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1.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武王“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以“殷之罪”作为“恭行天之罚”的依据,据此可知周朝统治者意在( )A. 加强君主专制B. 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C. 宣扬敬天保民思想D. 打造西周政权合法性2. 西周时,姓、氏为贵族所独用,“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官僚政治确立B. 皇帝制的建立C. 宗法制度消失D. 百家争鸣推动人们追求平等3. 秦汉公文运行大体遵循以下主要规定:文书逐级下达和上呈;遵守公文主发和签署制度;公文行程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各段传
3、送人均有完整的收发文记录,下行公文要按要求回复。根据材料可知秦汉都( )A. 注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B. 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C. 注重国家行政体系的畅通D. 建立监察体系4. 北魏建国以后,道武帝、太武帝均进行过规模较大的立法活动,到文成帝时期,北魏法律呈现出严密苛刻的倾向,社会动荡日益严重。孝文帝拓跋宏从小饱濡儒家传统,接受了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的治国思想,在继位后对北魏原有的法律进行了更新与修改。这一做法的影响是( )A. 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B. 受到汉文化的影响C. 适应了北魏封建化的历程D. 遭到鲜卑贵族普遍反对5. 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唐后期,工商杂类入仕
4、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此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科举取士身份限制放宽B.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加强统治基础D.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6.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为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政效率较高。据此可知( )A. 元朝时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 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 元朝疆域广阔D. 行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7. 乡饮酒礼是周
5、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为历代所沿用。清朝地方的乡饮酒礼规定十分严格,宾客座次分明,长幼有序。被皇帝批准并参加乡饮酒礼的“乡饮宾”,一般都是乡里年高德劭之人,朝廷还会赏给顶戴品级,乡饮酒礼结束之后,地方政府官员还要上门赠送匾额以彰其德。由此可知( )A. 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 乡饮酒礼是西周礼乐制度延续C. 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D. 朝廷注重乡饮酒礼制度的教化功能8. 清末宪政的实施,打破了法律监督只是自上而下进行单行监督的传统。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
6、止”。由材料可知清末宪政( )A. 是一场骗局B. 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C. 有利于法律监督的近代化D. 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责任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 )直接目的是为防止袁世凯独裁是明代内阁演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人立法的做法违背现代法治精神A. B. C. D. 10. 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和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同时开幕。毛泽东参观展览会并邀请劳动英雄座谈。毛主席指出:“
7、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势就是合作社”。此时开展农村互助合作的背景是( )A. 三大改造完成B. 土地革命的开展C. 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军的扫荡D. 国民党积极抗日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管理不断变化,1978年以前人民公社在基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1982年开始村民委员会成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支部成员和社区党员充当网络信息员参与社区治理。这一变化表明( )A. 人民权利已得到全面保障B. 基层职能不断扩大C. 基层治理主体发生转变D. 基层治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12. 古代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
8、要的问题。下列属于罗马帝国独有的是( )A.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 完善交通,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建立地方行政制度D. 强大的法律体系辅助奴隶主阶级的统治13. 中世纪欧洲实行封君封臣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则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体现了契约精神B. 地方上都拥有很高的自治权C. 君主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D. 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14. 罗马法在1719世纪经历了显著的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欧洲近代共同的法律传统。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需要。据此可知两大法系的作用是( )A. 推动了罗
9、马法的发展B. 促进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C. 推动陪审团制度的发展D. 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15. 西方文官制度发展到现代已经产生新的变化趋势: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美国总统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据此可知这一趋势( )A. 不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 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C. 两官分途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D. 政党分肥制死灰复燃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宋时期婚姻习俗与婚姻观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唐初的士庶不婚发展到宋代的“不限阀阅,嫁娶论财。
10、”地方官蔡襄曾说:“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嫁妆)之多。”汉唐时期,对妇女贞节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妇女婚嫁也有一定自由。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而且妇女再嫁也不为社会所鄙视。到南宋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倡导,对妇女片面贞节的要求开始趋严。唐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准则引入法律,使父母干预子女婚姻有了法律依据,但宋代法律对女子离婚和再嫁进一步放宽限制。这些变化不仅说明了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而且对后世婚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安秀玲浅析唐宋婚姻及其演变材料二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中国共产党对婚姻家庭法律的重视可以追溯到革命年代。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国共
11、产党历来重视婚姻家庭立法。早在1931年,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明确提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原则,这些都成为新中国制定婚姻法的重要参考很多人都会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会是婚姻法?“这就必须要提及当时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土地革命已开始,而这场变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解放生产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夏吟兰说,妇女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另一半力量,而要想把妇女从家庭当中解放出来,首先就要推翻封建婚姻家庭制度,解除包办买卖婚姻的束缚,对建设新国家尤其重要,这是制定1950年婚姻法的一个重要动因。摘自【奋斗百年路】1950年婚姻法
12、(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婚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1950年婚姻法得以颁行的原因。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究,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制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
13、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英国相比,德意志
14、资产阶级革命有何不同?简要指出德意志民主制度建立的影响。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圣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同时,也彰显出丰富的社会规范思想。基督教要求人们立足于世俗社会来追求理想的天国,要求人们应当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创世纪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圣经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双峰对峙”的局面。宗教改革后,教会影响力逐渐削弱,但在西方的个人价值、尊重人格的理念及婚姻、财产、继承、犯罪与刑罚等方面,教会法都一定程度地融入了近代法律条款中。摘编自靳浩辉中西文化对勘
15、视阓中的礼法之辩材料二 宋代兴起的乡约组织,在当时还是同约之间德业相劝的民间组织,其出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乡村行政组织教化功能相对较弱的局限。明清时期,乡约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清通礼中专门规定“宣讲圣谕之礼”与吕大钧、黄佐倡办乡约的身份不同,王阳明、吕坤、刘宗周等儒者本身就是封建王朝的巡抚、知县等地方官吏,他们兴办乡约是为了治理自己管辖下的乡村社会。在这些体制内政治精英的倡导与政府的扶助下,乡约的管辖范围得以扩大,约束力度得以加强,实施效果亦更容易得到保证。摘编自吴倩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彰显了哪些社会规范思想?(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到明清乡约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基督教的社会规范与中国古代乡约的共同作用。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依托,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保证。无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法治都扮演着“轨道”角色,即发挥着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时间主要法律文件20世纪50年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