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面谈求职面试技巧两步教你面试高薪工作(2016-11-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R面谈求职面试技巧两步教你面试高薪工作(2016-11-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步教你面试高薪工作一、如何让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还有耐心?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荒岛上,生活着一大群的刺猬。起初,它们的生活可谓安枕无忧,有大量的老鼠、蛇供它们捕食,却没有任何的一种动物能够来捕食刺猬。因为刺猬长着一身的刺,一旦遇到敌害,立刻蜷曲成球,靠尖刺来对付敌人。因此,连岛上最为凶狠的毒蛇也拿它们没办法。也因此,它们的繁衍速度与日俱增。后来,荒岛上出现了一种新奇的毒蛇,它们的体形并不是很庞大,相比之前在岛上横行,只屈居刺猬之后的毒蛇来说还略逊一筹。但是,这种新奇毒蛇却极为凶猛,它们竟然能够对付岛上的霸主刺猬。新奇毒蛇只要一遇上刺猬,尽管刺猬会蜷曲成球,竖起尖刺,但是它并不会退缩,而是以冲刺的速度
2、向刺猬冲去,然后张开大嘴就把刺猬给吞了下去,然后会听到咀嚼的声音,不一会儿就消化掉了。这真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也是令其他毒蛇想都不敢想的举动,浑身都是刺的刺猬一旦吃进嘴里,喉管不会被扎烂吗?胃不会被刺破吗?但是这种新奇毒蛇又确实做到了,而且还没有受到任何的损伤。后来,这种新奇毒蛇越来越多,很快便抢占了刺猬的霸主地位,成为荒岛上名副其实的新霸主。科学家去荒岛上捕捉了这样的一条蛇,准备作为研究。当剖开蛇的身子时,科学家发现它们的喉管竟然如铁般坚硬,长满了厚厚的茧,胃更是坚硬。这个发现一度令科学家很是不解,难道这种蛇天生就具有这样的喉管和胃?这个问题直到1938年才得到解决。当时有另一位科学家,
3、又一次前往荒岛上调查,在一个洞穴里偶然发现了跟之前极其相似的新奇毒蛇。这条毒蛇很幼小,蜷曲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他用捕蛇器很轻易地捕捉到了这条蛇。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当科学家又一次剖开蛇身时,它的喉管和胃里竟然长满了刺猬般尖锐的刺。有一小部分的刺已经脱落,被坚硬的茧代替。这时科学家已经完全明白了,原来这种新奇毒蛇,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着坚硬的喉管和胃的,相反是长满了利刺。在这种条件下,小蛇只能轻微地移动,而且体内被刺得伤痕累累。但是它也必须得忍耐,长年累月地忍耐被刺的痛苦,直到刺脱落成为茧的那一天。那么它必须得忍耐多久?科学家又一次证实,这种忍耐的持续期限在10年左右。原来,10年的忍耐
4、,只是为了磨刺,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蜕变成为能够轻易吞食刺猬的王者。这种艰难的付出和忍耐,令我们人类刮目相看,也令我们感到无比羞愧。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遭遇到必须克服的“利刺”时,我们中有几人能够选择忍耐10年?尽管10年之后是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因此,我们要向这种新奇毒蛇学习,学习它的忍耐精神,把身上的“利刺”磨掉,从而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二、如何让自己在处于劣势时面试一份高薪工作?人都快30岁了,处于没车、没房、没钱和没闲的四无状态,闹心。生活还要继续,未来挑战更是艰巨,自己的发展路将在何方?下一步发财机会藏在哪里?我又该何去何从? 我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每个阶段都要
