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595304321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2、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一课一导】文章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年代年龄事件结论(原文回答)得天下 15 年90823接受三矢,继父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忧劳可以兴国91227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38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失天下 3 年92641身亡,“身死国灭

2、,为天下笑。” 逸豫可以亡身 课堂小结: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通过 举例 论证和 对比(正反) 论证,阐明了 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 北宋统治者 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一导一得】-文言翻译1、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2、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之。翻译: 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它归还

3、到祖庙。3、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翻译: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发展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翻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教学备注】1、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2、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第1段立论,2、3段论证,第4段承上小结,引出教训。全文用一个“矢”字作线索。晋王以三矢赐庄宗庄宗藏之于庙用兵前:请其矢负(矢)而前驱,

4、及凯旋而纳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一个“矢”字,把关于后唐所以得天下的许多史实联贯起来。3、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明事理的?全文通过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对比,事清而理明。文章开头“盛、衰”,“得、失”并举。第3段“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末段又用“盛、衰”并举。此外,又如两处“方其及”,对照鲜明,论点非常突出。4、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

5、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作者以史为鉴,告诫后人尤其是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本文语言感情充沛,富于变化。文章多用短句,多用感叹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岂非人事哉!等等)。多用偶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短句与长句交错,陈述句与反诘句交错(岂欤?抑欤?)又恰当运用虚词(虽岂非;方其及;岂抑;夫岂,等等)。 文字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