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落实(上墙规程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企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落实(上墙规程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_浅析企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落实(上墙规程制度)编 制:_审 核:_批 准:_实施日期:_年_月_日浅析企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落实(上墙规程制度) 应急准备和响应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01 )4.4.7条款的明确要求。从近年来安监、环保部门的统计来看,因应急准备不足,响应滞后,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屡见不鲜;各认证机构监督审核过程中开列的不符合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不符合也占到近1/3的比例。可见,很多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如何 落实“应急准备和响应”,还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不足之处。 一、充分识别“
2、紧急情况”。 笔者认为,要落实“应急准备和响应”,首先应明确“准备”和“响应”对象-“紧急情况”的内涵及类型,充分识别出本单位可能发生的 紧急情况,并明确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岗位。 紧急情况是“emergency situation”(见BS OHSAS18001:2007 3.9条款 注释3)的中文表述,是事件 (incident)的一种特殊类型。考虑到紧急情况发生时,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连带影响,我们可以将其描述为: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事件。 对不同企业而言,紧急情况因生产工艺、管理活动、地理位置等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概括地来说,紧急情况从成因来判断,主要
3、包括如下两种基本类型:人为事件(如:违章分装危险化学品泄漏等)、自然灾害(暴雨洪水导致含汞污水外溢等)。 要充分识别紧急情况,还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相关管理活动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类型的企业,或者同类型但生产工艺和相关管理活动存在差异的企业,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也不同。以某陶瓷产品制造企业为例,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不完全列举如下表1、表2: 表1 生产工艺 紧急事件 成因类型 产品烧成 煤气泄漏 人为事件(管道、法兰等设备保养不善) 烧成炉爆炸 人为事件(设备保养不当、违章作业) 二氧化硫废气事故排放 自然灾害(台风吹倒脱硫塔) 人为事件(脱硫设备保养不当) 表2 相关管理活动 紧急事件 成因
4、类型 工作餐加工 火灾 人为事件(电气设备保养不善等) 隔油池污水外溢 人为事件(隔油池维护不当) 自然灾害(暴雨导致排水困难) 为做好应急准备,在紧急情况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响应,我们还应明确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岗位,以表1、表 2为例。我们可以判定烧成系统设备维护、烧成设备操作、餐厅管理及工作餐加工等岗位为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关键岗位。后续的工作,应以这些关键岗位为中心展开或必须有这些关键岗位人员的参与。 二、全面落实应急准备。 紧急情况识别完成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准备。应急准备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急预案也不仅仅是一沓文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来看,预案应包括:组织准备、基础硬件准备、应急工具(
5、物质)准备、应急流程准备、应急训练准备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组织准备 应急组织是应急准备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准备的和响应的组织基础。通常来说,公司首先应明确应急组织的目的、章程、会议制度、训练制度、演习评估制度等。其次,应急组织的成员应包括总指挥(最高管理者)、安全主管、各关键部门主管、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等,并明确各 自的职责、权限。再次,应根据紧急情况的类型,划分各职能性应急小组。如:火灾应急小组、化学品泄漏应急小组等。再次,应保证所有组织成员的通讯畅通,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沟通信息,迅速组织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2.基础硬件准备 因紧急情况和组织生产工艺及相关管理活动的不同,应急准备的
6、基础硬件也不同,但应符合应急、避免损失扩大化的基本要求。常见的有:化学品防泄漏槽、紧急发电机组、声光报警系统等。 3.应急工具(物资)准备 应急工具应根据紧急情况的类型而选择性地准备。以有效应急并能妥善保护应急人员的安全为选择标准。如化学品泄漏应急工具应包括:防爆吸油泵、防毒面罩、橡胶手套、冲淋器具、黄沙、灭火器、残液收集桶、黄沙收集桶、塑料铲具、抹布等。 4.应急流程准备 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该按照紧急情况的性质、危害来制定不同的流程。流程应简明、清晰,每一步骤的接口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应充分考虑每项措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餐厅火灾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流程。发现火灾-初
