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92491566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道路交通设计4第四章道路纵断面线形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道路纵断面线形道路纵断面线形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道路纵断面线形定义:一、道路纵断面线形定义: 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反映路线起伏、纵坡度、原地面的切割等情况。映路线起伏、纵坡度、原地面的切割等情况。映路线起伏、纵坡度、原地面的切割等情况。映路线起伏、纵坡度、原地面的切割等情况。 道路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性质、行道路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性质、行道路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性质、行道路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性质、行车技术要求、排水,结

2、合地形地物布置的需要所车技术要求、排水,结合地形地物布置的需要所车技术要求、排水,结合地形地物布置的需要所车技术要求、排水,结合地形地物布置的需要所确定的直线和曲线组合。确定的直线和曲线组合。确定的直线和曲线组合。确定的直线和曲线组合。二、纵断面设计基本要求二、纵断面设计基本要求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坡长限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坡长限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坡长限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坡长限制、路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制、路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制、路段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制、路段最小

3、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纵坡均匀平顺纵坡均匀平顺纵坡均匀平顺纵坡均匀平顺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壤、水文、气候等因素。壤、水文、气候等因素。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纵断面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协调。纵断面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协调。纵断面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协调。纵断面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协调。争取在相近路段上填挖量平衡。争取在相近路段上填挖量平衡。争取在相近路段上填挖量平衡。争取在相近路段上填挖

4、量平衡。三、城市道路特殊要求三、城市道路特殊要求保证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的出入保证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的出入保证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的出入保证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的出入口平顺衔接口平顺衔接口平顺衔接口平顺衔接非机动车要求,城市最大纵坡不应超过非机动车要求,城市最大纵坡不应超过非机动车要求,城市最大纵坡不应超过非机动车要求,城市最大纵坡不应超过3%3%,最,最,最,最小纵坡满足排水需要,不小于小纵坡满足排水需要,不小于小纵坡满足排水需要,不小于小纵坡满足排水需要,不小于0.3%-0.5%0.3%-0.5%。四、纵断面形式及主要内容四、纵断面形式及主

5、要内容地面线: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地面线: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地面线: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地面线: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做的立面设计线。是经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做的立面设计线。是经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做的立面设计线。是经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做的立面设计线。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等方面比较分析而定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等方面比较分析而定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等方面比较分析而定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等方面比较分析而定的,由直线、竖曲线相互连接组成。的,由直线、竖曲线相互连接组成。的,由直线、竖曲线相互连接组成。的

6、,由直线、竖曲线相互连接组成。地面标高地面标高地面标高地面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

7、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定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定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定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或行车道中线标高。或行车道中线标高。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五、纵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五、纵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

8、 1、勘测、描绘原地面线、勘测、描绘原地面线、勘测、描绘原地面线、勘测、描绘原地面线2 2、标出沿线各控制点的标高、标出沿线各控制点的标高、标出沿线各控制点的标高、标出沿线各控制点的标高3 3、试定纵坡、试定纵坡、试定纵坡、试定纵坡4 4、确定纵坡设计线、确定纵坡设计线、确定纵坡设计线、确定纵坡设计线5 5、选择竖曲线半径并计算其要素、选择竖曲线半径并计算其要素、选择竖曲线半径并计算其要素、选择竖曲线半径并计算其要素6 6、计算设计标高和填挖高度、计算设计标高和填挖高度、计算设计标高和填挖高度、计算设计标高和填挖高度7 7、设计锯齿形边沟、设计锯齿形边沟、设计锯齿形边沟、设计锯齿形边沟8 8、

9、绘制纵断面图、绘制纵断面图、绘制纵断面图、绘制纵断面图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纵坡设计道路纵坡设计一、道路最大纵坡一、道路最大纵坡汽车动力性汽车动力性汽车动力性汽车动力性道路等级道路等级道路等级道路等级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设计设计速度速度速度速度(km/h)(km/h)(km/h)(km/h)1201201201201001001001008080808060606060404040403030303020202020最大最大最大最大纵纵坡坡坡坡(%)(%)(%)(%)3 3 3 34 4 4 45 5 5 56 6 6 67 7 7 78 8 8 89 9 9 9表表4 4.1.1最大

