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安徽省中考地理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七彩****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51.51KB
约13页
文档ID:595247668
2024年安徽省中考地理真题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13

中考试题2024 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2024 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陆B.纬度C.地形D.河流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棉花C.甘蔗D.小麦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A 铁矿石B.煤炭C.金矿石D.木材4.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中考试题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A.B.C.D.在地球内力的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位置。

下图示意 2 亿年以来印度古陆不同时期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印度古陆在漂移过程中,其主体()A.最初位于南半球热带B.从南温带漂移至北寒带C.漂移的速度越来越快D.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6 2 亿年以来,印度古陆()A 呈逆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B.呈逆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C.呈顺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D.呈顺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2024 年 5 月,重庆某山地景区遭遇暴雨天气,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地理知识引导游客积极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有效保护了游客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代表“暴雨”天气状况的符号是()A.B.C.D.8.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有()狂风暴雨时,应防范悬崖高处的碎石跌落电闪雷鸣时,应远离大树,防止遭到雷击若洪水来袭,应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若泥石流发生,应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A.B.C.D.2023 年末,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达 9853 万人,其中城区人口突破 500 万人科技崛起激发经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市已跨入特大城市之列表为合肥市 2022年和 2023 年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中考试题年份人口自然增长(万人)人口迁移增长(万人)常住人口净增量(万人)常住人口净增量在全国排名(位次)2022年3413416832023年182012191注:人口迁移增长=迁入人口数量-迁出人口数量9.2022 年以来,合肥市人口()A.自然增长速度加快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迁移增长数量较多D.迁入以老年人为主10.合肥市常住人口净增量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A.生态环境优良B.海陆运输便利C.就业岗位增多D.生活成本较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11.莫桑比克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是我国参与建设海外重点工程。

该项目集成先进的超深海液化天然气技术,可开采海平面以下 2000 米内岩层中的天然气资源2023 年该项目持续稳产增产,不仅促进了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拓宽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下图示意莫桑比克天然气运往我国的某条海上运输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莫桑比克位于_洲的东南部,其东部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与红海苏伊士运河相比,莫桑比克海峡通过巨型船只的能力更_(填“强”或“弱”)2)满载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的船只驶向我国,依次经过_洋、马六甲海峡、中国中考试题_海3)简述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对莫桑比克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12.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不同区域有各具特色的优美风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学研学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甲、乙、丙三地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观,图中为研学小组在三个考察地拍摄的典型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发现区域差异是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的前提研学小组在考察时发现甲、乙、丙三地景观差异明显,照片、照片分别拍摄于三个考察地中的_地、_地试分析造成从甲地到丙地景观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2)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研学小组发现某考察地附近草场广布,一望无际,适宜发展_业(农业部门),该地的传统民居为_。

3)技术进步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学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乙地风力发电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该地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冬夏互补的特点,稳定了区域电力供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简述乙地太阳能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13.水稻的栽培和传播缓解了古代亚洲人粮食不足的状况,成为世界耕作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距今 5000 年前,我国华南地区的先民利用野生稻进行选育,培育出的栽培水稻品种向亚太地区扩散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开发的精耕细作技术(防洪、灌溉、修筑梯田等)日趋完善,这些水稻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然在水稻耕作文化圈广泛使用下图示意水稻种植文化传播概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中考试题(1)气候资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条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_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今 5000 年前,栽培水稻扩散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世界水稻种植文化中心,该地适宜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是_2)水稻育种技术彰显了华夏人民智慧秦、汉时期,长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传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然后向东传入_(国家)与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种相比,这种新品种具有耐_(填“旱”或“寒”)的特征。

3)水稻种植在我国古代实现了因地制宜秦、汉时期人们在平原和坡地开发了不同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平原相比,坡地种植水稻更需要的精耕细作技术是_、_中考试题2024 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2024 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下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陆B.纬度C.地形D.河流2.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棉花C.甘蔗D.小麦【答案】1.B 2.D【解析】【1 题详解】据图可知,粮食收割方向是有南向北推进,主要是因为越往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粮食成熟越早;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粮食成熟时间越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与海陆、地形、河流无关,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2 题详解】中考试题我国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棉花和甘蔗不属于粮食作物,BC 错误;据图可知,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是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A 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 400800之间,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 80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A.铁矿石B.煤炭C.金矿石D.木材4.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A.B.C.D.【答案】3.B 4.D【解析】【3 题详解】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故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煤炭,B 正确;铁矿石、金矿石不属于能源资源,排除 AC;晋、陕、内蒙古三省区森林资源并不丰富,不可能往南方地区输送木材,排除 D。

故选 B4 题详解】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主要意义有: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促进其经济发展、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D正确;并不能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错误,排除 ABC故选 D点睛】晋陕蒙接壤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黄土高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2/3,而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在地球内力的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位置下图示意 2 亿年以来印度古陆不同时期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中考试题5.图示印度古陆在漂移过程中,其主体()A.最初位于南半球热带B.从南温带漂移至北寒带C.漂移的速度越来越快D.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6.2 亿年以来,印度古陆()A.呈逆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B.呈逆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C.呈顺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D.呈顺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答案】5.D 6.A【解析】【5 题详解】由图可知,最初位置位于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A 错误;最初位置为南温带,现在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一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到北寒带,B错误;由图可知漂移速度在 8 千万年前至 4 千万年前速度相等,C 错误;印度古陆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位于亚欧大陆南部,D 正确,故选 D。

6 题详解】由图可知,印度古陆 2 亿年前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现在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向北移动,印度古陆 2 亿年前经度位于 30E 到 70E 之间,现在经度大致位于位于 60E 到 90E 之间,向东移动,印度古陆移动方向向东北移动;由轮廓 2 亿年前岛屿位置大致正西方,到现在的大致正南方可知呈逆时针旋转,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2024 年 5 月,重庆某山地景区遭遇暴雨天气,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地理知识引导游客积极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有效保护了游客安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代表“暴雨”天气状况的符号是()A.B.C.D.8.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有()狂风暴雨时,应防范悬崖高处的碎石跌落电闪雷鸣时,应远离大树,防止遭到雷击中考试题若洪水来袭,应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若泥石流发生,应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A.B.C.D.【答案】7.B 8.A【解析】【7 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A 天气符号代表是多云天气,B 代表的是暴雨天气,C 代表的是小雨天气,D 代表的是雾天。

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8 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落差大,因此当遇到暴雨天气(可能伴有雷电)时会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强度较大的洪水结合所学的野外遇险逃生技巧,狂风暴雨会引发崩塌灾害,导致高处碎石跌落,因此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