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595278508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人教部编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B 卷人教部编版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灼热(zhu)附和(h)废墟 炮根问底B滚烫 戳破(chu)帐篷 见异思迁C凌乱(ln)佩服 突兀(w)哄堂大笑(hng)D硬郎 殉职(xn)纯粹 参差不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A 选项附和(h)附和(h),炮根问底刨根问底;B 选项正确;C 选项凌乱(ln)凌乱(lng),哄堂大笑(hng)哄堂大笑(hng);D 选项硬郎 硬朗。故本题选 B。2.(2021宜宾中考)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 分)192

2、1 年,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族渴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_;1941 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的 7 月 1 日定为党的_;,即中国共产党 100 周年_。古老中国历经沧桑巨变,开启民族复兴。A应运而生 华诞 出生B应运而生 生日 诞辰C呱呱落地 生日 出生D呱呱落地 华诞 诞辰【答案】B【解析】第一个空,“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呱呱落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本句是表达共产党顺应时机而产生,用“应运而生”恰当。第二个空,“华诞”是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生日”指诞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文段中党中央把党看做孩子,确定党的诞生之日,用适合口语

3、化的“生日”恰当。第三个空,“诞辰”是指有名气的人的出生纪念日;“出生”指胎儿生下来。综合以上分析,选用的词语依次为“应运而生”“生日”“诞辰”。故本题选 B。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消防宣传员为“宅”在家里的大爷大妈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D.随着人 8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

4、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正确;B有误,语序不当,应为“延伸的不仅是绿色活动空间,更是绿色的发展观念”;C有误,“歌声”不能“集中”;D有误,“随着”“使”缺少主语。故本题选 A。4.下列运用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B.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

5、调优美的作品来。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答案】B【解析】A 选项:“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中分号错误,应改为逗号。B 选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C 选项“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中第四个顿号错误,应改为逗号。D 选项“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问号错误,应改为逗号。故本题选 B。5.选出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B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C

6、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D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 有误,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故本题选 C。6.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3 分)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

7、柄 A 扇,执在旁边。语段选自小说西游记,其中“行者”是 ,女童拿一柄 A 扇。行者第一次借到扇子的方法是 。【答案】孙悟空;芭蕉;变成飞虫钻入罗刹的肚子里7课外阅读。(5 分)(1)端午,又称端阳、端五。相传为纪念屈原才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有 、等习俗。(2)“梅兰竹菊”常常是文人歌咏的对象,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 ,此花开尽更无花”,李白说“孤 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答案】(1)包粽子;赛龙舟(2)菊;兰;竹二、古诗文阅读(本部分共两篇,共 22 分)(一)诗歌鉴赏(6 分)陇 西 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

8、闺梦里人。8.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2 分)9.“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2分)10.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2 分)【答案】7.(2 分)边塞诗 高适(岑参)8.8.(2 分)借代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9.9.(2 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二)文言文阅读(16 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9、,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 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

10、中的意思。(4 分)(1)博学而笃志 笃:_ (2)年与时驰 驰:_(3)不逾矩 矩:_(4)静以修身 以:_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字,对比鲜明。(2 分)1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 分)【答案】11.(2 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 1 分,多划不给分)12.(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 (4)用来,表行

11、为的目的(各 1 分)13.(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每句 2 分)14.静 躁(每空 1 分)1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4 分,言之有理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部分共两篇,共 25 分)(一)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2 分)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米立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父亲似乎看出我的

12、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

13、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

14、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

15、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16、。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16.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2 分)时间情节待在家里的那几天“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1)几天后(2)17.怎么理解“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而父亲却“一脸快乐的表情”?(3 分)18.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 分)(1)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2 分)(2)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2 分)19.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3 分)【答案】16.(1)父亲“快乐”地和“我”一起去养老院,路上“我”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关爱,深感愧疚,决定不送父亲去养老院。(2)“我”带父亲回到了北京,“我”决定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17.“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