10、最大纵坡坡 1 1 、公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 1 1)设计速度为)设计速度为)设计速度为)设计速度为120km/h120km/h、100km/h100km/h、8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的高速公路受的高速公路受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纵坡可增加纵坡可增加纵坡可增加1%1%。2 2 )公路改建中,利用原有公路的设计速度为)公路改建中,利用原有公路的设计速度为)

11、公路改建中,利用原有公路的设计速度为)公路改建中,利用原有公路的设计速度为40km/h40km/h、30km/h30km/h、20km/h20km/h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增加增加增加1%1%。3 3 )海拔)海拔)海拔)海拔2000m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四级公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不应大于不应大于不应大于8%8%。 海拔海拔海拔海拔3000m3000m以上

12、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表应按表应按表应按表4.24.2的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的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的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的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4%,则仍采用,则仍采用,则仍采用,则仍采用4%4%。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海拔高度(m m m m)3000300030003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5000以上以上以上

13、以上纵纵坡折减坡折减坡折减坡折减(% % % %)1 1 1 12 2 2 23 3 3 3表表4 4.2 .2 高原高原纵坡折减坡折减值2 2、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城市道路最大纵坡设计设计速度速度速度速度km/hkm/hkm/hkm/h808080806060606050505050404040403030303020202020最大最大最大最大纵纵坡坡坡坡(%)(%)(%)(%)4 4 4 45 5 5 55.55.55.55.56 6 6 67 7 7 78 8 8 8 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纵坡可根据具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

14、段,纵坡可根据具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纵坡可根据具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纵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宜不大于体情况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宜不大于体情况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宜不大于体情况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宜不大于2%2%3%3%;山岭、;山岭、;山岭、;山岭、重丘区宜不大于重丘区宜不大于重丘区宜不大于重丘区宜不大于4%4%5%5%。二、坡长限制二、坡长限制二、坡长限制二、坡长限制 坡长限制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最小坡长,二是最大坡长限制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最小坡长,二是最大坡长限制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最小坡长,二是最大坡长限制包括了两方

15、面的内容:一是最小坡长,二是最大坡长的限制。坡长的限制。坡长的限制。坡长的限制。 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因此对陡坡长度予以限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因此对陡坡长度予以限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因此对陡坡长度予以限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因此对陡坡长度予以限制(见表制(见表制(见表制(见表4.44.4)。)。)。)。表表4.3 城市道路机动车最大纵坡城市道路机动车最大纵坡表表4 4. .4 4公路不同公路不同纵坡最大坡坡最大坡长(m)(m)设设 计计 速速速速 度度度度(km/h)(km/h)(km/h)(km/h)1201201201201001001001008080808

16、060606060404040403030303020202020纵纵坡坡坡坡坡坡坡坡度度度度(% % % %)3 3 3 39009009009001000100010001000110011001100110012001200120012004 4 4 47007007007008008008008009009009009001000100010001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2001200120012005 5 5 56006006006007007007007008008008008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100

17、01000100010006 6 6 65005005005006006006006007007007007007007007007008008008008007 7 7 75005005005005005005005006006006006008 8 8 83003003003003003003003004004004004009 9 9 920020020020030030030030010101010200200200200三、平均纵坡三、平均纵坡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

18、路段,相对高差为差为差为差为2002005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5.5%;相对;相对;相对;相对高差大于高差大于高差大于高差大于5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且任意,且任意,且任意,且任意连续连续连续连续3km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5.5%。 1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由几个连续上坡(或下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由几个连续上坡(或下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由几个连续上坡(

19、或下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由几个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组合而成时,应采用平均纵坡进行检验。路段组合而成时,应采用平均纵坡进行检验。路段组合而成时,应采用平均纵坡进行检验。路段组合而成时,应采用平均纵坡进行检验。2 2、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连续纵坡大于、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连续纵坡大于、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连续纵坡大于、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连续纵坡大于5%5%时应在时应在时应在时应在不大于表不大于表不大于表不大于表4.44.4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段。缓和坡段的

20、纵坡应不大于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3%,其长度应符合,其长度应符合,其长度应符合,其长度应符合表表表表4.44.4最小坡长的规定。最小坡长的规定。最小坡长的规定。最小坡长的规定。 表表4 4. .5 5公路公路缓和和纵坡坡最小坡最小坡长设计设计速度速度速度速度(km/h)(km/h)(km/h)(km/h)1201201201201001001001008080808060606060404040403030303020202020最小坡最小坡最小坡最小坡长长(m)(m)(m)(m)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值值40040040040035035035035025025

