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92692257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生品社新课标修订说明及实施建议(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说明与实施建议修订说明与实施建议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2012.5.5 2012.5.5 一、一、“品生品生”“品社品社”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标准修订背景背景n从从“实验稿实验稿”的特点看:目标高、速度快、的特点看:目标高、速度快、挑战性强挑战性强n从课程的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新型从课程的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新型综合课程综合课程n从品德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看:针对性、实效从品德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看: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性、主动性n从实验推进经验看:调整和完善从实验推进经验看:调整和完善二、二、“品生品生”“

2、品社品社”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标准修订原则原则n强调公民素质的时代性强调公民素质的时代性n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n强调尊重儿童地位和经验强调尊重儿童地位和经验n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n赵亚夫:赵亚夫: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中小学德育学德育20122012年第年第4 4期。期。三、三、“品生品生”“品社品社”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标准修订的基的基 本立场本立场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总结说: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总结说:n一以贯之地凸显一以贯之地凸显“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的课程改革理念,与时俱进地确立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理

3、念,与时俱进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教育追求。n一以贯之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课程一以贯之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地将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理念,与时俱进地将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下列特征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下列特征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融入到各科标准中。有机融入到各科标准中。n一以贯之地倡导新的知识观,精选课程一以贯之地倡导新的知识观,精选课程内容,关注生活经验,注重过程体验,内容,关注生活经验,注重过程体验,强调主动探究,与时俱进地从课程标准强调主动探究,与时俱进地从课程标准层面遏制学生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层面遏制学生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

4、面。n一以贯之地强调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一以贯之地强调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时俱进地进一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n一以贯之地坚持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一以贯之地坚持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时俱进地把促进学生健康评价理念,与时俱进地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成长、个性化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n一以贯之地强化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话一以贯之地强化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话协商的课程文化,与时俱进地进一步推协商的课程文化,与时俱进地进一步推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文化。动民主平等

5、、相互尊重的课堂文化。四、四、“品生品生”“品社品社”课程标准文本课程标准文本解读解读主要方面:主要方面:n新、旧课标变化在何处?新、旧课标变化在何处?n基本思考是怎样的?如何把握实施策基本思考是怎样的?如何把握实施策略?略?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n标准修订组编写:标准修订组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北师大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n标准修订组编: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高(高教社)教社)n标准修订组编: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高(高教社)教社)n张貌聪主编:张貌聪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

6、指导:品德与生活德与生活(北师大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n赵亚夫著:赵亚夫著: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与社会(北师大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1、修改标准的相关政策依据、修改标准的相关政策依据n2003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国中国21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n2004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干意见。 n20062006年年3 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

7、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八荣八耻”的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2006年年1010月,中国共产党月,中国共产党第第十六十六届六中全会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深刻揭示了,不仅深刻揭示了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的内涵,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n20072007年年1010月,党的十七大又把月,党的十七大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写进大会报告;写进大会报告;2010

8、2010年年7 7月,中共中央、国务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精神n20062006年年6 6月月5 5日日 胡锦涛胡锦涛n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的创造性思维。n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

9、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2010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n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温家宝温家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09010

10、4n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在方法上我们主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在方法上我们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不仅在知识本身。会如何学习,而不仅在知识本身。n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n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

11、,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不是分数能代表的。些,不是分数能代表的。2011年年9月月9日,新华社全文发表温日,新华社全文发表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的重要讲话家宝总理在河北的重要讲话n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推进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推进困难;国家规定的课程难以全面落困难;国家规定的课程难以全面落实;教学改革滞后,教师的教学观实;教学改革滞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应试教育念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应试教育倾向很严重。倾向很严重。3、从、从标准标准(2011年版)前言看年版)前言看n良好品德是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健全

12、人格的根基,是的根基,是公民素质公民素质的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公民素质质越来越成为人的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n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幼儿生活向向小学生小学生活活过渡并逐步适应

13、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的重要时期。n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人打下基础。打下基础。n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小

14、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段。n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生主

15、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2010.7 把把提高质量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 树立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教育内涵发展。发展。 4、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要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要点n前言前言突出了课程设置的突出了课程设置的社会社会与与时代时代背景;课程性质背景;课程性质突出了突出了综合性;综合性;课程基本理念微调;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基本理念微调;课程设计思路强调了儿童的强调了儿童的主体

16、性、动手能力主体性、动手能力。n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微调、补充:微调、补充 n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微调、补充。更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与其他课程微调、补充。更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与其他课程衔接。衔接。n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进一步突出了教学建议进一步突出了“儿童儿童”与与“活动活动”。 评价建议进一步突出了评价建议进一步突出了“过程过程”与与“个性个性”。综合的含义综合的含义李季媚教授n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n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

17、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融为一体 。n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n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问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由学问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向方法性知识转化。n新的发展分段研究表明,低幼阶段儿童新的发展分段研究表明,低幼阶段儿童应当学习体验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教应当学习体验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教

18、育应当密切贴近生活,综合化、多样化、育应当密切贴近生活,综合化、多样化、具体化。具体化。理念的调整理念的调整(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活中(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权利(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是课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是课程的核心程的核心(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尊重

19、儿童的权利(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生活(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的生活 设计思路的调整设计思路的调整n突出儿童的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主体性、动手能力动手能力 如实验稿中如实验稿中“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原解读为原解读为“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现。现在修改为在修改为“动手动脑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有创意地生活”,并解读为并解读为“是儿童发展的是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内在需要,也是,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时代提出的要求。” “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负责任、

20、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自身的道德需求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目标的调整目标的调整n课程目标不变课程目标不变n不再分总目标与分目标不再分总目标与分目标n“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儿童入学后适应中,增加了儿童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非常需要的学校生活非常需要的“与同伴友好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交往、合作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本方法和技能”;n“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中,增加了突出本课程学习中,增加了突出本课程学习特征的要求特征的要求“初步初步体验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过程”。内容的调整内容的调整n更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更符合小学低

