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92926816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天文历法课件 新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文历法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考一考:下面所说的是什么时间?晋太元中桃花源记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庆历四年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廿二日天稍和、己亥之二月满井游记二世元年七月陈涉世家十年春曹刿论战知识库: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的合称,以十干与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例: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己亥之二月满井游记斋号(帝王或诸侯的谥号)纪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中出现了”

2、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鲁国史书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和”隐公”均为帝王或诸侯的溢号,这就是帝号纪年。例:二世元年七月陈涉世家十年春曹刿论战年号纪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例:晋太元中桃花源记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庆历四年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干支纪年表考一考:1、清末大事时间推算:“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那么“戊戌变法”和“庚子国变”分别发生在哪一年?2、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于丙辰年(1076年),能据此推算出北宋灭亡的“靖康

3、之难”(1127年)的干支纪年吗?袁宏道于“己亥之二月”(1599年)作满井游记,龚自珍于1839年完成己亥杂诗,两者相差几轮甲子?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干支纪年小

4、常识:1、干支纪年六十年后周而复始,称一轮“甲子”。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就是源于此。2、历史上一些大事往往采用干支纪年。如辛亥革命等。干支趣闻宋徽宗赵佶登基后不久,曾梦见一青衣童子从天而降,并向他出示一玉牌,上面写着“丙午昌期,真人当出”8个大字。可是直到丙午年前一年的乙已年,仍然未见有什么真人出现。那年冬天,宋徽宗传位于儿子宋钦宗,即把他当做是“真人”,勉强地去应验那个梦。第二年,金兵攻陷了开封,掳去了徽、钦二帝。当了俘虏的宋徽宗接受不了眼前的事实,他还念念不忘20多年前的梦,怪它为何不应验。这时有个大臣对那梦中的8个字作了新解释:“丙午是猖獗之期,而女真之人出也。”屈原生辰之谜屈原在离骚

5、中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指“太岁在寅”。太岁: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贞”,正指着。“孟陬”,孟,开始。陬,正月。即孟春正月,也是干支中的寅月。庚寅,正月里的庚寅日。根据干支纪年,屈原出身于寅年寅月寅日,学者推算其出生年月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郭沫若推算为公元前340年正月七日)。天文小常识: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太阳运行轨迹)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顺序正好和十二星次相反。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

6、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此外古人还取了摄提格、单阏等十二个太岁年名作为“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十二个年份的名称。斋号纪年的开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厉王失政,激发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于彘(在今山西)”。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逃至自己家中太子静,使太子得以逃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这是历史纪年的开始。(另一种说法是共伯和摄政,行天子事。)知识库:春秋以鲁国十二国君的年号作为纪年顺序,即“隐(11年)、桓(18年)、庄(32年)、闵

7、(2年)、僖(33年)、文(18年)、宣(18年)、成(18年)、襄(31年)、昭(32年)、定(15年)、哀(春秋传统记至哀公14年,即公元前481年,左传记至27年,其后又记至悼公14年三家灭智伯事)古代西方史学家也有类似纪年法。如古希腊作家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为纪年(第一届为公元前776年)、古罗马作家以传说中的罗马建城为纪年(公元前753年)。年号纪年趣闻1:使用年号原因: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以前帝王没有年号,此是始创,并为后来帝王所沿用。“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据传说汉武帝在位以来得到黄龙、凤凰等诸多祥

8、瑞)于是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史书载“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其后帝王常常以所谓祥瑞来命名年号,如唐玄宗因得到一个所谓灵符改元为“天宝”)。使用年号原因:公元前113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据传说汉武帝在位以来得到黄龙、凤凰等诸多祥瑞)于是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史书载“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其后帝王常常以所谓祥瑞来命名年号,如唐玄宗因得到一个所谓灵符改元为“天宝”)。年号纪年趣闻2:使用次数最多的年号: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56)晋惠帝年号(304年)晋元帝年号(317-318年)后赵石虎年号(335-34

9、8年)西燕幕容忠年号(386年)南朝齐明帝年号(494-498年)北魏北海王元颢年号(529年)。(日本后醍醐天皇也使用建武年号(1334-1336年,后醍醐天皇在灭亡镰仓幕府后,改元建武,采用中国后汉光武帝的年号,模仿再兴汉室之意。但因其推行政策失败,功臣大将足利尊氏反叛,天皇被迫让位给光严天皇,中兴仅三年中断)使用最多年号的帝王:武则天,称帝15年,使用年号13个。(其实际掌权时用年号20个)继位后使用最长的年号:康熙(61年)今日世界通行纪年法公元纪年西历纪年日历公元纪年又称公元纪年,简称“公元”或“公元”。公元纪年是基督教的纪年法。公元在中世纪拉丁文的写法是AnnoDomini,简写A

10、D,意为“主的年代”(IntheyearoftheLord)。以公元525年罗马僧侣狄欧尼休认定的耶稣生年为纪元元年。公元前则在英语中表示为BC,即基督之前的年代(BeforeChrist)。公元纪年采用的历法叫格里高利历(Gregoriancalendar)。通常称为“西历、公历”,也就是我国政府现行所采用的纪年历。公元纪年趣闻:公元纪年与基督诞生:公元纪年未设公元元年,并且漏算了一些年份,故基督诞生于公元前17年左右。根据圣经新约启示录,基督诞生一千后将进行末日审判,建立“地上天国”。当公元999年末时,一片恐慌,教堂要求人们把财产全部捐给教会,然后集体祈祷。元旦过后,什么也没发生。大部分