21、025025020020020020016016016016013013013013080808080最小最小最小最小值值30030030030025025025025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2012012012010010010010060606060注:表中所列注:表中所列“一般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可采用的值。四、爬坡车道四、爬坡车道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当纵坡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当纵坡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当纵坡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当纵坡对载重汽

22、车的上坡运行速度、路段通行能力、安全载重汽车的上坡运行速度、路段通行能力、安全载重汽车的上坡运行速度、路段通行能力、安全载重汽车的上坡运行速度、路段通行能力、安全等产生严重影响的路段,应对载重汽车上坡运行等产生严重影响的路段,应对载重汽车上坡运行等产生严重影响的路段,应对载重汽车上坡运行等产生严重影响的路段,应对载重汽车上坡运行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符合下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符合下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符合下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宜在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设置爬列情况之一者,宜在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设置爬列情况之一者,宜在

23、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设置爬列情况之一者,宜在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设置爬坡车道坡车道坡车道坡车道。1 1、沿上坡方向、沿上坡方向载重汽重汽车的运行速度降低到表的运行速度降低到表4.64.6的容的容许最最低速度以下低速度以下时,宜,宜设置爬坡置爬坡车道。道。 表表4.4.6 6上坡方向容许最低速度上坡方向容许最低速度设计设计速度速度速度速度(km/h)(km/h)(km/h)(km/h)120120120120100100100100808080806060606040404040容容容容许许最低速度最低速度最低速度最低速度(km/h)(km/h)(km/h)(km/h)606060605555555

24、55050505040404040252525252 2、上坡路段的、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小时交通量交通量时,宜宜设置爬坡置爬坡车道。道。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爬坡车道长度大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爬坡车道长度大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爬坡车道长度大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爬坡车道长度大于500m500m时,时,时,时,应在其右侧按规定设置紧急停车带。应在其右侧按规定设置紧急停车带。应在其右侧按规定设置紧急停车带。应在其右侧按规定设置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的长度应与主线相应纵坡长度一致。爬坡车道的长度应与主线相应纵坡长度一致。爬坡车道的长度应与主线相应纵坡长度一致。爬坡车道的长度应与

25、主线相应纵坡长度一致。爬坡车道起点、终点处应按规定设置分流、合流爬坡车道起点、终点处应按规定设置分流、合流爬坡车道起点、终点处应按规定设置分流、合流爬坡车道起点、终点处应按规定设置分流、合流渐变段渐变段渐变段渐变段 五、合成坡度合成坡度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iH=式中式中式中式中 i iH H 合成坡度合成坡度合成坡度合成坡度(%)(%); i ih h 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 iZ Z 纵坡坡度纵坡坡度纵坡坡度纵坡坡度(%)(%)。 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值不得大

26、于表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值不得大于表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值不得大于表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值不得大于表4.74.7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 公路等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二、三、四二、三、四级公路公路设计速度速度(km/h)12010080608060403020合成坡度合成坡度值()()10.010.010.510.59.09.510.010.010.0表表表表4.7 4.7 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公路最大合成坡度注:在积雪冰冻地区,公路合成坡度值应不大于注:在积雪冰冻地区,公路合成坡度值应不大于8%。第三节第三节 竖曲线竖曲线一、竖曲线含义一、竖曲线含义 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

27、保证行车安全、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以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以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以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以表示。表示。表示。表示。 =i=i1 1-i -i2 2i i1 1、i i2 2为为相相相相邻纵邻纵坡坡坡坡线线的坡度的坡度的坡度的坡度值值,上坡,上坡,上坡,上坡为为正,下坡正,下坡正,下坡正,下坡为负为负

28、。当当当当 0 0,为为凸形凸形凸形凸形竖竖曲曲曲曲线线;当;当;当;当 0 0,为为凹形凹形凹形凹形竖竖曲曲曲曲线线+i1-i2+i312R1R2图图4.1 竖曲线与变坡角竖曲线与变坡角 1 1、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竖曲线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竖曲线半径。半径的选定竖曲线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竖曲线半径。半径的选定竖曲线的设计,首先要确