21、年级儿童的实际 如如实验稿实验稿在在“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中,要求儿童要求儿童“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考虑这阶段儿。考虑这阶段儿童对童对“权利权利”和和“义务义务”尚无明晰概念,故删去;尚无明晰概念,故删去;再如,把再如,把“会唱国歌会唱国歌”适当地降低难度,修改为适当地降低难度,修改为“学唱国歌学唱国歌” ” 。n帮助儿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成长中的实际帮助儿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成长中的实际问题问题 如在如在“愉快、积极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中,增加了中,增加了“在成人的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22、。教学建议部分的调整教学建议部分的调整根据实验区的要求和目前课程实施根据实验区的要求和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增、减、扩增、减、扩n新增新增3条重要的方向性教学建议;n删去了删去了 “教学活动”;n扩展了扩展了 “教学指导的注意点”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教师的角色和任务3、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教学活动指导的注 意点意点4、教学活动(删)、教学活动(删)5、与其他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 活动的结合活动的结合n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征和基本理念n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全面把握课程目标n正确认识教师

23、的角色和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作用n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n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n教学过程的注意点教学过程的注意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选择”、“活动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指导活动指导” 。 评价部分的调整评价部分的调整n标准首次提出:标准首次提出:“本课程的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n 针对现实问题增加了针对现实问题增加了“评价

24、的注意评价的注意点点”、“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 。李季媚教授强调:李季媚教授强调:n理解儿童的思想、情感理解儿童的思想、情感n倾听儿童的想法、表达倾听儿童的想法、表达 n接纳儿童,包括接纳他们的错误接纳儿童,包括接纳他们的错误 n激发儿童的思考、创造、想像激发儿童的思考、创造、想像5、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把握要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把握要点n从课程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从课程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n从课程形态看:综合课程。从课程形态看:综合课程。n从课程理念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从课程理念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

25、需求是课程课程的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的基础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n从课程顶层设计看:从课程顶层设计看:“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合交叉,螺旋上升。”n从课程目标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从课程目标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对课程目标的调整对课程目标的调整n实验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实验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良好品德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和和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为学生,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

26、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合格公民奠定基础。n修订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修订稿: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为学,为学生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长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长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的公民奠定基础。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稿)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稿)n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

27、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度。n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意识。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修订稿)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修订稿)n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n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

28、品质。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n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公平与公正。六大板块六大板块n我在成长我在成长我我 的的 健健 康康 成成 长;长;n我与家庭我与家庭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家庭生活;n我与学校我与学校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 生生 活;活;n我的家乡(社我的家乡(社区)区)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区生活;生活;n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n走近世界走近世界我们共同的世界。我们共同的世界。教学部分的修订重点教学部分的修订重点 1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

29、关系;教学目标的关系; 2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3 3、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和独立思考; 4 4、充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 5 5、拓展教学空间、拓展教学空间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 体验学习体验学习n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体验学习是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习的一种方式。n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直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

30、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案例(略)案例(略)n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探究学习探究学习n探究学习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探究学习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

31、探求结论的方式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探求结论的方式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知识结论更有价值。案例(略)案例(略)n探究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探究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步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步骤,整个过程必须为学生留下思维和行动的骤,整个过程必须为学生留下思维和行动的足够空间,不能将过程和答案直接呈现给学足够空间,不能将过程和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生。n探究学习经常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最终结探究学习经常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

32、功的重要依据。功的重要依据。 问题解决学习问题解决学习n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n问题解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问题解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的态度和参与社

33、会生活的行为方式。案例(略)案例(略)n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而且是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而且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在学习过程中,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必然贯穿始终。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必然贯穿始终。小组学习小组学习n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

34、意识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需的交流平台。n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要根据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要根据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座位相近或住家相邻的学生组成小分组方式,可以座位相近或住家相邻的学生组成小组,也可按照兴趣相同或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组,也可按照兴趣相同或任务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应特别重视不同特长、性格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学生应特别重视不同特长、性格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学生混编为一组。混编为一组。案例(略)案例(略)n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过多,以小组成员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646人为佳。人为佳。老师应关注学困

35、生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老师应关注学困生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同时指导其他生,帮助他们融入小组学习。同时指导其他学生接纳和帮助这些同学,老师应指导小组学生接纳和帮助这些同学,老师应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平等讨论,并让每个学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平等讨论,并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交生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交流和汇报、使小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平等民流和汇报、使小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平等民主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的过程。主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的过程。 评价部分的修订重点评价部分的修订重点n将实验稿的将实验稿的“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

36、价评价内容内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细化为细化为“评评价的目的和原则价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实施和反评价的实施和反馈馈”。n重新梳理了各条目下的子目,使之内容更加重新梳理了各条目下的子目,使之内容更加明确。明确。n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既是对学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进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进评价。同时,明确了本评价。同时,明确了本标准标准所说的教所说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结果进行评

37、价,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结果进行评价,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评价。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的目的和原则n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n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从

38、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个性特点。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相统一,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n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n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9、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n学习结果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n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价方式。 n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长、社会参与评价等。n教学和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学和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

40、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方式方法。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方式方法。方法:方法:n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 n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

41、足,继续努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力。” ” n达成水平评价。达成水平评价。“本课程不排除纸笔测本课程不排除纸笔测试方式,但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试方式,但反对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刻意追求难度,以及将学生的品德用卷刻意追求难度,以及将学生的品德用卷面成绩衡量的做法。面成绩衡量的做法。” ” n作品评价。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师生共同进行评析。”n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 “学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态度,相互促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