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593331034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06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设计说明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此文是一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此文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点上,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彰显中国立场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

2、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3.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明确这则通讯的意义。2.引导学生学习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写法特点。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不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2014年十二届

3、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接下来,我们学习一篇新闻评论,让警钟长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初衷(zhng)杀戮(l) 篡(cun)改抵赖(li)wng(妄)图辱没(m) 呓(y)语遁(dn)形 mng(铭)记zhng(彰)显惨绝人寰(hun) 振聋发聩(ku)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为国牺牲的人。课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国殇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缅怀最初的心愿:初衷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杀戮怀念死者,表示哀痛:悼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篡改用谎言和狡

4、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抵赖梦话:呓语狂妄地谋划:妄图玷污;使不光彩:辱没隐藏形体:遁形保卫(多用于抽象事物):捍卫深深地记在心里:铭记鲜明地显示:彰显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惨绝人寰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振聋发聩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沧海桑田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一以贯之3.文学常识。“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的笔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专栏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

5、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新闻性、政治性、说理性、时效性;主要面向广大群众;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6、图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关注新闻评论的特点,并理解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如何理解这篇新闻评论的标题?3.此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展示。1.课文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了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2.标题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3.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了课文内容,增强了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了课文内容,显示出庄重的气氛,增强了表现力。通过自由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4.

7、阅读第2段,分析其内容和作用,思考第2段综述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5.第2、3段着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6.第4段中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7.第5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8.课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试简要分析这篇新闻评论的论证思路。4.内容:第2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如,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加利福尼亚州街头祭奠罗伯特威尔逊,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作用:列举这些事例,表明了全世界正义之士对

8、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有力地阐述了第2段结尾提出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一观点。特点:这段综述选择了世界上多个地区、不同阶层、多种形式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念活动,多国度、多阶层、多角度的材料更有说服力,强有力地证明了历史是没有被忘却的,令人信服。5.着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第2段正义之士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3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作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的嘴脸。6.用这两个事实具体印证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以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论

9、证更有说服力。7.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报道单位,表明了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同时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8.最后一段介绍了南京的命运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作用:突出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和主题,也使课文的结构更加完整。9.课文开篇首先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

10、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品读并进行圈画。1.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阅读课文,结合下面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3)但人

11、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4)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2.此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再读课文,品味语言,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1)“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企图”陈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2)作者用“那些”不用“这些”,在语气上拉开了右翼分子与作者、读者的距离,颇有将“表演”远置于聚光灯下,彰显其“丑态”的意味。“妄图”则突出了日本右翼分子行为意图的狂妄性,相比于

12、“企图”,语气更重,批判力度更大。(3)“仍然”和“仍在”分别修饰“顽固”和“梦中呓语”,准确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否认、歪曲历史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期行为;“唯有”一词则略带嘲讽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们“失道寡助”的可悲可耻。(4)“装睡”一语,道出右翼分子并非真的在梦中的事实,揭示了他们并非不知道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只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去承认、不敢正视而已。2.此文在选择新闻事实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不厌其多、覆盖面广。(1)正面的新闻事实多,体现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人心所向;反面的事实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怙恶不悛,也更彰显了写作此文的必要性。(2)文中所写的事实涉及多个层面、多

13、个类型,众多新闻事实赋予课文开阔的视野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也使课文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用“第三方”(国际社会)的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分子的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3)同时,课文也很重视所选新闻事实的典型性、代表性。与日本关系良好的美国、加拿大媒体、地方议会都在纪念南京大屠杀,提示人们牢记日军暴行,更显得公义自在人心。文中提到的日内瓦裁军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都是具有相当权威的国际组织,它们对日本右翼分子否认、歪曲历史行为的批判和对中国所持立场的认同,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1.引导学生品析这则新闻评论的用词及修饰语的准确性,分析新闻事实的广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2

14、.引导学生不忘国耻,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五、过程性评价课堂8分钟。六、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对这篇新闻评论的学习,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对和平与正义有了更多的热爱。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打击报复,而是为了反思历史,不让悲剧重演,珍爱和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害,牢记历史,不忘爱国责任!身为学生的我们,要立志成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巩固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的习题;拓展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国家公祭日,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撰写读后感,不少于200字。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