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调查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调查评估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调查评估报告,揭示灾害真相,评估影响与恢复,目录,灾害概述,01,灾害原因分析,02,救援与应急响应,03,经济损失评估,04,灾后恢复与重建,05,预防与减灾策略,06,01,灾害概述,事件背景与时间线,01,事件背景,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发生于2024年1月22日,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该区域地处云贵高原的山区,地形复杂且地质条件多变,为此次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03,时间线梳理,2024年1月22日凌晨5时51分,山体滑坡突然发生,造成4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元。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搜救工作,
2、并开展后续的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灾前环境状况,事件发生前,当地气候条件复杂,长期存在降雨和冻融循环现象,导致岩体风化严重。此外,地形多为高陡坡地,岩体破碎,为山体滑坡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02,灾害规模及损失统计,灾害规模描述,“122”山体滑坡灾害位于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滑体长600米,宽500米,平均厚度10米,总方量约为30万立方米。此次滑坡属于中型规模,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灾害共造成44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伤亡人员多为当地居民,部分为附近工地工人。该数据是根据事后调查和医疗记录统计得出,反映了灾害的直接生命损失。,经济损失估算,经初步评估,“122”山体滑坡的经济损失约
3、为1.45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包括了灾后重建、救援行动以及农作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失,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人员伤亡数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02,灾害原因分析,地质条件及地形特征,04,03,01,02,地质结构特征,昭通市镇雄县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主要含水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层,岩溶水活跃,为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地形总体地势,镇雄县地势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这种地形特点使得该县在遇到极端气候和强降雨时,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高陡坡度与碎裂岩体,“122”山体滑坡灾害区位于高陡地形上,岩
4、体破碎且层次分明。强烈的风化卸荷及长期降水入渗导致岩体稳定性降低,反复的冻胀冰劈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发生。,自然景观与地势特点,昭通市镇雄县的自然景观壮丽,但同时伴随着地形的高陡和复杂。这些地形特征不仅为该县的自然景观增色,也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及降雨情况,气候变化概况,过去几十年间,昭通市镇雄县的气候变化显著,平均气温上升约1.2摄氏度,降水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局地小气候影响,调查评估报告指出,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发生时,突遇气温骤降伴随雨雪等局地小气候条件,这种急剧的天气变化对不稳定的山体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5、冻胀现象与冰劈作用,反复出现的冻胀和冰劈作用加剧了岩体的风化卸荷,导致滑体稳定性下降,最终诱发了突发性山体滑坡。冻胀冰劈是此次灾害的重要触发因素之一。,降水数据与分析,根据昭通市气象站记录,1月22日当天的降雨量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值,且伴有雷电活动。强降雨是导致山体滑坡的直接原因,进一步验证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人类活动影响,采煤活动影响,调查报告指出,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与采煤活动无直接关联。尽管当地存在煤炭开采历史,但报告强调滑坡主要受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驱动,而非人为活动所致。,地表开挖与建筑活动,昭通市及镇雄县的地表开挖和相关建筑活动可能对地质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6、。这些活动可能导致地下岩石松动,增加滑坡发生的风险,尤其在没有充分风险评估和监管的情况下。,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如农业开垦、森林砍伐等可能改变地表结构和水文条件,从而影响山体稳定性。这类活动如果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可能加剧滑坡灾害的发生。,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隧道等在改善区域交通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不当的建设活动可能成为滑坡的潜在触发因素。,03,救援与应急响应,现场救援组织与挑战,现场紧急响应机制,救援资源调配与管理,现场交通与通信挑战,救援人员安全保障,灾民安置与心理疏导,大型设备与人员调度,01,大型机械设备,在灾害发生后,迅速
7、调度了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到达现场。这些设备在清理道路、移除滑坡体和运输救援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救援效率。,02,人员调度策略,针对灾害特点,制定了详细的人员调度策略,优先安排专业的地质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救援。同时,组织当地志愿者协助进行灾后重建和群众安抚工作,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现场指挥协调,03,建立了高效的现场指挥系统,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协同当地政府、消防、医疗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实时通讯设备和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对救援行动的全面协调和监控。,04,资源调配与管理,为了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了精确的资源调配,包括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及应急药品等。
8、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确保了物资能及时送达一线,满足救援需求。,05,紧急撤离与安置,针对滑坡灾害可能导致的次生灾害风险,制定了紧急撤离计划,并设立了临时安置点。通过有效的撤离和安置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土石方掘进与清理难度,地形复杂性增加难度,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在复杂的高陡地形上,这种地形条件使得土石方掘进和清理工作更加困难。高陡的坡度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对机械设备的调度与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冻融循环影响,调查评估报告显示,长期的冻融循环对岩体结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导致滑体临界稳定态降低。冻胀冰劈现象使得土石方掘进过程中需要面对极