5、求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并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现在凭这点微末本事,还想创业成功?思前想后,我决定边挣钱边跟高人学习,等时机成熟,自然再华丽转身。 碰巧一家新创刊的财经类K杂志,正在招广告总监。我决定斗胆一试。从网站上看到介绍,他们创刊虽不足一年,但想法远大,立志要在不远的将来,与财经类杂志的老大财经并肩,两年内超过新财富、经理人和中国企业家等大牌刊物。面试前我把K杂志翻烂了,胸有成竹后,写了一个报告。面试那天,我见到了K杂志老板李总。从李总面相和举止中我能察觉到,他是个精明、善变、急躁、敢想敢干的人。李总说自己是从资本市场上出来的,现在是出版人,但不懂传媒,想问问杂志经营之道。我也没说啥,先把报
6、告递上去。很快,李总脸上浮现出点笑纹,他问:“雨总,杂志广告的销售策略写得不错,能发现问题,也有解决办法。但别人简历都有经历和业绩表现,你怎么一字不提?” 我说:“李总,您面试最关心啥?当然关心的是能否招到管用的人才!我写的策略对路,那自然聘我。如果我使劲讲过去经历或业绩,您关心吗?没体验就没共鸣,说了意义也不大。”策略报告起了催化作用,双方谈话由面试逐渐转变成了聊天。我不经意间告诉他,手里这期K杂志哪些是收费广告,哪些是赠送,李总听完很惊奇的问缘由。 我说:“大牌公司投放广告是按计划发布,我在同期其他大牌财经杂志没看到这些广告,而K杂志独有,显然是白送。” 他说:“说得有理。还有一个问题:雨
7、总在4A广告圈里人脉怎么样?”我从书包里掏出个皮本子,然后对他说:“李总,本上记录了100多个顶级4A公司的联络,不仅包括媒介、计划、AE等部门负责人,还有他们的性格、资历、爱好,甚至细致到服饰爱好。”之所以有准备,不是咱装神仙,而是经验所得。“报纸是快餐文化,杂志是精品文化”、“报纸卖皮,杂志卖题”是纸媒两句行话,说的是两者卖点不同。绝大部分奢侈品,一般只投放杂志广告。因为杂志品味高,符合品牌定位,而且读者群层次也高于报纸,适合品牌在意见领袖群中树立形象。大牌客户广告基本由4A公司垄断,K杂志想在广告上有所建树,必然离不开4A帮衬,所以咱有备而来。这本子是我的客户通讯录整理版,放在李总面前,
8、他从前翻到后,从后走到前,不经意间脸上再次浮现一丝笑容。接着咱趁热打铁,把几个同期大牌杂志摆出来,和K杂志一一对比分析找不足。从封面设计到内页版式排版,从文章编辑方向到发行策略,从高端推广到举办创刊一周年红酒推介会,甚至连杂志纸张都发表了看法:“李总,K杂志内页是85克铜版纸,虽然随众,但有缺陷我把几年来所学知识全抖落出来,包括如何组建广告部的思路也合盘托出:运用良性货币驱逐劣性货品的原理组建部门、运用二八原则管理部门、运用目标细分法开发客户、如何与4A广告公司深度合作 一番侃侃而谈打动了李总。他有些沉不住气,他问:“今天聊得不错,那雨总在薪水这块有什么要求?”我反问:“李总,还是您说吧。”李
9、总也是老江湖,见我推三阻四,很快话锋一转,他说:“那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儿,大家彼此都有了印象,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继续聊,那下次我们再详谈。”回家路上,我盘算着行前制定的策略和谈话有何失误?但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还不够优秀?后来想明白里面的故事了,谈判时我精神高度集中,并没犯错。他可能有几以下个想法:第一,回家整理思路;第二,故意凉一凉我,乔装并非求贤若渴,而是我迫切想得到这份工作,这样在薪酬谈判时,他占据主动权;第三,广告总监关乎杂志收入命脉,他还要出一道或几道考题,继续考察咱能力。我深知咱短板在于随即应变能力差,但我有个习惯,谈判前尽量想好应对之计,把能想到的谈判过程和结果,列出来并找到对应
