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95903464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 6.2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线段的比较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 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 借助现实的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定义3. 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体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4.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难点: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四、 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 创设情境【情景引入】做手工时,在没有刻度尺的条件下,若想从较长的木棍上截下一段,使

2、其等于短木棒,我们常采用以下办法.分析:通过移动、对齐,可以在长木棒上“截取”相等长度的短木棒.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为后续学习尺规作图做铺垫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环节二 探究新知【思考】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AB,可以先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在只有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的情况下,大家想想办法,如何画出一条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分析:圆规可截取任意长度,相当于可以移动的“小木棍”.【思考】已知:线段 AB,作一条线段 CD,使 CD=AB.第一步:用直尺画直线l;第二步:用圆规在直线

3、l上截取CD = AB.线段 CD即为所求.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以上是“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向学生初步渗透圆规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尺规作图打基础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活动: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带领学生实际操作画图【思考】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方法:(1)目测法:准确率太低;(2)测量法:先测量出两人的身高,再比较;(2)脚等高: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看头顶高低.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肯定了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同时又将生活中的方法科学化,实现了知识的抽象与升华

4、【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方法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方法2: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有一个端点重合,然后根据另一个端点的位置进行比较.师生活动:类比现实生活中的比较身高,教师从数与形两方面对线段长短的比较进行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观察探究,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思考】叠合法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情形一:若点A与点C重合,点B落在C,D之间,那么ABCD.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叠合法的三种情况.【归纳】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1)度量法:先利用刻度尺分别测量

5、出两条直线的长度,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2)叠合法:移动其中的一条线段,使其一个端点与另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然后根据另一个端点的位置进行比较.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思考】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分析: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思考】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尝试是否有

6、其他的可能,最终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归纳出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想一想】绿地里本没有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走捷径呢?分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究】已知线段a,b,尝试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和a+b.(1)用直尺画出直线. (2)用圆规在直线上作线段 AB = a;在AB延长线上作线段 BC=b.则线段 AC 就是 a 与 b 的和,记作 AC = a+b.【探究】已知线段a,b(ab),尝试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差a-b.(1)用直尺画出直线. (2)用圆规在直线上作线段 A

7、B = a;在线段 AB 上作线段 BD=b.则线段 AD 就是 a 与 b 的差,记作 AD = a-b.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尺规作图画线段的和差,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画图是否规范,纠正画错的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三 应用新知例1 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解:如图,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a,则线段 AC=2a.在线段 AC 上作线段CD=b,则线段 AD=2a-b.【思考】在纸片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

8、与线段的交点处于线段的什么位置?点 M 把线段 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 BM,点 M 叫做线段 AB 的中点.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线段中点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实物直观展示线段中点,加深学生对线段中点概念的理解.【归纳】如图,点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 几何语言:因为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所以 AM = MB = AB(或 AB = 2AM = 2MB).反之也成立:因为AM =MB =AB(或 AB = 2 AM = 2 MB)所以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拓展:已知AM =MB,M 就是线段AB的中点吗?师生活动:展示图形,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

9、描述线段中点.【思考】类似地,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注意: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类比线段中点,思考探究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 环节四 巩固新知1.估计下图中线段AB与线段AC的大小关系,再验证你的估计.答案:法一 刻度尺:ABAC法二 圆规:ABAC师生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2.下列四个生活和生产现象,其中可以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1)用两个钉子就可以将木条固定在墙上;(2)植树时,只要定住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3)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4)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答案:(3)(4)3.如图,线段AB=4,点O是线段AB上一点,C,D 分别是线段OA,OB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解:因为 C,D 分别是线段 OA,OB 的中点,所以 OC=AO,OD=BO.所以 CD=OC+OD=(OA+OB)=AB= 4=2.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巩固复习本节课内容.环节五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