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丘园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93399653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园林丘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园林丘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园林丘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园林丘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园林丘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园林丘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园林丘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园林邱园组员:谭传德 朱江 兰伟 余皇甫邱园平面图摘要:邱园的建造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盛行之际,而且,又处于欧洲园林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之中,加上十分崇拜中国园林的造园家威廉.钱伯斯的多年经营,使邱园成为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邱园的研究价值、园林历史、园内馆区、富有特色的规划、风格独特的建筑、布置合理的专类园区、邱园里的中国元素等多个方面洞察邱园,了解邱园。威廉钱伯斯16岁时入瑞典东印度公司工作。曾到过广州、巴黎、罗马。1755年回到英国,任威尔士亲王的建筑师,后为乔治三世的宫廷建筑师。1768年参与创建王家学院,并任财务总管。1757年写了中国园林的艺术布局和东方造园泛论,对中

2、国园林倍加赞赏,他反对古典主义园林,也批评自然风景园,而认为景色如画的中国园林则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他主张在英国园林中引入中国情调的建筑小品可增添情趣,形成图画式园林。他主持的丘园设计中(17571763年),模仿中国园林手法挖了池,叠了山,造了亭,建了塔,特别是中国塔在欧洲引起轰动,引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王公贵族、富商巨贾,纷纷仿制中国的亭、阁、榭、桥及假山等,成为英国图画式园林区别于自然风景园的重要标志。并被称为“英华庭园” 。一、研究价值1、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造园系统时,不难发现,在近代,英国的造园活动成了欧洲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分水岭,使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园林景观发展起到

3、了里程碑的作用,直至今天仍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对英国英国风景园进行全面研究,掌握其造园精髓,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为现代的园林建设起到借鉴作用。而邱园是英国风景园的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植物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于集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被誉为“活的植物标本馆”,为都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球有不少闻名遐迩的植物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算是英国皇家植物园,通常被称作“丘园”。 亭 塔与古色小道二、邱园简介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植物园之一,是第2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植物园,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优美的景

4、观,还拥有丰富的植物、合理的规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邱园将景观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形成了各专类园区布置合理、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建筑风格新颖独特、道路交通方便快捷、游览服务周到完善的体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经过250年的建设,形成了合理的规划布局,门区设置方便游人,3条透景线和4条景观路构成了游览的骨架系统。通过地形改造,形成疏林草地与湖、池、山、谷相结合的景观效果。各专类园布置合理,设计精巧,富有特色,自北向南由规则式花园向自然式种植的树木区和自然保护区过渡。40座国家级保护建筑经过保护与恢复,风采犹存,并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邱园的建造时期正是英国风景园盛

5、行之际,而且,又处于欧洲园林追求东方趣味的热潮之中,加上十分崇拜中国园林的造园家威廉.钱伯斯的多年经营,使邱园成为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是在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在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在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对以后的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园林形式颠覆了欧洲传统的园林风景构图和园林文化,它以大自然为模仿的素材,用绘画的原理进行构图,但不单纯地以绘画作为造园的蓝本,而是再现自然风景的和谐和优美。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它的出现,代表着新兴阶级步入社会的主流阶层,即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思想和情趣成为社会审美思想的主流,以对

6、自然风景的欣赏取代对人工造景的欣赏。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新的园林造景形式的出现,同时也喻示着旧的历史时代的终结。它如同西方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样,对西方乃至全世界园林文化发展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奠定了近现代的原来你发展的方向。三、邱园历史邱园的正式名称为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759年,那时乔治二世与卡洛琳女王之子威尔士亲王的遗孀奥古斯塔派人在所住庄园中建立了一座占地仅3.5公顷的植物园。这便是最初的邱园。到1840年,邱园被移交给国家管理,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后,经皇家的三次捐赠,到1904年,邱园的规模达到了121公顷

7、。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大英帝国,经济急速发展,以纺织业为主,通过贸易等使英国获得了巨额财富,一时间财源滚滚而来。作为首都的伦敦更显活力四射、独领世界文化、经济的潮流。兴建于这一时期的博物馆、植物园正是其国力、视野的展现。1753年大英博物馆开馆,1759年皇家植物园建园,二者前后仅相差六年。1937年后经过维多利亚女王的鼎盛时期,英国以在殖民地获得的巨大利益为基础,收集了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遗产文物、奇花异草,填充或移植到博物馆与植物园当中,使邱园逐渐占据了世界一流的地位。 花园玫瑰园建于1923年,每年的6月至8月,园中的玫瑰正处于盛花期,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花朵香气扑鼻,令人沉醉,因此是植

8、物园中的一个主要景区。草园 建于1982年,现在种植的草的种类有550种之多,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在草园,初夏时可见的多为一年生的谷类和草,在秋冬季可见多年生的草。草园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装饰陈列区,一个是资料区。竹园 创造了竹类植物的多样化展示形式,适合四季参观,展示了120多种竹子,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甚至美洲大陆。 温室园棕榈室(Palm House):1848年,英国正值国力鼎盛之时,在优美宁静的皇家植物园里,作为英国人战利品搬运而来的热带棕榈树被安置进了一座通体透明的“宫殿”。这就是游客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温室“棕榈室”。棕榈室建于18441848年,是邱园里最具标志性的建

