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54KB
约20页
文档ID:595537420
第八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1/20

第八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2.作文(满分:60 分) (800)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题卡 客观题 1 7 13 19 2 10 14 3 11 15 6 12 18 主观题 4.(4分) 5.(6分) 8.(4分) 9.(6分) 16. (1)(3分) (2)(4分) 17. (10分,每空 1分) (1) (2) (3) (4) (5) (6) 20.(6分) 21.(6分)(1) (2) (3)高一语文期中参考答案 1.C 【解析】强加因果材料一第四段中说毛泽东诗词“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随着岁月流转,有些诗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前后并无因果关系。

2.C 【解析】材料二第一段中引用了毛泽东的批注“难道可以谩骂这些人吗?”,第二段、第三段又写到毛泽东对秦始皇等封建帝王成就的肯定,可见并没有失望和否定 3.D 【解析】这一句出自《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的是对逝去的爱人的思念之情,不能体现英雄主义气魄 4.①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②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书写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③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 5.①看人看问题应理性分析,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 ②看人看问题应全面客观,不应只就其一面来肯定或否定如:毛泽东评价李世民“稍逊风骚”但又推崇他的战争指挥艺术 ③看人看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把人或事放到整个历史中去评说如:毛泽东说封建帝王“虽有武功,但文治明显存在欠缺”,是在审视整个中国历史时作出的评价 (答对一点3分,任答对两点得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A A.“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遇到心目中的英雄令‘我’颤抖不已”错,结合原文“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可知,是“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而不是“仰慕的英雄气概";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而不是“遇到心目中的英雄”。

7. B B.“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错,渲染了祥和安宁的氛围 8. 正面描写:描写周瑜的外貌、神态,凸显周瑜英气逼人的特点;描写周瑜敲战鼓、吹号角的动作,体现周瑜对战争的沉迷;描写周瑜与“我”的对话,表现周瑜也有平和的性格 侧面描写:描写祥和安宁的环境氛围,侧面衬托周瑜平民英雄的形象,表现反战的主题,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9. 苏轼心中的周瑜是一个外表儒雅、婚姻美满、驰骋疆场、威名赫赫、功业早就的大英雄而本文塑造的周瑜原先是一位沉迷于战争、颇为自负(英气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后来成为一位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雄 10 C C项,“惑”,应译作“糊涂” 11 D A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作“的”;后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作“这” B项,前一个“焉"是兼词,可译作“于之”;后一个“焉"是语气词,表停顿 C项,前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前文的“木";后一个“其”是副词,可译作“大概、也许" 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12.B A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今义不同 B项,“须臾”,古义和今义都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古今义相同 C项,“寄托”,古义:托身、安身;今义: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古今义不同 D项,“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古今义不同 13.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A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知”“解"是动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应是“不知句读,不解惑" B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于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C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定语后置句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正常语序应是“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D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14.B B项,“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说法错误文章中语意已尽的地方为“句”,语意未尽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15.C C项,“不仅在于他们先天素质高”说法错误。

原文中说“君子生非异也”,这是说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可见,并非“先天素质高” 16.(1)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生,性,假,借助各1分,句意1分) (2)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宾语前置、小大形容词作名词、遗,放弃,明,明智,各1分) 17、(1)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语境指“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正在兴起,应选择“方兴未艾”。

第二空,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语境用来修饰舞台效果,应选择“美轮美奂" 第三空,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根据“从一个模糊概念”“变成如今有严谨定义……"可知,应选择“鲜为人知” 第四空,挫而弥坚:经历过挫折之后,更加坚定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语境指只有坚守文化初心,“汉服文化"才能更加鲜活并拥有活力,应选择“历久弥新” 19.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主客颠倒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应改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②搭配不当发扬"改为“激发” 20. 句子中用了六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作“一种文化现象"的定语构成排比,这样可以加强语势,强调当下汉服成为文化现象的原因,突出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修辞作用的能力 “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有理论支撑、有实践队伍、有媒体关注、有较为广泛的人参与”这六个并列短语共同作“文化现象"的定语,这六个短语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此排比句有强调当下汉服成为文化现象的原因的作用 (二) 21. ①而西方艺术重客观 ②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①结合上文“东方艺术重主观”判断横线处应该表达为“西方艺术……";再根据后文“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 神韵,重意境”确定,前者为客观、写实,后者为主观、写意,从而确定答案 ②先根据段落特点确定属于观点句,总领下文,然后根据后文信息“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分类"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花鸟画则表现……"确定横线处应该填写“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③根据该段分号确定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三个层次(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一一对应,参考人物画的“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花鸟画的“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确定横线处答案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范文: 读书静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若停住了前进的脚步那便是退步,因为在你停歇的刹那间已经有无数的人超越你而去而书,则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但却有很多人都在感叹:“诶!真是没空看书啊!”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外界的喧嚣坏了心境,而之于读书我们所需要的,正是那份心境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可以静神养心,陶冶情操现代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沏一杯茶,读一本书,在书香中寻找一片清新幽静之地,让疲惫的心灵栖息下来,在藏于书中的大千世界与智者慧语,品味人生,感受生活,在凡尘俗世中寻找几分雅趣就像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去疾疗俗、益智增寿书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朋友落寞时,可以在书中得到鼓舞、寻求慰藉;得意时,可以在书中反省自我、戒骄戒躁;烦恼时,可以通过读书放松心情、温暖心灵;孤单时,可以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知音,与书中主人公相伴,一起经历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浩瀚的网络信息确实能给人带来快意,但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往往会带来一种失落感, “控”、“电脑控"、“信息控”,让我们的期待与寄托变得如此单薄脆弱。

展卷翻书、轻松惬意的传统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阅读的快乐离我们也越来越远 朋友从德国归来,讲述了在德国的一些见闻朋友说,德国人爱读书,在普通大众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德国还有一种 “图书医院”,进入这种“医院” 的“患者"一般都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在“医院”里不吃药、不打针,医生开出的药方是:读书,且针对不同的“患者"开出不同的书籍,让“患者”在“医院"里静静地读书,以抚慰心灵上的创伤 给人印象一直是严谨认真、严肃古板的德国人却想出了这样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把读书当成药方,在喧嚣浮躁的时代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阅读养心,静享书香让我们给心灵寻找一所幽静的花园,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