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策略研究 【Summary】目的:探究儿童哮喘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策略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6月)治疗的儿童哮喘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进行个体化P值治疗,比较其WBC和血清CRP水平、症状缓解时长、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WBC和血清CRP水平同对照组相比较低(P <0.05);气喘、咳嗽、湿啰音和肺部哮鸣音等症状缓解时长对照组相比较短(P <0.05);治疗有效率对照组相比较高(P <0.05);肺功能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更优(P <0.05)结论:临床对儿童哮喘患儿采取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WBC和血清CRP水平,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尽快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使患儿的肺功能得到改善,因此值得推广Keys】儿童哮喘;个体化;药物治疗儿童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患儿会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病情容易反复,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加重患儿的家庭负担哮喘的出现和多种因素有关,如周围环境、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原因、遗传等为加强患儿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需尽早进行个体化和规范化的长期药物治疗。
针对急性发作期患儿可用平喘、抗炎等药物进行治疗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应注意消除哮喘触发因素,给予抗感染治疗,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同时应加强自我管理,做好哮喘防治教育,以缓解患儿的症状,防止疾病的复发[1]基于此,本研究将个体化药物治疗用于儿童哮喘患儿中,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1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儿童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6-12岁,平均为(8.65±2.01)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13岁,年龄均值为(9.01±2.8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患儿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属于轻中度非急性发作期哮喘;(3)患儿初次诊断该疾病且没有实施规范治疗;(4)患儿年龄≥6岁排除标准:(1)存在肺结核、支气管狭窄等容易诱发咳嗽、喘息的疾病;(2)近期使用过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药物;(3)患儿的依从性较差1.2方法对照组患儿运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儿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
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有:(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剂量结合患儿的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小儿单次用量为0.25~0.5mg,2次/日[2]根据患儿病情发展状况,可适当加减剂量2)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气道给药,雾化吸入2.5-5 mg/次,2次/日[2]根据患儿情况调整药物剂量1.3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WBC和血清CRP水平: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用血液分析仪对其WBC进行测定,正常范围在(4 -10) ×109 /L[3]血清CR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给予检测,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标本,置于EDTA管,在4°C 环境保存,在1500 r /min转速下进行20min离心处理收集上层血清,在- 20°C环境保存待检[4]2)症状缓解时长:包含气喘、咳嗽、湿啰音和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长3)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咳嗽症状改善、呼吸比较顺畅)、好转(咳嗽症状减轻,呼吸症状改善)、无效(咳嗽和呼吸状况均无改善)总有效=(显效+好转)/45×100% 4)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借助肺功能测定仪进行检测,包含PEF、FEV1/FVC两个指标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WBC和血清CRP水平对比研究组干预前的WBC和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WBC和血清CRP水平对比(,分)组别nWBCCRP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98.03±3.144.50±1.3618.89±3.516.12±1.45对照组398.25±2.936.21±1.2519.03±3.879.34±1.53t值0.0254.2450.0357.453P值0.9040.0000.8760.0002.2两组症状缓解时长对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气喘、咳嗽、湿啰音和肺部哮鸣音等症状缓解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两组症状缓解时长对比(,d)组别气喘咳嗽湿啰音肺部哮鸣音研究组(n=45)4.61±0.854.18±0.936.40±1.085.82±0.78对照组(n=45)9.23±1.067.65±1.049.87±1.168.75±1.19t值6.4525.4978.4564.120P值0.0000.0000.0000.000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n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研究组4525(55.56)19(42.22)1(2.22)44(97.78)对照组4520(44.44)16(35.56)9(20.00)36(80.00)χ2值///7.200P值///0.0072.4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P <0.05,详见表4表4: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组别PEFFEV1/FVC治疗前 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 治疗前治疗2个月 治疗6个月研究组(n=45)82.23±4.7590.13±4.0593.68±4.6384.65±5.3297.06±4.85100.23±5.96对照组(n=45)81.65±4.5286.42±5.0187.12±4.7184.37±5.2690.52±5.6393.25±4.53t值0.4577.5646.237 0.3438.1257.243P值0.8420.0020.0010.7820.0020.0003讨 论小儿哮喘属于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多有呼吸困难、喘鸣、咳嗽反复等临床表现,哮喘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周期较长,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5]。
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甚至阻碍其健康成长哮喘的发生和机体T、B 淋巴细胞的激活和炎症介质释放有关,继而会造成气道痉挛,出现较多的分泌物[6]而机体发生炎症的过程中,在促炎因子刺激作用下会产生CRP,CRP水平随着气道炎症产生、增强、减轻也会发生不同变化,一旦机体遭受感染、有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就会导致该水平上升,所以CRP可对机体炎症程度进行反映为减轻哮喘患儿的炎症水平,改善其咳嗽等症状,临床对儿童哮喘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传统输液或口服药物的治疗方式无法保障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继而会阻碍患儿病情好转雾化形式的副作用小,且疗效较强,对患儿而言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布地奈德在雾化装置的辅助下,分散为极小的微粒或者雾滴,悬浮于气体中从而进入患儿呼吸道内,直接作用于儿童患处,药效极为显著因为布地奈德是一种高效的局部抗炎糖皮质激素,有着极强的抗过敏作用因此,针对患儿发生的哮喘、咳嗽等能够发挥很强的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以及细胞因子的生成,能阻挡炎症介质释放,使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增强该类药物可对气道炎症反应进行抑制,缓解气道粘膜肿胀。
还可对免疫系统活性进行抑制,让患者的气道损伤程度减轻;在改善气道平滑肌收缩的同时,能让气道通畅性得到更好的改善[7]2)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临床治疗原则为减轻患儿的症状,通过规范化治疗,控制患儿的体征,使其肺功能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针对难治性哮喘患者,除了常规药物外,临床还会给予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孟鲁司特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抗炎作用较强,可对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进行积极预防过敏性哮喘患者口服孟鲁司特后,可改善肺功能,减轻痰液症状,减少嗜碱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数量,从而让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本研究通过对哮喘患儿分组,将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患儿设置为研究组,常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设置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WBC和血清CRP水平较低,差异P <0.05;气喘、咳嗽、湿啰音和肺部哮鸣音等症状缓解时长较短,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P <0.05;肺功能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更优(P <0.05)提示了哮喘患儿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减轻患儿的炎症水平,控制患儿的哮喘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指标分析原因在于:糖皮质激素属于哮喘患者的首选长期治疗药物,个体化药物治疗可结合患儿的情况指导其使用合理的治疗药物,以保证药物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同时可减轻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个体化药物治疗用于儿童哮喘患儿中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治疗效果,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尽快减轻,对其肺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所以值得推广Reference[1]刘勇,陆婉秋. 198例儿童哮喘4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个体化治疗效果分析[J]. 新医学,2022,53(9):678-682. [2] 刘艳琳,唐素萍,兰帝仕,等. 药物基因检测指导儿童哮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8):912-916. [3]苏秦,邓益斌,于旭旭,等. 儿童支气管哮喘应用程序在个体化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19,48(24):4242-4244. [4] 王国强,杨巍,王放. 老龄哮喘的个体化治疗[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1):2-5. [5]李娟,蔡和花,王志强,等. 个体化预测7~14岁学龄期哮喘儿童治疗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建立和评价[J]. 临床误诊误治,2022,35(10):63-67. [6]朱予津,高维,胡红.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个体化治疗[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1,15(2):213-220. [7]冯文玲,李静,郦昱琨,等. 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业,2023,32(11):92-97. [8] 朱予津,高维,韩国敬,等. 药物-基因组学与哮喘个体化诊疗的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22,27(11):1644-165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