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s****1 文档编号:595601793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农田节水灌溉作业指导书第1章 概述31.1 节水灌溉的意义31.1.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1.1.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1.1.3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41.2 三农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41.2.1 三农节水灌溉现状41.2.2 三农节水灌溉发展趋势4第2章 节水灌溉基础知识52.1 灌溉水源与水质要求52.1.1 地面水52.1.2 地下水52.1.3 再生水52.2 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52.2.1 灌溉制度52.2.2 灌溉定额62.3 灌溉技术与设备选择62.3.1 灌溉技术选择原则62.3.2 灌溉设备选择6第3章 节水灌溉规划设计63.1 灌溉区域划分73.1.1 划分原则73

2、.1.2 划分方法73.2 灌溉系统设计73.2.1 设计原则73.2.2 设计方法73.3 灌溉设施布局73.3.1 布局原则73.3.2 布局方法7第4章 地面灌溉技术74.1 漫灌技术74.1.1 漫灌概述74.1.2 漫灌操作步骤84.1.3 注意事项84.2 畦灌技术84.2.1 畦灌概述84.2.2 畦灌操作步骤84.2.3 注意事项84.3 沟灌技术84.3.1 沟灌概述84.3.2 沟灌操作步骤94.3.3 注意事项9第5章 喷灌技术95.1 喷灌系统组成95.1.1 水源95.1.2 输水设备95.1.3 增压设备95.1.4 控制设备95.1.5 喷头105.1.6 辅助设

3、备105.2 喷灌设备选择与布置105.2.1 喷灌设备选择105.2.2 喷灌设备布置105.3 喷灌操作与管理105.3.1 喷灌操作105.3.2 喷灌管理11第6章 微灌技术116.1 微灌系统类型与特点116.1.1 类型116.1.2 特点116.2 微灌设备选择与布置116.2.1 设备选择126.2.2 设备布置126.3 微灌操作与管理126.3.1 操作要点126.3.2 管理措施12第7章 渠道防渗技术127.1 渠道防渗材料与结构127.1.1 防渗材料127.1.2 防渗结构127.2 渠道防渗施工技术137.2.1 施工准备137.2.2 防渗材料施工137.2.3

4、 防渗结构施工137.3 渠道防渗维护与管理137.3.1 防渗层的检查与维护137.3.2 防渗结构的检查与维护147.3.3 水资源管理14第8章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148.1 雨水资源评估148.1.1 降雨特征分析148.1.2 雨水资源潜力评估148.1.3 雨水水质分析148.2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148.2.1 雨水收集设施选型148.2.2 雨水收集系统布局148.2.3 雨水输送与存储148.2.4 雨水处理与净化148.3 雨水利用方式与应用148.3.1 直接灌溉158.3.2 间接灌溉158.3.3 雨水与农艺措施结合158.3.4 雨水调蓄利用158.3.5 雨水多功能利

5、用15第9章 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159.1 农田水利信息采集与传输159.1.1 信息采集159.1.2 信息传输159.2 农田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159.2.1 平台架构159.2.2 平台功能159.3 农田水利智能化管理169.3.1 智能灌溉决策169.3.2 智能设备控制169.3.3 智能预警与应急响应169.3.4 智能数据分析与优化16第10章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与推广1610.1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指标1610.1.1 经济效益指标1610.1.2 社会效益指标1610.1.3 环境效益指标1710.2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方法1710.2.1 定量评价方法1710.2.2 定性评价

6、方法1710.2.3 综合评价方法1710.3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710.3.1 政策支持1710.3.2 技术培训与示范1710.3.3 资金投入1710.3.4 技术创新与优化1710.3.5 市场化运作17第1章 概述1.1 节水灌溉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但是我国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节水灌溉作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灌溉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减少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浪费,提

7、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1.1.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水灌溉有助于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1.1.3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灌溉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1.2 三农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1.2.1 三农节水灌溉现状我国三农节水灌溉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节水灌溉覆盖率低。尽管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但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仍然较低。(2)节水灌溉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3)节

