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92565276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 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图 1621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过程【典例 1】图 1622 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图 1622(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甲地:工业化城市化;乙地:工业化城市化。两地发展模式:

2、建立企业推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答案:D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甲地区:对外开放;乙地区:大城市扩散。甲地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沿海地区外资驱动型珠三角地区。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乙地区大城市扩散,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苏南地区典型模式。答案:A【跟踪练 1】图 1623 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图 162

3、3(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BCD【答案】B【提取信息】图中地区 1980 年后城市数量变化最快。【思路整理】1978 年改革开放珠三角进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因素是()B自然条件D人口迁移A经济发展C人口数量(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答案】A考点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图 1624【典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四大经济圈”比较表。材料二:20 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

4、重由 1998 年的 60.22%提高到 2004 年的 67.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 1 美元的 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6.6 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1) 四 大 经 济 圈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化 特 点 是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发达国家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结合提取信息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调整方向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答案:第一、三

5、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_;_。材料二中我国能源利用率低;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分析提取信息、推出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所需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排放大量“三废”,环境污染严重。答案: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_;_。读表可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结合提取信息分析珠三角能源消耗量低的原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较低,以轻工业为主。答案: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跟踪练 2】读

6、我国甲、乙两个三角洲略图(图 1625),回答(1)(2)题。图 1625(1)下列与甲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A地形平坦,气候宜人B科技力量较雄厚C矿产资源丰富D水陆交通便利 【答案】C 【提取信息】图中陆地轮廓和“黄海”、“东海”等地理信息,判断甲为长江三角洲。 【思路整理】结合提取信息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位因素沿海平原、气候宜人,便利的交通和科技力量雄厚,但矿产资源贫乏。些措施?()大力发展水电建核电站西电东送A.C.开发利用潮汐能BD(2)为解决乙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政府采取了哪【答案】D【思路整理】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潮汐能分布:我国东海、黄海因沿海潮差大,能

7、源较丰富,渤海、南海贫乏。水电分布:地势起伏、河流落差大珠三角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西电东送西部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输电到东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地方。(2010 年广东五校联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 12 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答案】D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科市场腹地相对狭小改革开放重心北移BD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AC 【答案】A利用区位联系,建

8、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读图 1626,回答 34 题。图 1626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 2 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其原因有(环境条件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人口迁移户籍制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改革,人口主要流向这些地区水平已同发达地区十分接近ACBD【答案】A 点拨:首先理解人口承载状况概念的含义,它指的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该题的条件说明了其环境承载量增加,理论人口密度增加,从而使人口承载状况变小,另外由于人口的流动使

9、实际人口密度减少也会导致人口承载状况变小。()A大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 4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有利于B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C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答案】A点拨:要加强“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就必须加强交通建设,广东省建设出省高速公路通道主要是拓展大珠三角经济区经济腹地,增强“泛珠三角(92)”区域内部联系。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图 16 2 7),回答 56 题。图 1627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5在阶段

10、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C()A地形的阻隔C夏季气温偏高B水源不足D河流航运里程短62001 年后产值增长速度趋缓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答案】A点拨:在工业化推进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这一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起步。但由于南岭的阻隔,限制了珠江三角洲在国内市场的开拓。7读下面材料和,回答有关问题。材料:“长三角”约占全国面积的 1%,人口的 6%,创造了约占全国 19.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

11、引擎。图 1628(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B._,C._。(2)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A都位于沿海地区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南京杭州上海【答案】D(3)结合上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原因。从地形条件分析:_;从气候条件分析:_;从河流条件分析:_;从交通条件分析:_。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处,有充足的供水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网,交通四通八达;邻近黄海、东海,有优良的港口,海运条件优越;位于“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水运便利点拨:“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长三角”的崛起与其所处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先进的科技等条件有关,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城市群主要是矿产资源开发,日本关西地区与优良港口关系密切,它们发展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