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湖南省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实践论的写作,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纠
2、正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针对教条主义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首先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强调“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他强调,“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举例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
3、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由此,他得出结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他还阐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他强调:“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他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毛泽东指出:“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他指出:“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他举例说,“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获得了对延安的感性认识,但这种感性认识还属于事物的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的东西。而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了概念和理论的
5、系统,于是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 毛泽东强调,感性认识固然重要,但人的认识不能停顿在感性阶段。他指出:“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从感性认识发
6、展到理性认识,人们的认识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这是认识的能动作用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但是,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还不是十分重要的那一半。他强调:“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他称赞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说的那句名言:“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毛泽东指出,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强调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任何过程,
7、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在实践论的最后,毛泽东作出总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
8、统一观。 (摘编自陆振兴实践论的知行统一观) 材料二: 实践论是一部常学常新的经典著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运用其中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运用实践论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把党的指导思想推向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来源于实践的正确理论。 第二,要始终坚持检验真理的人民性立场。检验真理的实践是有人民立场的,是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的实践是有方向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站在千百万人民
9、革命实践对立面的极少数个人的评价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一实现中国社会最深刻变革的伟大实践,对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是正确的、应肯定的社会进步;而对国内外敌对势力而言则是血腥的历史、浩劫和破坏。由此可见,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则有天壤之别。 第三,要充分认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改造主观世界是共产党 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改造主观世界不足有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第四,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推动认识不断
10、发展。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全面认识需经长期实践检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某一时期,必须与时俱进。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就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变化,实现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只有通过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及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 (摘编自刘书林毛泽东实践论的新时代解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践论在论述改造世界的任务时,并未局限于客观世界,也强调改
11、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以及改造二者的关系。 B.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在我也许是间接经验,在人却仍为直接经验。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前者固然重要,后者更为重要,可以解决问题一大半。 D.检验真理的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而非站在革命实践对立面的极少数个人的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认识。 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下去,我们才能不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
12、展真理。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正确的,一旦我们有了这种认识,就要总结和积累经验,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变更。 3.下列不符合材料一中“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并据此发现了几种元素,其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 B.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是一种假说,后来勒维烈依据其提供的数据推算出还存在一颗行星,加勒也确实发现了海王星。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于是曾有“亩产万
13、斤”的报道。 D.马克思主义遭到反动派等的围攻,但长期革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4.材料一举了“变革梨子的例子,材料二举了“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的例子,请简要分析二者的论证效果。(4分) 5.请根据材料谈谈实践论及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海棠依旧 包倬 小时候,我们家乡那个村,四面环山,向上看,蓝天放牧白云;向前后左右看,松树和雀儿挡住视线。那时候我就想,城市那么遥远,幸好还有镇。镇是村里人最近的“远方。农村的集市,一般都设在镇上。 小
14、时候,父母说,成绩好,就能去镇上念书;长大成人后,父母说,等挣了钱,就去镇上买房安家。也确实有人去到镇上,成了令我们羡慕的对象。而更多的人,站在小镇的路牌前,等风尘仆仆的客车,载他们去远方。我便是候车人之一。 2020年7月,我第一次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海棠古镇。我的故乡会东,和甘洛刚好是凉山版图上的一南一北。我从凉山南端的小镇出发,二十年后,终于来到最北端的甘洛。 来甘洛,当然首先要去吉日波看一看。山在甘洛河谷之上,闪着远古的光芒。那个下午,我们站在对岸远望吉日波,那铺满山岗的不是金黄的阳光,而是一个个古老的神话。 如果你从成都方向来,跨过滔滔大渡河,便到了甘洛地界。这是远还是近
15、 如果我从故乡会东出发,骑马三五天,也能到达甘洛。这是远还是近 古谚云:“人到甘洛不回还,石沉水塘不回还。”若你反复念诵这句话,就会流泪。 来到甘洛,相当于揭开了千里凉山的面纱。致敬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渐渐地,我们感到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听到血液在奔涌,风是佳音,雨是恩泽,雷霆铸就坚毅的品格。 凉山什么样 看看甘洛就知道。这里不光神秘、险峻、歌酒满天飞,还有海棠古镇。在我看来,海棠古镇是凉山的荣光。一个有古镇的地方,意味着繁华有根,兴盛有据;意味着太多的故事在风中飘扬,在口口相传中回响。 若干年之后,我来到了海棠古镇。这个从古代走来的镇子,依然鲜活如初。百年前的雕花木门发出吱呀声,不知其岁的老祖母肚子里装满故事。有人去向远方,有人依然守候。他们在守望着什么 守的是沧桑的玉米地,还是远去的驼铃声 时光隧道由青石铺就,那路自清溪峡而来,去向更远的地方。赶马人说,这里是驿站,他们在行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