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设计目 录一、单元信息1二、单元分析1(一)课标要求1(二)教材分析11、知识网络12、内容分析2(三)学情分析2三、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分析3四、单元作业目标3五、单元设计整体思路3六、课时作业设计56.1 第一课时 旋转的含义 56.2 第二课时 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和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 90 216.3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34七、单元质量检测47八、课外拓展作业设计(单元项目化学习)53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图形的运动(三)基本信息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单元组织
2、方式自然单元课时名称重组单元序号对应教材内容例 1(83 页)1旋转的含义课时信息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 9023例 2、例 3(84 页)例 4(87 页)解决问题课外拓展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小学三个学段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图形的运动(三)让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旋转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的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
3、观。教学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或长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征,增加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积累有计划、有条理做事的实践经验。(二)教材分析1、知识网络1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设计2、内容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具体分了三个层次,如下表:人教版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编排册次与单元主题具体内容与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平移,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
4、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角图形的运动(三)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增强空间观念。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关注新引旧知识的联结点,用原有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旋转现象,并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单元所学的旋转又是学生学习中心对称的基础,为中学的学习打基础。(三
5、)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了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见到过旋转的现象,如电风扇、车轮、摩天轮等,这些都是他们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对于旋转的含义,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画出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以及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帮助他们理解。2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设计三、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知识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
6、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问题解决】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情感态度】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理解旋转的含义,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 90,解决问题。学习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以及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四、单元作业目标1、通过基础性练习,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2
7、、通过提高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多种形式,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养。3、通过课外拓展性作业(项目化作业的设计),增加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学以致用,达到持续性探究的长作业效果。五、单元设计整体思路本单元的作业设计,立足数学知识体系,从单元视角进行整体规划,不仅纵向梳理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和它在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而且横向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准确定位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正确把握作业设计方向。作业中关注数学素养,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
8、合,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探索感知图形的运动。本单元的作业创设了大量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如:预习单中,通过知识窗,介绍了风车、旋转木马、车轮等,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在练习中,选取盘秤、烤箱等素材,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还有,运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将一组打乱的图形还原、广播操中手臂的旋转等。这些都是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探索图形的运动。2、设计丰富的探究性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发现意识。本单元
9、的作业中设计了丰富的可动手操作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边练习、边探究,发挥习题的探究性学习功能。如:动手制作小陀螺、动手拼一拼我们的地球、用三角形等学具进行旋转、玩俄罗斯方块、用七巧板设计喜欢的图案这些具体的操作活动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合作为主,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发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探索分层设计的校本作业。为适应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图形的运动单元达成目标,设计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本单元每一课时的
10、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都设计了基础性作业、提高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基础性作业,巩固知识。提高性作业,发展思维。拓展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力求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发展,让全体3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设计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4、注重数学文化的浸润,拓展知识视野发挥育人价值。本单元在每个课时的作业后面都安排的“数学文化”专栏,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第一课时的数学文化专栏我们安排了陀螺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而且还是对预习单中学生探究活动“制作小陀螺”
11、背后知识的链接与补充,首尾呼应、相得益彰。第二课时的指南针、第三课时的彩陶、青铜器等知识的介绍,无一不是在透过数学文化,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向他们呈现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物质与精神世界。通过阅读资料,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5、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根据单元目标,设计形式多样、目的不同的练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如:选取生活中的台秤、烤箱等事例帮助学生巩固旋转角度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拓展性作业通过探究发现“正 n 边形至少旋转多少度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的规
12、律,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中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6、充分整合智慧课堂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本单元每个课时的作业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设计。利用智慧课堂来布置设计的课前作业,通过大数据信息的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精准掌握学情,以学定教。依据课前反馈,进行问题诊断,课中再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智慧课堂资源库中的丰富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真实、体验性更好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围绕具有实践性的学习主题下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智慧课堂还增强作业的互动、及
13、时反馈和综合评价等功能。7、精心制作配套的微课资源,形成立体式作业形态。本单元练习的题目少而精,内容针对性强,题目内容大多新颖,形式创新,着重考虑题目的趣味性、拓展性、探究性、创新性。针对一些形式新颖、有坡度的题目,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为保障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还特地精心录制了智慧微课,学生通过二维码扫码观看视频讲解,在主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知识难点,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智慧微课让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更加生动,形成了立体式的作业形态。8、落实作业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状况,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状态等进行多元评价,指
14、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提升,最大程度地发挥作业的课堂延伸教育功能。本单元的作业评价从类型上分为课前评一评,课中评一评,课后评一评和单元评价。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评价还是单元评价,都设置了具体的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的主体有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9、增设课外拓展项目作业,实现跨学科的有效融合。本单元的作业设计除了分为课前、课中、课后练习,还增设了课外作业(即“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以具有驱动性和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为任务驱动,将学习内容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持续探究,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获得较全面的学科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项目化”数学作业的设计打破了传统作业布置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在完成丰富有趣的“项目化”作业中,学生的各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