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三校“决胜高考梦圆乙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生物 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95293637 上传时间:2024-1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三校“决胜高考梦圆乙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三校“决胜高考梦圆乙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生物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三校“决胜高考梦圆乙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生物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三校“决胜高考梦圆乙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生物 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广东省三校“决胜高考,梦圆乙巳”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请2B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分。1.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 与绿茎番茄杂交C.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答

2、案】C【解析】【分析】常用的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设相关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 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 A不符合题意;B、 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C、 与紫茎纯合子

3、(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D、 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杂交(Aa)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故选C。2. 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 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 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

4、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详解】A、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B。3. 一个双

5、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 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四种核糖核苷酸合成子链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2、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详解】A、DNA 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

6、制、且是半保留复制,A正确;B、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B错误;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正确;D、子代DNA分子中含32 P的DNA分子数是2个,含31 P 的分子数是8个,二者之比是14,D正确。故选B。4.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DNA的甲基化等B. 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C. 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D. 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遗传给后

7、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详解】A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A正确,B错误;C、外界环境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C 正确;D、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D正确。故选B。5. 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35S

8、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在含35S、32P和14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B. 若第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C. 若第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D. 、组实验说明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

9、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T2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在普通培养基中无法培养和标记,A错误;B、若第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T2噬菌体没有完全侵染细菌或子代T2噬菌体从细菌细胞中释放出来,经离心后会造成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B正确;C、14C可标记DNA和蛋白质,无论第组是否充分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均有放射性,C错误;D、对比两组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6.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I中期、减数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B. 若产生的精子为A

10、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互换C.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 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

11、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都是2个染色体组,A正确;B、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应该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互换,B正确;C、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一个A发生基因突变成了a,C错误;D、若细胞基因组成为AAYY,则不含同源染色体,同时不含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7. 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B决定。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原先是只下过蛋的母鸡

12、),让其与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F1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F1中的芦花公鸡是杂合子B. 雏鸡至少需要一条Z染色体才能存活C. 性反转母鸡表型改变,性染色体随之改变D. F1中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杂交,F2中公鸡全是芦花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为:母鸡和性反转公鸡产生的配子ZWZZZ(公鸡)ZW(母鸡)WZW(母鸡)WW

13、(致死)所以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详解】A、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B决定,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原先是只下过蛋的母鸡),基因型为ZbW,与一只芦花母鸡交配,基因型为ZBW,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ZBZb):芦花母鸡(ZBW):非芦花母鸡(ZbW):WW(死亡)=1:1:1:0,则F1中的芦花公鸡是杂合子,A正确;B、基因型为WW的鸡不能成活,说明雏鸡至少需要一条Z染色体才能存活,B正确;C、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反转只是表现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所以性染色体还是ZW,C错误;D、F1中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ZBZb)杂交,F2中公鸡的基因型是ZBZ

14、B、ZBZb,全是芦花鸡,D正确。故选C。8. 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下与细胞学说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学说是由罗伯特胡克、施莱登、施旺等科学家建立的B. 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运用了观察、完全归纳法和推论等科学方法C. “细胞的结构基础是各种分子”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D. 细胞学说揭示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

15、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间接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详解】ABC、施莱登和施旺主要运用观察法分别对植物、动物的细胞进行独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的结构基础是各种分子”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ABC错误;D、从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细胞学说可以说明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构成,阐明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9. 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理作用,其中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纤维素或淀粉B. d在核糖体中合成C. 磷脂和c的元素组成相同D. 乙经高温处理后,不能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图中b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c是脱氧核苷酸、丙是DN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a是葡萄糖、甲是纤维素;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