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教学目标】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思维能力:理清消息的结构,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文化自信: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教学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
2、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导入: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师:新闻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情境创设:八年级新闻学习营招生啦!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关的挑战,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新闻世界的大门,从新闻中感受那份澎湃的胜利激情!活动一:文体知识抢答1、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
3、的事实。2、基本特征: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时效性、简洁性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3、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活动二:学做播报员如果你是播报员,要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怎么播报?师:播报这则消息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下作者,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生: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4、。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师:接下来,请同学说说这则消息的写作背景。生: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师:学做播报员,需要我们读准字音,理解词意。现在是字词识记环节,请同学进行回答。师:学做播报
5、员,还需要我们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何地: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之间)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何事:胜利南渡长江如何: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师:你能找到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答案见PPT)师:“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生:属于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师:分析导语在本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生:导语作用是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开始阶段的总体情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了解了以上内容,相信我们在播报这则消息时,会更
6、有底气!活动三:学做评论员如果你是评论员,请你通过品读文中的语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和态度。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写我方的有:“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写敌方的有:“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这些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师:“已”和“大约”能否去掉?生: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
7、性。(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师:“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生: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生:“好似摧枯拉朽”运用比喻修辞,“经营了三个半月”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突出解放军渡江迅猛一往无前,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师:为什么要写长江的“风平浪静”?生:“风平浪静”运用
8、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师:“齐放”、“直取”两个动词有什么作用?生:这两个动词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4)“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师:“不到” “即已”表明了什么?此句中还运用了哪些动词?生:“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讨论探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
9、情景?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课堂总结: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随堂测试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
10、,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体现了_。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2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第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4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