7、期灭火-内部声光报警-紧急逃生-外部报警求助-集合点名-义务消防队灭火-人员救护-消防器材归位-灭火残余物处理。流程中各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但不应忽略灭火过程中产生的焚烧废物处理,以免为了安全而带来影响更大的生态不安全。(注:我们应记取2005年扑灭吉化火灾的消防废水严重污染松花江水质事故的教训。) 5.应急训练准备 以上四项准备完成后,还应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特点,充分训练各小组成员,提高应急响应的技能和意识。如:训练组员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使用黄沙做围堰防止化学品泄漏等。以确保所有组员对紧急情况反映迅速、响应合理、处置得当。三、组织模拟演习,试验应急预案。 做好了充分的应急
8、准备,才可能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响应,并将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准备在前,响应在后。为确保响应的迅速、有效,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模拟演习”,比如我们常见的消防演习和化学品泄漏演习。为达到演习的效果,我们应根据各自企业的具体情况,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演习方法,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使之不至于流于形式。常见的演习方法为如下几种: 1.固定模式法 即预先制订演习计划,事先分配和明确应急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根据指定的预案组织学习。然后按照计划集中进行模拟操作,企业负责人、安全主管现场观察打分讲评。这是各企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只要应急小组成员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好,演习起来就比较容易。这种演习的特点
9、是流程性强、可操作性强、易于评估。但不利于考察应急小组成员全面的应急响应能力。 2.随机选择法 即事先不告诉应急小组成员要演练什么内容,安全主管到了现场后,让他们随机抽取考题,然后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始演练。这要求应急小组成员要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熟练掌握所有的应急预案。这种演习方法可以督促应急小组成员加强业务学习,考核起来比较客观,可比性强。但是对其响应、应变能力的考察不够细致、具体。 3.因地制宜法 这是笔者推荐的演习方法,可以全面、细致地考察应急小组成员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客观性和可比性和趣味性。 紧急情况的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执行应急预案的时候,往
10、往时间非常紧迫,要求各应急小组成员判断准确,配合默契,且安全主管指挥得当,尽可能地将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针对多种多样的紧急情况,仅靠现有的应急预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演习中逐步培养应急小组成员的随机应变能力。 在实际的培训或演练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和客观局限性,无法模拟真实的过程,应急小组成员往往临场感不强,没有紧迫感,不能将应急预案有效地体现到实际演习中去。那么,应如何使应急演习更具有真实性呢?配备仿真系统投资太大,且不同的生产工艺需要不同的仿真系统,在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能执行的。下述随机应变法具有较强的访真性,可以较好地培养应急小组成员的随机应变能力。 首先,针对
11、每一曾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工序、设备或管理活动,安全主管对紧急情况加以总结、分析,按其发生后的时间顺序,将外部现象细分为一个个步骤:即发生紧急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现象是什么?1分钟或2分钟后,又出现了什么现象?再过了2分钟后又出现了什么现象等分阶段地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和关键点,做成一张张卡片。同时,要分步骤整理好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便在演习中评估使用。 其次,企业负责人监控、安全主管牵头组成评估小组,对某工序、设备或管理活动的某应急小组进行演习考核,评委们先向小组成员出示第一张卡片,说明紧急事件发生的场合及初步表象,如:可假设某个星期天的22时某设备突然出现什么现象。接着,由该小组成员判断发生
12、了什么事,应该按照预案的什么要求处理,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岗位和分工的不同,各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然后,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进度,从各种可能性中随机抽取出示第二张卡片、第三张卡片等等,各小组成员应该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不同,自己回答自己岗位上的措施。最后由评估组根据该小组回答、实施的措施,讲评其应急处理效果如何,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该小组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模拟演习”之后,应及时总结演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应急组织人员的技能不足、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响应行动不够及时等,并重新评估、补充完善应急预案,保障预案的有效性,促进预案的持续改进落实。 五、组织迅速、有效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紧急情况造成损失的大小,能否组织迅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业要组织起迅速、有效的应急响应,仅凭应付检查的文件记录、坐而论道的应急预案是远远不够的。而要踏踏实实,从充分识别本企业内的紧急情况抓起,全面落实应急准备措施,切实加强模拟演习,做到有备无患。这样,紧急情况发生时,才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