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92618408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传导系统QRS时间142ms,在I、avL、V1、V2、V5导联的QRS中部有明显的切迹,V6导联QRS波中部顿挫。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间140m,在I、avL、V1、V2、V5、V6导联的QRS中部有明显的切迹。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间156ms,在I、avL、V5、V6导联有显著地Q波,在QRS波群的形态上呈非特异性,与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的典型形态均不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真性CLBBB:是指左束支完全丧失传导功能。假性CLBBB:凡左束支传导残存的情况完全性LBBB是一种严

2、重的传导障碍,临床发生率约0.5%在CLBBB患者中约10%无心血管病因,称为特发性CLBBB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V1导联r波的形成:间隔向量的改变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小r波的形成:间隔向量的改变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r波的形成:间隔向量的改变QRSQRS波顿挫的机制波顿挫的机制传统传统CLBBBCLBBB诊断标准诊断标准QRS时限:QRS形态:V5、V6R波宽大切迹V1、V2QS或rS形,S波深且宽大继发ST-T改变:QRS波群向上的导联ST段下降,T波倒

3、置QRS波群向下的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真性真性CLBBBCLBBB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2011年strauss提出真性CLBBB诊断标准QRS形态:V1导联呈QS或rS型(r波)aVL导联q波QRS时限:男性140ms,女性130msQRS顿挫:I、aVL、V1、V2、V5、V6导联2个导联QRS波出现顿挫真性真性CLBBBCLBBB诊断的临床意义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左束支阻滞诊断的特异性:传统标准诊断的左束支阻滞中,约30%的人为左室肥厚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其他原因形成该图形,属于假性左束支阻滞;无残存传导:真性左束支阻滞因不残缺传导而使患者更易发生三度房室阻滞;左束支阻滞性心肌病:真性左束支阻

4、滞时双室电与机械不同步更明显,更易发生左束支阻滞性心肌病;CRT可获显效:心衰患者伴真性左束支阻滞时,对CRT治疗可获显效,使治疗后LVEF值有望提高15%以上。LBBBLBBB与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RBBB不影响QRS的起始向量,因而不影响病理性Q波的形成,RBBB合并心梗不影响心梗的诊断。LBBB可以影响QRS起始向量,掩盖或改变心梗的病理性Q波,以及继发STT改变可以抵消AMI的原发性改变。因此,LBBB合并心梗是一诊断难题。LBBBLBBB并并AMIAMI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 (Sgarbossa 1996Sgarbossa 1996) )ST段抬高1mm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5、(5分)ST段抬高5mm,且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2分)V1V3导联中任1导联ST段压低1mm(3分)注:总分3分诊断LBBB合并AMI的特异性达90%,阳性预测值达88%。新出现的LBBB或LBBB合并同向性ST段偏移常强烈提示合并AMILBBB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LBBBLBBB并并AMIAMI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Smith(Smith标准标准) )血管造影的研究资料(13例左前降支闭塞患者,对照组225例),史密斯(Simth)等建议LBBB合并左前降支阻塞的诊断标准为:ST段抬高幅度与S波深度呈正比,ST段抬高幅度与S波振幅的比例(V1V4导联中任一导联)。ST/S比值,此高度提示合并左前降支阻塞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显示ST-T动态演变总总 结结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的机制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合并AMI的诊断标准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