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595390688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重要内容。本单元围绕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展开,这一课在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关键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而且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理解近现代社会政治变革、国际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思想源头。(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

2、义诞生的背景,包括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等,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熟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了解他们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做的贡献,如理论研究、实践调查等,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分析能力。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包括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等重要历史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连贯性和发展脉络的把握能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史料和国

3、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史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史料、故事、图表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分析早期工人阶级悲惨生活状况的史料,理解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讨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比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以及不同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对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崇敬之情。通过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难历程,让学生体会到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工人阶级苦难处境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回应。理解这些背景因素,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

5、分和核心内容,是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体系的关键,也是理解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导意义的基础。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行动纲领。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实践。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和巴黎公社的历史过程、经验教训,对于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至关重要。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体系,它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指明了道路。学生需

6、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这种理论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其革命性,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历史、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镇压、内部思想分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差异等。这些因素导致了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如巴黎公社的失败。学生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艰难环境中发展的历程,这对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二、说学情九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7、和学习方法,对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知识铺垫。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学生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等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具体事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说教法(一)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故事(

8、如马克思在图书馆的刻苦钻研、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生活的深入调查等)、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早期工人阶级恶劣的工作环境、巴黎公社的街垒战场景等)等方式,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时代,感受无产阶级的苦难和对解放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如 “工业革命是如何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有什么不同?”“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体现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探讨

9、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与实践、分析共产党宣言对不同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研究巴黎公社失败的多方面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四)讲授法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如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巴黎公社的性质等,需要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和史料,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四、说学法(一)自主学习法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如通过网络搜索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文献、研究报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等,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情

10、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拓展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二)观察分析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史料、图表、图片等资料,如观察反映早期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统计图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事件时间轴,分析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从直观资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讨论学习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讨论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文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关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事件。(四)总结归纳法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后,引导

11、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如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共产党宣言的意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等,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故事导入,引发兴趣2.在上课伊始,教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 19 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中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却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生计。他们居住在拥挤、昏暗、潮湿的贫民窟里,疾病肆虐。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反抗,开始组织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但这些斗争往往是自发的、分散

12、的,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就在这个时候,一种伟大的思想诞生了,它为这些苦难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你们知道这种思想是什么吗?”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3.展示图片,启发思考4.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反映 19 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图片,如工人在拥挤狭小的车间劳作、妇女儿童在煤矿井下工作、破败的工人住宅区等,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当时工人阶级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吗?这种困境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呢?”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8 分钟)工业革命的影响:

13、19 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一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广泛建立。但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如 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随后经济危机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时有发生。这些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活陷入绝境。在社会层面,工人阶级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通常每天工作 12 - 16 小时,甚至更长;工作环境恶劣,工厂里通风差、噪音大、灰尘多,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工伤事故频发;工资极低,仅够勉强维持生存,而且妇女和儿童也被迫参与劳动,遭受着残酷的剥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14、的激化: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在社会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他们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充满了愤怒,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一些思想家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如圣西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

15、傅立叶揭露资本主义商业的欺诈性,欧文则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深刻批判。他们还提出了一些理想社会的设想,如圣西门主张建立一个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傅立叶设想了一种 “法郎吉” 的和谐社会,欧文则在自己的工厂里进行了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实验,试图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然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存在着局限性,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途径,他们的理想只能是空想。2.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7 分钟)理论研究与探索: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他们的理论探索之旅。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他在大学期间就对哲学、历史和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深入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亲眼目睹了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这促使他深入思考社会问题。他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实地调查,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真实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伟大的合作与思想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后,发现彼此在思想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于是开始了伟大的合作。他们共同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