8、水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投入不足。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成本较高,投资有限,农民自筹能力不足。1.2.2 三农节水灌溉发展趋势(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政策支持,推动节水灌溉事业发展。(2)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未来,我国将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成熟技术,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3)市场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在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4)农民参与度提高。加强农民节水意识培训,提高农民参与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第2章 节水灌溉基础知识2.1 灌溉水源与水质要求灌溉

9、水源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合理利用水源对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地下水以及再生水等。各类水源的水质要求如下:2.1.1 地面水地面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其水质要求如下:(1)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2)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含量较低;(3)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1.2 地下水地下水是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其水质要求如下:(1)符合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2)硬度、矿化度、硫酸盐等指标适宜;(3)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1.3 再生水再生水是指经过处理后可重复利用的水

10、资源,其水质要求如下:(1)符合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2)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含量较低;(3)病原微生物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2 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是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的灌溉计划。灌溉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所需的水量。2.2.1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灌溉时期:根据作物生长期、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2)灌溉次数: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持水能力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3)灌溉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4)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水

11、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2.2.2 灌溉定额灌溉定额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种类: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灌溉定额有所差异;(2)作物生长期:不同生长期作物需水量不同,灌溉定额应适时调整;(3)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定额有所不同;(4)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对水分的保持和传递能力不同,影响灌溉定额的制定。2.3 灌溉技术与设备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和设备的应用是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效果的关键。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2.3.1 灌溉技术选择原则(1)适应性强:灌溉技术应适应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的需求;(2)节水效果显著:灌溉技术应具有较高的节水率,

12、降低水资源浪费;(3)操作简便:灌溉技术应便于农民操作和维护;(4)投资适中:灌溉技术应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2.3.2 灌溉设备选择(1)喷灌设备:适用于平原、坡地等地区,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2)滴灌设备:适用于果园、蔬菜等精细农业,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产量等优点;(3)微灌设备:适用于花卉、苗圃等特殊作物,具有节水、提高品质等优点;(4)涌流灌溉设备:适用于大田作物,具有节水、提高灌溉均匀度等优点。根据作物需求、地区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灌溉技术和设备,有助于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效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章 节水灌溉规划设计3.1 灌溉区域划分3.1.

13、1 划分原则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作物种类及需水量等条件,合理划分灌溉区域,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1.2 划分方法(1)根据地形、土壤和作物种类,将农田划分为若干个灌溉小区;(2)根据灌溉小区的需水量和水源条件,确定灌溉区域的水源分配方案;(3)结合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优化灌溉区域布局。3.2 灌溉系统设计3.2.1 设计原则遵循节水、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3.2.2 设计方法(1)根据灌溉区域的划分,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2)计算灌溉系统设计流量,确定灌溉设施规模;(3)设计灌溉渠道、管网、泵站等设施,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3.3 灌溉设施布局3.

14、3.1 布局原则充分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灌溉需求、水源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3.3.2 布局方法(1)根据灌溉系统设计,确定渠道、管网、泵站等设施的具体位置;(2)优化灌溉设施布局,减少输水损失,降低能耗;(3)结合农田地形、土壤和作物布局,合理配置灌溉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考虑灌溉设施运行管理方便,降低维护成本。第4章 地面灌溉技术4.1 漫灌技术4.1.1 漫灌概述漫灌是一种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适用于平坦或微倾斜的地块。通过在地表形成均匀的水层,使水分缓慢渗透至作物根部。4.1.2 漫灌操作步骤(1)检查灌溉设施,保证输水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正常运行。(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地块面积,计算所需水量。(3)打开水源,调整水流速度,使水均匀地漫过整个地块。(4)观察地块表面,保证水分分布均匀,避免积水或漏灌。(5)灌溉结束后,关闭水源,清理灌溉设备。4.1.3 注意事项(1)漫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地块水分状况,及时调整水流速度。(2)避免在强风天气进行漫灌,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灌溉效果。(3)漫灌后,应及时进行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生长。4.2 畦灌技术4.2.1 畦灌概述畦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