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78万,“网络作家表现出主动的文化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进程"在多姿多彩的大众文化生活中,网络文学彰显中华智慧的原创性力量,继续发挥着传播主流价值、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作用历经约三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基本成熟,对文学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影响已经趋于稳定”。
网络文学究竟是什么 一般来说,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定义大致有广义与 义两种郑熙青认为,“在网络上原创、流通、消费的文学作品"就是中国学术界对网络文学所下的基本定义王万举则认为,网络文学是文学在市场机制和互联网机制的交互作用 艺术一文化形态上述诸说即是从广义角度来界定网络文学概念的从狭义上来说,“网络文学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创作并在互联网上首发、一般以付费或其他有偿方式供用户阅读或参与的网络小说” 综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早期网络文学作品通常较短,受技术条件限制,文字精练,情节紧凑,后来长篇网络小说出现,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大大增加一方面,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科幻小说风行,大量作品涌现,虽然与现实生活拉开了一定距离,但从大的范围讲,也为文学增添了更多主题、内容和风格样式,起到了繁荣文学、满足读者多方面精神需求的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也涌现出大量或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特点,或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的优秀网络小说,如《庆余年》《欢乐颂》《遍地狼烟》等,这些作品完全是传统文学的自然发展此外,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方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等特点,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因此网络文学也是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学领域。
既然网络文学也是文学的一种,那么语言就是它最根本、最显著的属性,是其本体意义上的特征这种文学语言的特别本事能够产生一种特有方式的客观性和语言的组织性,通过这种本事作品所产生出来一切的东西都变成为一个统一体"雷·韦勒克指出,表面上看,文学作品与一件雕刻或一幅画一样,都是一种人工制品,但其实前者与后者之间有着本质不同,“如果我们毁掉一幅画、一件雕刻、或一座建筑,我们就把它彻底毁掉了”,但是“毁掉一本书或者它的全部版本却根本毁不掉作品"这道出了文学作品的本质特性,即它是语言作品,是人类以语言形式创造的人工制品 正因如此,大多数传统文学研究的方法、概念仍被许多研究者采用,这不仅说明这些研究方法是必要的,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爱·摩·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等经典小说理论,经常被运用于网络文学研究;近一百年来,几代研究者创立、运用、发展的各种理论、方法,也仍然被继续运用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文学层面探讨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质和特点、风格类型、体裁创新、人物塑造与人物性格,还有作品内容与作者的人生经验、主题思想和价值取向,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或教育意义,等等,都仍将是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仍是文学,不可把它与传统文学过分对立,视为异物 (摘编自祝晓风《论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材料二: 对于从事网络文学的研究者来说,无法回避的是要认清原创并不是横空出世的理论空想,更不是毫无保留地汇入流行文化,自造新词要提炼出原创的概念,构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体系,既要融入时代,又要在传承中借鉴提升 其一,扎根网络文学的本土实践研究者必须深入网络文学现场,直面网络文学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倾听网络文学跳动的脉搏据《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最大的IP来源,年轻的Z世代在海外受众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西方的年轻人将中国的网络文学作为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其二,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良性互动研究网络文学的学者往往会忽略本土的理论与文化资源,将网络文学简单地视为技术与资本催生的产物,倾向于从外来理论中寻找解释的依据事实上,网络文学离不开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历史题材或现实题材创作更是对本土历史与时代进程的独特想象和多彩记录 其三,以理论借鉴推动创新发展研究者不能生搬硬套外来概念或其他行业的术语,但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其镜鉴意义。