29、定竖曲线半径。半径的选定竖曲线的设计,首先要确定竖曲线半径。半径的选定原则与平曲线相似,也是尽量取大值为佳,在困难地段采原则与平曲线相似,也是尽量取大值为佳,在困难地段采原则与平曲线相似,也是尽量取大值为佳,在困难地段采原则与平曲线相似,也是尽量取大值为佳,在困难地段采用最小半径,因此须确定竖曲线的最小允许半径。用最小半径,因此须确定竖曲线的最小允许半径。用最小半径,因此须确定竖曲线的最小允许半径。用最小半径,因此须确定竖曲线的最小允许半径。看不见的区域看不见的区域 2 2、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半径 1 1)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凹形竖曲

30、线最小半径)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形竖曲线不存在视距的问题,设置竖曲线凹形竖曲线不存在视距的问题,设置竖曲线凹形竖曲线不存在视距的问题,设置竖曲线凹形竖曲线不存在视距的问题,设置竖曲线所考虑的因素就是缓和行车时的颠簸与震动。所考虑的因素就是缓和行车时的颠簸与震动。所考虑的因素就是缓和行车时的颠簸与震动。所考虑的因素就是缓和行车时的颠簸与震动。 2 2)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当当当当 时,即表示变坡角较小,视距时,即表示变坡角较小,视距时,即表示变坡角较小,视距时,即表示变坡角较小,视距可保证。可保证。可保证。可保证。 即表示必须设置一定

31、的凸形即表示必须设置一定的凸形即表示必须设置一定的凸形即表示必须设置一定的凸形竖曲线,才能保证视距的要求。竖曲线,才能保证视距的要求。竖曲线,才能保证视距的要求。竖曲线,才能保证视距的要求。 3 3、竖曲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长度、竖曲线最小长度 按汽车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按汽车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按汽车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按汽车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3 3秒的运行距离来秒的运行距离来秒的运行距离来秒的运行距离来计算。各级公路竖曲线半径及最小长度规定如表计算。各级公路竖曲线半径及最小长度规定如表计算。各级公路竖曲线半径及最小长度规定如表计算。各级公路竖曲线半径及最小长度规定如表4.84.

32、8设设 计计 速速速速 度度度度(km/hkm/hkm/hkm/h)1201201201201001001001008080808060606060404040403030303020202020凸形凸形凸形凸形竖竖曲曲曲曲线线半径(半径(半径(半径(m m m m)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值值170001700017000170001000010000100001000045004500450045002000200020002000700700700700400400400400200200200200极限极限极限极限值值11000110001100011000650065006500650030

33、003000300030001400140014001400450450450450250250250250100100100100凹形凹形凹形凹形竖竖曲曲曲曲线线半径(半径(半径(半径(m m m m)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值值6000600060006000450045004500450030003000300030001500150015001500700700700700400400400400200200200200极限极限极限极限值值400040004000400030003000300030002000200020002000100010001000100045045045045025

34、0250250250100100100100竖竖曲曲曲曲线长线长度度度度 (m m m m)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值值250250250250210210210210170170170170120120120120909090906060606050505050极限极限极限极限值值100100100100858585857070707050505050353535352525252520202020表表4.8竖曲线半径及其最小长度竖曲线半径及其最小长度 二、竖曲线要素二、竖曲线要素竖曲线要素包括:竖曲线长度竖曲线要素包括:竖曲线长度竖曲线要素包括:竖曲线长度竖曲线要素包括:竖曲线长度L L、切线长度

35、、切线长度、切线长度、切线长度T T、外距、外距、外距、外距E E。LETR图图4.2 竖曲线要素竖曲线要素 三、竖曲线上的视距保证三、竖曲线上的视距保证 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 很难照到高很难照到高很难照到高很难照到高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而在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而在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而在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而在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车头灯照在路面上的照距很短,也影响了视距。因此,在

36、车头灯照在路面上的照距很短,也影响了视距。因此,在车头灯照在路面上的照距很短,也影响了视距。因此,在车头灯照在路面上的照距很短,也影响了视距。因此,在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道路,应采用大竖曲线半径。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道路,应采用大竖曲线半径。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道路,应采用大竖曲线半径。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道路,应采用大竖曲线半径。 在凹形竖曲线的路段,应考虑到沿路植树的上部树枝在凹形竖曲线的路段,应考虑到沿路植树的上部树枝在凹形竖曲线的路段,应考虑到沿路植树的上部树枝在凹形竖曲线的路段,应考虑到沿路植树的上部树枝可能阻碍司机的视线,应注意植树的地点或经常修剪树枝,可能阻碍司机的视线,应注意植树的地点