10、策略!一般一场谈判下来,我都会搞点便宜给自己。道理简单,对手再厉害,也不大可能用几分钟思考就能PK我几天的谋划吧?除非那家伙是高人。我开始思考:“他还想怎么考我?”回到问题实质,李总复试,无非是想看我是否是夸夸其谈之徒,他要的是真刀实枪干活的人。第二次见面不用聊啥,只用事实说话。纸媒对自己发行量示为核心机密,我先把K杂志真实发行量搞清楚。当时北京大概有3000个报摊,我花了两天工夫,在海淀、朝阳、宣武和西城四城区,抽访100个报摊样本,发现K杂志铺货率大概有40%,每个报摊平均进5本,半个月卖完。于是得出结论,北京发行量:3000个报摊40%铺货率5本/报摊=6000本。K杂志全国发行,但发行
11、总部在北京,所以在北京的发行推广力度肯定最大,发行量也最大,其他城市都是代理发行,再加上K杂志是高端财经杂志,只在一线城市动销。所以上海、广州、深圳三座城市的发行量按北京发行量50%计,其他一线城市按30%计。得出结论,各地发行量:6000本(京) + 1800本15个(一线城市) + 3000本3个(上、广、深)= 42000本。再加上订阅、客户邮寄、空港、五星级酒店、高尔夫会所、私人俱乐部等财经杂志的特殊发行渠道,满打满算也就5万本。下一步核准K杂志发行量。北京最大的私人报刊发行公司纸老虎,有好友在里面做副总,我挂了个电话:“哥们,财经是财经类杂志老大,他们发行量多少?”他说:“我们没发过
12、财经,他们自己做发行,但我估计不超15万。”财经类杂志老大发行15万册,一本新刊杂志不超其1/3,也就5万以下。但我对匡算数据还不放心,于是搞张假名片,冒充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经理,跑到承接K杂志印刷业务的某印厂。见到客户部王经理,我开门见山就问:“王总,K杂志李总有个新策划,想在每本杂志外面套个贴身塑料膜,提升杂志高端形象。您看我们是否协调一下印刷流程?”当时世界时装之苑率先在京城采用,做法挺潮。王经理也觉得需要协调流程,再加上我对印刷工序清楚,大家很快攀谈起来。瞅准时机,我随意问道:“王总您看,刨除残次品,每次送5万张塑料膜够用吧?”他说:“不用那么多,有4万张足够,多了浪费。”老子要的就是这
13、句!同样做一件事,有些人只做到市场调查阶段,有些人能做到核准阶段,但我认为都没把事情做到极致。虽然我有调查K杂志核心秘密的手段和能力,但工作态度才是关键。通过走访报摊,发现K杂志还存在很多问题。下次见面咱有了新话题。光了解K杂志发行量还不够,我决定再带朋友助拳,一通电话打下来,约好两位死党。一位是盛长城广告公司的赵总,他是户外媒介老大。长城是大牌4A,威名显赫。请头牌公司代表现身见面会,意义不言而喻。 另一朋友是麦肯广告公司马总,他是资深AE。有圈内重磅人物助阵,上次看到是物证,现在请看“人证”!人证、物证齐全,还想看什么?周末我们三人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堂咖啡厅,和李总握手见面。大家对K杂志又是
14、一番畅所欲言。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赵、马二人和我们聊了一会儿以后,找个借口便起身告辞。咱还要谈薪酬,关键问题没解决,谈啥都没用。在谈薪水前,我把蓄谋已久的话放了出来,我说:“李总,K杂志发行量不过4万,看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呀!”他说:“不,不!杂志发行哪止4万?实话实说,有75000多本呢!”我也没急,把自己的匡算数、核对数和印厂调查数一一道来,听到后面,李总非但没生气,反而不住点头。其实,老板并不怕员工戳穿其善意的谎言,那是员工较真。相反,他们就怕员工不认真!这是10年打工经历总结。李总不再跟我废话了,他直奔主题问:“雨总,您看薪酬这块,考虑得如何?”我说:“对于薪酬,打工的都希望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是您说吧,您觉得这岗位值多少钱?”这薪酬打死也不先说他微微一笑说:“税后月薪一万八,外带业绩管理奖和年底分红。你看行不?”我心里暗自叫好!以上部分内容摘自职场畅销小说我把一切告诉你。这本书上午看下午就能用。书中不谈出身、学历、人脉、运气等外在条件,只公布简单、实用、有效的实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