通过借鉴,研究者才能发现自己的理论盲点与观念误区,才能做出准确的价值评判与文化选择正如黄鸣奋所言:“从跨文化、跨媒体与跨门类比较中,我们或许有望找到诠释网络文学的恰当话语,实现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当代文论与古典文论等的结合,促进文学理论本身的推陈出新 (摘编自黄发有《网络文学研究的反思与突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渐趋向成熟,走向主流化,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网络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既增加了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又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C.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方式更有优势,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是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根本原因 D.网络文学本质上还是文学,语言是其最根本、最显著的属性,传统文学研究的很多方法仍然是有效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界对网络文学定义的认识虽不同,但大都认为网络文学离不开网络技术和用户消费 B.综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均需要关注读者和时代。
C.从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现状看,网络文学势必承担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 D.在比较研究的视域中,只要知彼知己,就能找到自身弱点,进而促进文学理论的创新 3.下列文句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两处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当下网络文学方兴未艾,你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何建议,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架梦想的桥 冷梅 一水横断,伫立此岸与彼岸,望着水流兴叹,此时此刻,多么渴望一只小船能来到面前,当然,最好是一条小桥横于溪面,渡我走向对岸小时候,我走得最远的距离就是从村庄到镇里,但最怕的是横于村庄与梅冲山之间的那条宽约五十米的梅溪,每次要渡溪到对面的山坡,心里就发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七岁开始帮生产队放牛挣工分计口粮。
放牛是要到村后隔溪的山坡去的,最麻烦的就是横渡梅溪夏天还好,我们三五放牛娃把衣服一脱,跟着水牛泅到对岸,还一边戏水一边哼着童谣呢其它季节里的溪水冰冷刺骨,我们被迫练就了一种叫“站牛桩"的本领,就是挽起裤管,赤脚稳稳立于牛背上,被牛驮着渡溪有一次刚好到了小溪中央,突然刮风下雨,我脚一滑,整个人丢进溪里,很快筋骨就象被冻住了,任我怎么折腾拼命,也游不到岸边,幸好一位路过的农民及时救起了我现在想起来,仍不免心有余悸当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座飞架梅溪的小桥 桥,于生命而言,是多么重要桥,可以连接路的终点与起点,是延长旅程的重要节点,相对于舟楫,它来得更直截了当哪怕是一截树木或一条石板架成的小桥,也会令人感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村里不久,村人集资筹劳建起了一座足够一头水牛通过的简易石桥,我们才免除了渡溪放牛的困苦许多年后,我觉得这是架起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座心桥后来,我上学了,慢慢结束了放牛生涯从小学到高中,校门前都有一座小桥,听老人说,那叫“步贤桥”,也许是尊崇“学而优则任"的传统思想吧 我无数次走过这样的步贤桥每一次走过,脚步就越发坚实,前方也越来越广阔,是步贤桥把我一步步引向远方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湘楚文化名城长沙求学,第一次漫步于湘江大桥,心潮澎湃,竟发出“世上还有如此雄伟壮观的大桥”之慨叹 想当年,青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其心情该是怎样 他要乘船才能到达湘江对岸的岳麓书院,遇上风雨雷电的天气,又能如何 假如早有了湘江大桥,他求知的路程肯定更加顺畅,寻求救国救民的理想也许实现得更快湘江战役中,他又来到湘江畔,面对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必定很悲伤假如有一座桥,情况可能不至于如此糟糕其实,在毛泽东的心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军民的心间搭起一座稳固的桥梁,后来他完全做到了渡江战役中,除了一些木船,军民同心搭起了人力浮桥,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冲破了长江天险 世界上的桥梁很多,有形的,无形的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需要无数有形的无形的桥梁来放飞中国梦现在许多大城市,一座座立交桥飞架,仿佛一道道彩虹,靓丽了城市的时空如此看来,桥梁未必都处于江河湖海之上在千沟万壑与万丈深渊之上建设这些桥梁,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修桥人不屈不挠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是“感动"两字可以表达的,许多人为此奉献了青春,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每一个修桥人就是一个桥墩,支撑着更多的中国人完成一次次旅程,一次次走向远方。
2004 年夏天,我作为粤港经贸交流会的一名工作人员,第一次踏上东方之珠这片热土,百感交集香港与大陆仅隔着一条窄窄的深圳河,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道路,却走了156年澳门也一样,回归之路也布满荆棘不管多远,迷途的孩子总会回到母亲怀抱的当我通过罗湖桥再回到深圳,感觉步履轻快于我而言,这一步的意义仿佛旅者归来那么自然,但对祖国母亲来讲,这一步的跨度不是一座桥的距离,而是从孱弱走到富强的距离,是一个母亲思念孩子的距离如此一步之遥的距离是最难熬的如今,不用十分钟,我们就可以来回走完罗湖桥了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才能一座座古桥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闪烁着技术与艺术的光芒这些古桥已超越了一般桥梁的交通作用,既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又有艺术的审美价值,是跨越时空的国粹,是与江河朝夕共唱的美妙音符,更是祖国母亲一块块坚硬的骨头,任凭风敲雨打,电闪雷击,不改初心,铸造了桥梁文化的丰碑 中国在前进,道路在延伸,桥梁在飞越祖国胸怀宽广,在走好自己道路的同时,还惦记着世界上“行路难"的姐妹兄弟,为他们展开“一带一路”的蓝图。
走出国门的高铁,是一枝枝橄榄枝,而一座座高铁桥,应是橄榄枝上的一片片绿叶,闪烁着万缕阳光往来海内外的轮船飞机,仿佛穿梭于海天的一只只鸽子,绵绵不息传递着爱、友谊与和平的心愿其实,“一带一路"也是一座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桥梁,必将连接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