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95082564 上传时间:2024-10-2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政策学》考研真题精炼(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业政策学考题精炼名词解释1、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一项具体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修正构成都是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相互活动的结果,其中政府行为占据主导地位。2、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3、经济再生产: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经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括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4、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自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5、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

2、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6、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7、社会福利:个人效用的加总8、“个人主义”仍是社会福利函数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价值判断。9、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10、消费者剩余(CS):个人为一物品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他实际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与他愿意付出的价格之差。1 1.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差。12、

3、经 济 剩 余(ES):是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ES=CS+PS13、农业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14、农业政策的合法化:是指制定和执行农业政策的全过程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或者传统规范。15、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狭义的农业结构是指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构成及其所占的比例,种养中各种产品的构成及其比例以及每一个品种的品质构成及比例。广义的农业结构除包括狭义的农业结构外,还包括农业的区域布局,农业中的种养业,农产品中的加工业和农产品储藏、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构成

4、及比例。)16、农业部门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内农业生产部门及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与所占比重。17、农业土地(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林地、草地、农用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18、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其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19、(了 解)土 地 占 有 权:只经济主体对土地实际控制的全能。土地使用权:指经济主体依法或依照约定对土地进行实际利用的权能。土地收益权:指经济主体依法或依照约定收取土地天然息和法定息权能。土地处分权:指经济主体依法或者依照约定收取处置土地的权能。20、基本农田: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5、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能力。22、(0 9)农业政策调整:是指依据农业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施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补充、修正或终止的动态过程。23、(0 7)农业金融政策:是指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控制、调节农业经济活动所遵循的准则和方略。24、(0 7)农业政策方案设计:在农业政策目标既定的条件下寻求与组合可达到目标的农业政策措施手段。25、(0 9)农业科技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保证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使科技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和

6、社会发展而规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26、农业科技发展政策:指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即总目标、总任务、总方针,包括科技体制,科技的投资、结构和发展重点,智力开发,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的政策。27、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政策和农业技术政策。前者是指科技活动中涉及的所有关于农业科技组织管理的政策,诸如经费、人员、设备、成果、信息等管理方面的各种政策,后者是指与农业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农业应用技术政策,包括技术引进政策,技术转让政策,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及技术推广政策。28、(0 8)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

7、部过程的活动。29、市场透明度:是指市场活动参与者对市场行情,即对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的了解程度,也可理解为市场行情对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明了程度。30、农业财政政策:是为实现农业的发展目标而调整农业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关措施。3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照法律规定对应该纳税的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的征收的实物和货币。3 2、农业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 入 资 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形成农业资产或资本的经济活动过程。3 3、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8、的发展。3 4、(0 9)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可持续发展三要素:生态、经济、社会。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的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3 5、(0 8)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吧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能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

9、略。3 6、(0 9)农村人口政策:是国家制定关于农村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地区迁移、人口素质提高以及抚幼养老等方面的准则。3 7、(0 8)农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3 8、(0 9)公共产品:是 指“一个人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商品消费的下降”,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简答与论述1、什么是农业?答:(1)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植物栽培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热和自然界的水

10、汽以及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养分,加工合成植物性产品。动物饲养是指利用动物的消化合成作用,把植物性产品转化为动物性产品。(3)我国习惯上把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2、农业的特点有哪些?答:(1)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2)土地不可替代(3)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4)农业生产周期长(5)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3、(论述题)农业政策执行的方法答:(1)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是执行农业政策的基本方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既要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

11、又要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实现这两个积极性的密结合,二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2)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所谓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就是既要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又要有个别的、具体的指导,从个别指导中取得新经验,充实一般号召,再去进行普遍的指导面上的工作。在农业政策执行过程中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想结合的方法,一个检验、修正、完善农业政策的需要,二是使农业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的需要。4、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则是哪些?答:(1)稳定与调整的原则(大稳定,小调整)(2)慎重与协调的原则(3)自然适用于适度规范的原则5、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原则答:农业政策执行过程,就是把政策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12、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政策的原则性,是政策本质决定的,原则遭到破坏,就改变了政策的性质,就会引起思想混乱,导致政策失误,只有坚持政策的原则性,才能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执行农业政策不仅要讲原则性,而且要讲灵活性,也就是在原则允许的限度内采取灵活的做法(2)整体性原则农业政策执行是由若干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种要素的不合理、不协调都会引起矛盾,影响职能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需保证整体性原则,以维持整个执行系统的协调运转。(3)反馈性原则农业政策执行人员应高度重视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若发现问题,要及

13、时采取相应措施。农业政策执行过程中强调反馈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通过实践对农业政策的检验,为政策的修正、完善和追踪决策提供客观依据。6、(思考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1)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3)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重点;(4)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5)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6)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劳动力转移;(7)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7、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4、09答: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时也是最古老老、最基础的部门。只有农业的发展,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农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为经济发展做出要素贡献,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外汇,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农 业 的 作 用07 08)8、农业保护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保护?)答:农业是弱质产业,由于农业进行的是动植物生产,受自然影响大且生产规模小,很难与其他部门进行市场竞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品,其供给数量和价格不能有较大波动,否则就会转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保证农业在市场经济条

15、件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稳定。9、(Why?)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答: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市场调节不能保证资源配置与社会的偏好和目标取向一致,有时就会造成对社会公正的严重损害或激化社会矛盾。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 指“一个人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商品消费的下降”,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特征,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不能保证它们有足够的供应,需要依靠发挥政府的经济和行政功能,将市场缺口填平补齐。自然垄断的存在。垄断具有经济上的必然性,有具有经济上的不合理性,垄断会降低社会总福利,破坏市场

16、机制。信息不对称。由于搜寻信息的成本优势会非常高昂,迫使消费者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机制是自发的经济运行机制,仅靠市场调节的经济运行难以避免盲目性,甚至出现无政府状态,带来社会经济的不稳定。10、政府干预农业的手段和内容是什么?(08)答: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提供农业信贷服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实行实物分配计划这些干预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和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11、论述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答:农业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赖性。任何农业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全部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领域、层次的农业政策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客观性。农业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农业问题,是农业经济实践中的问题,是为人们所认识感知的问题。农业政策问题具有人为性。农业政策问题的形成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是人的主观判断产物,又是作为客观社会状态的合法解释而被人们接受。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动态性。任何农业政策问题,都与环境因素、前提条件、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