桡出道场⑤ 卢橘子⑥ 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⑦ 宫在海中央 [注]① 已出西归:已、酉,均为旧时计时法,分别相当于现在的9~11点和17~19点②舣舟:把船停靠在岸边③靧(huì)面:洗脸④ 松岛:孤山莲花寺:孤山寺⑤桡(ráo):船桨道场:佛殿⑥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⑦ 蓬莱: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 新考法 6.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3分) 加点字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义 选项 (1)皂隶喝道去 A.距离___B.赴,前往C.除去,去掉 D.离开 (2)岸上人亦逐队赶门 A.追赶,追逐 B.依次,一个一个C.竞争___D.赶走,放逐 (3)吾辈始舣舟近岸 A.开始,开端 B.才C.只,仅 D.最初,当初 7.甲文中有两处囗。
根据上下文,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囗其上,呼客纵饮……吾辈往通声气,拉囗同坐 A.席 余 B.徒 余 C.席 与 D.徒 与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_________ ________ (2)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_________ ________ 9.下面关于乙诗内容和相关诗歌知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中以“柳湖”“松岛"代西湖、孤山,凸显出景物的特征,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B.颔联中的“重”“凉"二字,写出了枇杷颗果累累、雨后天气宜人,诗情画意间透露着诗人的满心喜悦 C.尾联回到“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的题旨,而“蓬莱宫在海中央"则表达了诗人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额联、颈联对仗工整;第二、四、六、八句,通押一个ang 韵 10.甲文中出现的游湖者大约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避月如仇者”“浅斟低唱、匿影树下者"和“纵舟 酣睡、尽享月色者”。
倘若苏轼和白居易也在“七月半"那天游湖,你认为他们可能是哪一类游湖者?请任选一人,根据《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或乙诗内容,简述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 东方浮雕工艺融入彩妆产品,敦煌壁画元素作为印花出现在运动鞋上,某奶糖开发出了潮流香水……这些过去与现代时尚难以搭上边的元素,成为新湖流 国潮不仅是消费潮流,也是一种价值观、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国潮的兴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中国类学广为传播的契机国潮成为一种席卷年轻人的流行浪潮,它必然引领了生活风尚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说,“有些所谓的国湖产品可能更迭很快,但这没关系,因为国潮产品也是商品,商品是可以被替代的"在她看来,国潮文化作为年轻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一旦产生就不会因某些品牌被淘汰而轻易消逝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潮是将大家能够识别出来的中国元素融入商品或服务之中,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这里,没有“中国元素”不为“国”,没有一定规模消费者的认同和消费不成“潮”。
国潮文化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的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第二,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摸爬滚打,迈过了产品或服务参差不齐、优劣难分的阶段第三,国潮是在新一代消费者中流行的,而新一代消费者成长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年代,他们对市场上产品的信任度较高第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及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一方面迫使中国企业加强内部销售,另一方面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两个方面力量的交织,催生出“国潮"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有一些老字号认为做国湖做创新,换一个包装就能成为爆品,殊不知其产品的核心已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喜好而且这些企业的所谓“国潮”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其产品包装图案大多为舞狮、祥云、白鹤、扇子等有些企业做国潮,只是急匆匆地打出国潮的标签进行售卖更有甚者,他们直接在其产品包装上添几个繁体字就声称国潮新品 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独特技艺和产品,单纯给产品换件“潮服”,或许能在一时间赢得关注与流量,但难以让老字号持续赢得市场老字号要“守正创新”, “守"的是本质,老字号的本质还是共产品,需要适应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和追求。
正”就是文化的传承创新"则是要在内容元素、呈现形式、销售渠道上有所突破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潮不仅是消费潮流,也是一种价值观、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国潮产品不可替代 B.新一代消费者成长在经济迅速发展、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年代,对产品信任度较高 C.“90后”“00后"最看重品质,较关注外观颜色、科技创新和情感价值,与“70后”“80后"差异大 D.仅仅给产品换件“潮服”,简单堆砌“中国风"元素,难以让老字号持续赢得市场 12.有人说,作为一种“潮”,“国潮"文化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你赞同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