9、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的建筑。这里是棕榈科植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温室里创造了与热带雨林相似的气候条件,展示了974种植物,分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区。这里保存的棕榈类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濒临灭绝,是热带地区的活化石。在棕榈室的地下层面为海洋动植物陈列室,分别呈现了四种重要的海洋自然环境以及身在其中的鱼类、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展现了海洋环境中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温带植物温室(Temperate House)邱园最大的温室,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温室,是现存的最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玻璃钢结构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是棕榈室的两倍。分别于 18591863年

10、、18951897年两个阶段建成,展示了1666种亚热带植物。展示的内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亚洲温带植物;北边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植物;南边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属植物和山龙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亚热带树木和棕榈植物。温室中也有许多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茶和各种柑橘类植物等。高山植物温室(Alpine House) 邱园最小的温室,1981年建成,展示体型矮小、结构精致独特的高山植物,多原产于阿尔卑斯山脉附近。 睡莲温室(Water Lily House) 邱园历史建筑之一,建于1852年,位于棕榈室附近,专门为栽培大王莲而设计。面积226平方米,中央

11、圆形池塘直径达36英尺,玻璃墙由长方形玻璃镶嵌而成。园内除了种植多个睡莲品种外,也展示部分葫芦科植物和热带食虫植物。睡莲是邱园中最湿热的一个温室,春、夏、秋季开放,冬季闭馆。 邱园里的中国元素邱园这座世界上著名的植物园是钱伯斯式风格最佳体现。园中曾建有中国样式的孔庙、清真寺、岩洞和中国塔等,不过多数今已不存,只剩下中国塔作为园子的标志耸立其间,其蓝本据说是南京报恩寺的琉璃塔。钱伯斯对中国园林非常热爱,他不仅在邱园中建造了著名的中国塔和孔子小屋,而且邱园中某些局部的规划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中国特色,在水面以及池岸处理上尤显突出,两者之间过渡自然,也反映出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与中国传统园林对水面的处理在某

12、些地方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按照钱伯斯的想法,真正动人的园林应该源于自然,但要高于自然,要通过人的创造力来改造自然,使其成为适于人们休闲娱乐之处。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相互辉映。钱伯斯还非常重视色彩在园林中的独特作用,并首先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徜徉在邱园,还可以看到中国的园林痕迹,如安放在棕榈馆前的一对大石狮,以及散落在邱园一些角落里的峻峭的假山,玲珑的凉亭,为邱园增添着东方园林的色彩,让人从中感受到中国园林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秋色叶树木是指秋季叶色有明显变化的树木,园林植物除本身在大小、形态等方面有着变化以外,还具有明显的季相特点。因此,一方面可以利用树木外型、结构

13、和色彩的丰富多变将植物作有意识的配置;另一方面,每种植物本身叶色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尤其是落叶树种,其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槭树园中,收集了近50种来自中国的槭树属植物,如青皮槭、茶条槭等。这些植物构成富美饶人多姿多彩的秋景。邱园中的中国元素特例中国塔威廉,钱伯斯(Willian Chambers 1723-96)在伦敦丘园中所建的中国式宝塔是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风景园中的应用类型和方法中的典型代表。钱伯斯于1761年绘制的立面图,显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细节。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为八角形,高163英尺,共十层,逐

14、层有柔和的收分。底层设有回廊,即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塔身每层有塔檐、平座,塔檐每个角均装饰有瓷质镀金的飞龙、平座栏杆刷鲜艳的红色油漆,宝项设九层相轮。在1987年戈登。威尔逊对它进行修整时,去掉了塔檐上的飞龙。钱伯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只是规模较小,细部有所简化。值得注意的是檐角装饰的飞龙,采用了西方神话中的恶龙形像,背生双翅,外观凶猛。作为熟知中国文化的学者,钱伯斯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了一种完全实用主义的态度。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存在,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钱伯斯把它作为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完全放弃了作为佛教建筑的宗教内涵。浓厚异国情调带来的吸引力和

15、对陌生强大文化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微妙的情绪。邱园中的中国塔也是出现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座中国塔。结尾小记中国园林与自然风景园的比较有其意义所在:首先,西方美学和设计方法占主导的当今,继承传统必须要有更深层的思考和更广阔的知识背景,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是一种尝试;其次,在景观的使用者由精英阶层向平民阶层转化的今天,园林不仅需要审美愉悦,还要给人带来身心健康,我们就需要将美学、社会需求和环境统筹考虑,自然风景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三,农业景观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同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通过比较研究向英国自然风景园学习。在西方园林中,英国园林不论形成机制还是发展

16、轨迹都有其独特性。在18世纪中期英国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创造了不规则的自然风景园,此间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美学等,当然也有被很多人提起的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园林领域。但是最根本的动因是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它使宫廷文化中的古典主义失去了政治基础,潜藏于当时文人和知识阶层心中的自然思想开始萌动。经验主义给18世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准备了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动态体验被引入园林设计中。启蒙思想家大都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这决定了当时英国的思想风潮。如培根喜爱“自然荒野”;失乐园中弥尔顿描绘并憧憬着自然优雅的伊甸园.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