9、端的物理状态变化,进一步增加了清理和运输的难度。,降雨及风化作用,长期降水和强烈的风化卸荷作用加剧了岩体的不稳定性,使得土石方掘进和清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巨大挑战。这些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救援和重建工作中的土石方工程进展缓慢,难度加大。,材料移除限制,由于滑坡体堆积区域狭窄,现场大型救援设备和大量救援人员难以全面展开,导致土石方掘进和清理运输难度极大。救援空间的限制使得材料移除效率低下,进一步放大了灾害应对的复杂性和难度。,04,经济损失评估,房屋及家庭财产损失,房屋倒塌与损坏情况,山体滑坡导致52户381间房屋被掩埋或倒塌,严重损害了居民的居住安全。这些房屋多位于滑坡影响区,受冲击力度大,结
10、构损毁严重。,经评估,滑坡灾害对镇雄县凉水村的家庭财产造成约1.07亿元的损失。主要损失包括房屋、家具、电器及农业物资,给受灾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救援难度分析,滑坡堆积区域狭窄,救援空间有限,大型救援设备难以进入,增加了现场救援的难度。土石方掘进和清理运输也面临巨大挑战,影响了救援工作的进度。,家庭财产损失统计,农业及其他产业损害,01,农业基础设施损毁,山体滑坡对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灌溉系统中断,农业生产受阻。农作物损失和农田废弃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生计问题。,02,农业经济损失,滑坡灾害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此外,灾后重建和修复工
11、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其长期生产积极性。,03,其他产业损害,山体滑坡不仅影响农业,还对镇雄县的其他产业如旅游业、林业等产生负面影响。滑坡导致的交通中断和环境破坏,使得相关产业难以正常运营,收入锐减。,长期经济影响预测,01,02,03,经济损失估算,山体滑坡导致镇雄县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农业生产受阻,部分农田被掩埋,农作物损失惨重;工业设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持续较长时间。,重建与修复成本,灾害发生后,镇雄县政府启动紧急重建和修复工作,预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重建项目包括受损房屋、道路、桥梁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修缮
12、和重建,旨在恢复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长期经济影响,山体滑坡对镇雄县经济的长期影响显著。重建期间及之后数年内,地区投资和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同时,重建和修复工程的持续投入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05,灾后恢复与重建,基础设施修复计划,交通基础设施修复,针对“122”山体滑坡灾害,昭通市镇雄县将优先修复受损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和隧道。通过重建和加固,确保交通网络尽快恢复,以支持灾后重建和物资运输工作。,水利设施修复与重建,镇雄县将重点修复和重建因滑坡受损的水库、水渠和灌溉系统。通过恢复水利设施功能,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同时提升防洪减灾能力,防止未来自然灾害影响
13、。,电力和通信设施恢复,计划对受灾区域的电力线路和通信塔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通过恢复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和应急通讯需求,促进灾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和医疗设施重建,镇雄县将对受灾严重的学校和医疗机构进行重建,确保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转。通过重建基础设施,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灾区居民身心健康。,居民安置与生活恢复,临时安置点设置,在灾害发生后,政府迅速设立了多个临时安置点,为受灾居民提供紧急住所和基本生活设施。这些安置点分布在安全区域,确保受灾群众有临时避难之所,并配备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服务。,生活物资供应,为确保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
14、满足,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生活物资配送。包括食品、饮用水、衣物和日常用品等,通过临时运输渠道及时送达,保障受灾群众的短期生活需要。,基础设施修复,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系统和通信网络。优先恢复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设施,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受灾区域的恢复能力。,心理辅导与支持,受灾居民在经历了重大自然灾害后,可能面临心理创伤和压力。政府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受灾群众处理灾后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恢复。,01,02,03,04,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植被恢复,滑坡灾害后,通过种植本土植物和灌木,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助于防止
15、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同时,植被还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土壤修复,滑坡导致大量土壤流失,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工作。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等措施,恢复土壤肥力,确保适宜的土壤条件支持植物生长。,水资源管理,滑坡可能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需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修建排水沟、蓄水池等设施,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保障生态系统的水需求。,生态保护区建设,在滑坡灾害区域划定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自然环境。通过禁止开采、控制交通等方式,减少人为干扰,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06,预防与减灾策略,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监测站点布局,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调
16、查评估报告在地质灾害监测体系中,首先对监测站点进行了科学布局。通过在滑坡易发区、活动断裂带等关键位置设置监测站点,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全面监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数据采集与分析,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如雨量计、裂缝仪和地质雷达等,实时采集地位移、降雨量、土壤湿度等关键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及时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预警和应急提供科学依据。,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高效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相关部门和公众。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覆盖面,提高防灾减灾的响应能力。,专业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同时,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确保监测体系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公共安全意识提升,山体滑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需要公众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通过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警觉性,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应急逃生培训演练,定期开展山体滑坡应急逃生培训和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