11、财产教会都没有退还。公元16世纪,因为文艺复兴,欧洲几大国混战出现,教会就宣称圣经中一年要算一年半,再次出现末日论调。一个佛罗伦萨的教士萨伏那罗拉借此发动革命,推翻了美第奇家庭的统治,并焚烧了保存在当地的几乎全部古希腊、罗马艺术珍品。三年后,他本人也以“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公元纪年与历法:格里高利历,即“西历、公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月(与按月亮圆缺而订的朔望月无关),通常每四年设一闰年。最早的太阳历: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

12、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阴历:月亮为“太阴”,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通过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班,从星期

13、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就是由此演变过来的。著名的“宇宙四方之王”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设置了闰月。中国农历: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回归年:回归年(Tropicalyear):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即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365.24219879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一

14、个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够360,而是359599740毫角秒。朔望月: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月缺为“朔”,月圆为“望”,望就是每月十五。因此十六日被称为“既望”(“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农历与闰年: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的接近365.2422日。因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

15、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颜渊问为邦。子曰: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郑声淫,佞人殆。”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夏历、殷历和周历的主要区别是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之始:夏

16、历以寅月为正月(今农历1月)、殷历以丑月(今农历12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今农历11月)为正月,所以又叫三正(zhng)。由于岁首不同,这三者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定义也不同。夏时,是实行夏朝的历法。中国旧历分一年为春夏秋冬四时,每一时又分孟仲季三个月,依周天十二辰的次序,孟春是建寅之月,为四时之始。夏朝以此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合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时序,以及如孟子所说,不违农时。治国应当先定天时,办事才方便,在农业时代,夏历最标准,所以孔子答复颜渊,第一个要点就是行夏之时。直到现在,民间所用的农民历还是夏历。依尚书大传,以及白虎通等书所说,夏以建寅的孟春月为正,殷以建丑的季冬月为正,周以建子的

17、仲冬月为正,王者各统一正,周为天正,殷为地正,夏为人正,因此也叫三统,王者相承,依此顺序,犹如连环,周而复始,三代以前的历代帝王也是这样循环。孔子处在东周衰微时代,想到或有继周而起的王者,自然就依这个顺序,以建寅月为正月。史上最长的一年史上最长的一年:唐朝的久视元年(700)空前绝后地出现了十五个月。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并把周武王姬发作为祖先祭祀,废除唐朝以正月为岁首的惯例,宣布“以十一月为岁首”。在历史上,只有“周正以十一月”(史记历书)。中国古代的历法,不论是夏历、殷历、周历,还是汉朝的太初历,均规定一年十二个月,又规定“故顺置闰”,即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每五年

18、闰二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依此类推。所以,古代一年要么十二个月,要么十三个月。然而,唐朝的久视元年(700)却空前绝后地出现了十五个月。天文与历法:古人以为北极星为天空的中心,而围绕北极星的北斗七星成为古人计算四季的参照。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天空的中心。共,通“拱”,向,指众星四面旋转而归向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北辰,北极星,天

19、空的中心。共,通“拱”,向,指众星四面旋转而归向之。天文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与天文关系: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中国古代天文小常识:古人以北极星为中心,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28个星官称为二十八宿,

20、分成四大星区,称作四象,以动物命名,即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现存最早的有关二十八宿的文献记载见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盖二十八宿图案,上面有二十八宿的全部的名称。星区的名称与星官的形状相关。如玄武指鬼蛇合体的动物。最早的古代天文星象图实物: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盖二十出土的漆箱盖二十八宿图案。八宿图案。最早出最早出现了二十八宿名称现了二十八宿名称北方玄武七宿图(高鲁星象统笺)此处斗宿指南斗六星,古代传说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天文与生活:

21、诗经小雅大东说“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第一句说,箕宿空有簸箕的形状,并不能用来簸扬谷物。第二句是说,斗也空有斗勺的形状,并不能用来斟酒。古诗十九首中有“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就是以天上星星的有名无实,来喻指地上人的有名无实,也非常贴切生动。四个星象往往用来指方位。如曹操在北方曾开凿玄武池以练习水军。唐都长安北有有玄武门、南有朱雀门、朱雀大街,东有青龙寺。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南京与四象:玄武湖,古称桑泊,传说南朝刘宋时在湖中发现黑龙,故称玄武湖。现代专家认为,宋文帝改名玄武湖是为了完成建康都城的四神布局东钟阜、西石城(龙蟠虎踞)、南朱雀桥(朱雀桥边野草花)、北玄武湖(又称北湖,北湖南埭水漫漫)(玄武为龟蛇合体,与龙差距较大)。古代常把“玄武”图像当做军事标识,以此命名有军事含义。(玄武湖古代面积比今天大出三倍,可直通长江。南朝在湖畔设上林苑以检阅水军,南朝几次北伐均从湖中出兵,经湖中水道入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