37、或经常修剪树枝,可能阻碍司机的视线,应注意植树的地点或经常修剪树枝,可能阻碍司机的视线,应注意植树的地点或经常修剪树枝,清除视距障碍。清除视距障碍。清除视距障碍。清除视距障碍。 满足超车视距路段的凸形竖曲线半径应不满足超车视距路段的凸形竖曲线半径应不满足超车视距路段的凸形竖曲线半径应不满足超车视距路段的凸形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小于表小于表小于表4.94.9规定。规定。规定。规定。 设计设计速度速度速度速度(km/h)(km/h)(km/h)(km/h)8080808060606060404040403030303020202020凸形凸形凸形凸形竖竖曲曲曲曲线线 半径半径半径半径(m)(m)(

38、m)(m)3150031500315003150012800128001280012800420042004200420024002400240024001100110011001100表表4.9满足超车视距的凸形竖曲线半径满足超车视距的凸形竖曲线半径原因:路口在坡顶原因:路口在坡顶 司机有盲区司机有盲区 。事故多发生在下午。事故多发生在下午6时时左右,由于南边左右,由于南边100米处有一个大约米处有一个大约20度的坡,路口正好度的坡,路口正好位于坡顶,司机上坡一般会加速,而刚到坡顶时视线上位于坡顶,司机上坡一般会加速,而刚到坡顶时视线上存在一个盲区,若天色不好,很难看到行人。存在一个盲区,若

39、天色不好,很难看到行人。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第四节第四节 道路平纵线形总体设计道路平纵线形总体设计一、道路总体设计原则一、道路总体设计原则1 1、确定最优路线;、确定最优路线;、确定最优路线;、确定最优路线;2 2、确定设计速度并制定采用的平纵线形技术标准;、确定设计速度并制定采用的平纵线形技术标准;、确定设计速度并制定采用的平纵线形技术标准;、确定设计速度并制定采用的平纵线形技术标准;3 3、规划设计道路中心线;、规划设计道路中心线;、规划设计道路中心线;、规划设计道路中心线;4 4、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环境保护。二、平、纵线形的配合二、平、纵线形的配合1 1、

40、平、纵配合的原则、平、纵配合的原则、平、纵配合的原则、平、纵配合的原则线形能自然诱导驾驶人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线形能自然诱导驾驶人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线形能自然诱导驾驶人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线形能自然诱导驾驶人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衡;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衡;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衡;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衡;合成坡度组合适当,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合成坡度组合适当,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合成坡度组合适当,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合成坡度组合适当,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和景观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和景观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和景观平纵线

41、形组合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的配合与协调。的配合与协调。的配合与协调。2 2、平纵线形配合的基本要求、平纵线形配合的基本要求、平纵线形配合的基本要求、平纵线形配合的基本要求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对应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对应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对应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对应竖曲线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竖曲线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竖曲线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竖曲线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10201020倍以上,平曲线半倍以上,平曲线半倍以上,平曲线半倍以上,平曲线半径增大竖曲线半径的放大倍数也宜增大径增大竖曲线半径的放大倍数也宜增大径增大竖曲线半径的放大倍数也宜增大径增大竖曲线半径的放大倍数也

42、宜增大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曲线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曲线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曲线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曲线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并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并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并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并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直线上的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直线上的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直线上的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直线上的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长直线或长陡坡顶端避免小半径曲线长直线或长陡坡顶端避免小半径曲线长直线或长陡坡顶端避免小半径曲线长直线或长陡坡顶端避免小半径曲线相邻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悬殊相邻

43、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悬殊相邻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悬殊相邻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悬殊黑点路段一:长坡末端出现急弯黑点路段一:长坡末端出现急弯 沈海高速(闽)道165KM500M至166KM500M前后一公里路段,在连续下长坡5公里后向左急弯,2002年通车后发生782782起起事故,造成5050人死亡人死亡,155155人受伤人受伤。黑点路段二:超长直线下坡线型黑点路段二:超长直线下坡线型 厦蓉高速和溪段,5公里的最大纵坡度达5.8%5.8%,且处于14公里的长下坡下游。开通第一年,占辖区里程3.6%3.6%的长下坡路段共发生事故117117起起,占辖区总数36.1%36.1%、造成1414人死亡人死亡,占辖区总数66.7%66.7%。作业: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平纵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