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595209880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国现代史(1949今)分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今)一、目录二、具体内容1、2022年课标要求:导论中国现代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内容要求1认识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其重

2、大意义。2通过新中国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对世界的贡献。2、2022年课标解读: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的阐述,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掌握屠呦呦取得的成就及其获得的奖项;知道“双百”方针的提出,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日常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理解交通、通信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深刻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历史解释:知道“两弹一星”的内涵,了解“双百”方针,认识钱学森、邓

3、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时空观念: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图片对比,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的变迁和交通通信的发展状况。史料实证: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家国

4、情怀:认识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在交通、通信方面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不同,认识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看待国家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关系。1. 单元大概念架构(1)编制本单元知识结构教师指导学生编制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2)明确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本单

5、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发展变迁。我国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在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成就突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丰富了中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变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也折射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3)梳理本单元时空线索:2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中华人

6、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本课学习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科技成就,二是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方面主要分为这个几个方面: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而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材则主要围绕“双百”方针、优秀文化成果、文化自

7、信展开。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知识掌握较为容易。学生通过学习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更好地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含义。第19课为第六单元(最后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学期的第二单元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上的重大变化作出了介绍,为本课程学习的“变迁”之前部分内容提供了历史背景;第三单元、第五单元以及第六单元的第18课为改革开放后所做出的政策变化、科技变化,为“变迁”后的内容提供了时代背景,为本课难点“变迁的原因”提供部分答案。同时,本课分为“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两个子目,从衣

8、、食、住、行和通讯几个方面展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生活和“潮流”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历史事实。 3本单元阶段特征:1)、总特征: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社会生活2)、主要表现: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导弹核武器、人造卫星、农业科学、药学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特别是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前,在“双百”方针的引领下,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化作品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各领域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社会生活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折射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3)、中外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关键词:一个方针“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计划“863”计划两大领域科技文化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三大生活变迁日常生活变化、交通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四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五位人物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莫言。4整体教学流程透视(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

10、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

11、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5本单元教材体例本单元共二课,通过对三个专题的学习: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社会生活。讲述了我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发展变迁。(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2、(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反复追踪播报,八年级学生已经对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有所了解,这为学习科技文化成就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处于21世纪,他们对20世纪的“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科学技术只有模糊的认识,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也不够理解。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充分补充一些资料,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比较、归纳、

13、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都是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作为教学资源,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

14、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史实。难点: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含义;我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情境1、学会计算历史年代,知道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制作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掌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明晰中国现代史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情境2、通过解读图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物扫描-钱学森、人物扫描-邓稼先、图片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

15、走出舱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知识拓展-科教兴国;图片20世纪70年代的衣着、美丽乡村、上海的居民小区、我国生产的大型客机C919、行驶证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知识拓展-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图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情境3、搜集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情境4、搜集、整理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人物事迹的史料,如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为他们立传,叙述他们的嘉言懿行和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故事会,学习体会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情境5、搜集、整理有关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逸闻趣事,举行故事会、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宣传并交流。家国情怀。情境6、搜集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开展以:“双百”方针下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