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92352590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程标准解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科学(7-9年级)课程标年级)课程标准准的解读和思考的解读和思考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荣文王荣文2012年年6月月从一个教学片断的争议开始:从一个教学片断的争议开始:课题“地震和地震的预防”,执教老师最后设计了一个教学情景,老师:明天有5位来自地震灾区的同学来我们班插班入学,我们该怎样来迎接他们?以4人一组讨论2分钟。学生:4人一组讨论。学生一:我们组织一次欢迎会,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学生二:买一些文具送他们。学生三:邀请他们到我们家中去 然后在“永不放弃”的歌声中结束评课时,评课老师出现了两组明显的意见:一种是: 这个场景情感氛围浓厚,很好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另一种是: 这个场景怎么有点象思想品德课,似乎有些偏离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答案在哪里? 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描述;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贯穿在科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2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3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

3、的意识。4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解读: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五、分组操作(结果乱象丛生)分组实验究竟该怎样上?实验是一种技能,还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标准中关于“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实验技能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实验技能”的描述:的描述: 进行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如:1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涉及的工具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地图和地球仪、星图、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2基本实验技能,主要包括收集某种气体、配制溶液、分离混合物、加

4、热、制作简单标本的技术等。3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主要包括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还有:经常有人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究竟如何?(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科学课程的分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中细细品读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国家教育方针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体现。解读课程标准是理解并落实课程标准的一项专业活动,只有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教师才能形成学科的“大观念”,才能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才能自觉贯

5、彻落实课程标准,进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课程标准的修订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课程标准的差距,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建议教师在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取1到2个有困惑或者有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教学研究的课题。教研组应开展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学习和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解读新课标的重点:解读新课标的重点:1.理解课程标准修改的背景;2.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的性质;3.准确理解内容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4.明确科学课程教学特点:把握实验教学要求、深刻领会探究教学;5.明确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从从2001年的义务教育年的义务教育20个

6、学科的课程标准(实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印发开启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验稿)印发开启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到2011年的年的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一个经历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一个经历了长期调研、反复修改完善、多次审议的过程。了长期调研、反复修改完善、多次审议的过程。课程标准的正式颁行,意味着课程改革又开始了课程标准的正式颁行,意味着课程改革又开始了新的出发。新的出发。修改背景:修改背景:1.2001年实验稿出现的问题;2.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国际课程比较研究);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修改的原则和重点修改的原则和重点1.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

7、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3.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5.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进步的新内容。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三个特点:年版的课程标准三个特点:1.强化了中国特色;2.突出了时代特征;3.体现了国际视野。总体上看,落实了纲要的精神:总体上看,落实了纲要的精神:1.落实了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2.突出了能力为重,强化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3.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

8、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初中科学的课程性质:初中科学的课程性质:1.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2.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3.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一组核心概念一组核心概念 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就是对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知识的理解。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动); 能够描述、解释和预言自然现象(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能读懂科学文章,参与有关科学问题的社交谈话(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能够识别国家有关科学的决策,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依据的见解(

9、以科学态度参与社会事务); 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能恰当运用从这些论点中得出的结论(科学思维习惯)科学素养内涵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素养内涵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研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研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知识和技能 ;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2.科学本质:有人认为包括科学本质:有人认为包括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本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知识是可变的,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是逻辑和想像的结合体,科学具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10、科学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科学反对权威。科学事业的本质:科学事业的本质: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科学必须考虑伦理的原则,科学家既作为专家又作为公民参与公众事务。也有人认为,科学本质包含三个层面含义也有人认为,科学本质包含三个层面含义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探究: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探究:科学有一套价值观:科学有一套价值观:科学研究的社会性目的是通过科学转变为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从而造福人类。科学研究需要科学怀疑,科学求真、科学求实、科学创新等态度和精神。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界意义建构,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对自然事务的阐释,科学知识需要实验或观察证据的论证,科学不是绝对真理

11、,会不断发展。课标中 “(三) 体现科学本质”的论述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是一项人人都应当关注的社会事业。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起来看科学本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看科学本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科学知识的认识2对科学知识来源科学过程的认识3对科学文化的认识现代综合科学课程将三者统一于科学探究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

12、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但探究不能过度形式化、程式化,主要是通过探究,体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过程和方法和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4.整合:整合: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

13、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统一设置。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科学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首先是在总体上把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对主题的设计,例如物质科学中的“物质结构”这一主题就划分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以及物质的分类三部分,从物质结构的系统观念上将有关内容整合在一起。第三个层次是主题下的设计,一般分专题性与结构

14、性两类。前者如水、空气、健康与环境、人与环境等,它们都从不同学科领域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讨同一问题,体现综合特色;后者则把有密切逻辑联系的概念与原理整合在一起,它主要是从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整合,如生命科学中人体的新陈代谢。细读内化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分目标科学探究分目标2001年版6条2011年版改为3条:1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是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2经历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证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的过程。3能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开

15、展学习与探索活动。科学知识与技能分目标 1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2生命科学领域。 3物质科学领域。 4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领域。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6.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分目标:1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2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深化对科学的认识,关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尊重科学

16、,反对迷信。 3求真务实、坚持真理,初步具备探究与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时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科学、技术、社会和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环境的关系分目标的关系分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2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了解技术会对自然、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4了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促

17、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并有权利参与这项事业。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第三部分:内容标准要理出在自己对内容充分理解基础下的框架图,以熟悉教材的结构框架。具体内容目标要对照教材,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困惑时去对照,特别在评课议课的过程中去对照。2012版的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一)“前言”的修订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增加了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对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科学伦理等问题有更为明确和细致的表述。第四条“突出科学探究”调整为“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18、主要是为了纠正教学中科学探究表面化、八股化倾向,强调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使之更有弹性。明确科学课程的内容: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二)“课程目标”的修订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一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二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三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 “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调整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增加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伦理问题的认识,增加了环

19、境教育的内容:“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加了2条技能目标: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三)“课程内容”的修订1.科学探究:强调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求。2.生命科学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删除了部分对学生认知和教学条件要求过高的条目;修改了部分目标行为动词,使之更加明确具体;3.物质科学:将主题4“能量与能源”改为“能与能源”;调整合并了部分知识内容

20、相关的条目,使之简洁、准确;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内容的条目;删除了部分对岁学生认知和教学条件要求过高的条目;调整了部分活动建议的内容。4.地球与宇宙: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改为“地球和宇宙”;删除了部分较为困难的内容,如:“日界线”、“时区”、“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把月相限定在4个主要的的月相,九大行星改为“八颗行星”。增加了”知道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危害“。5.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改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增加环境教育的内容,并对四者关系给出了具体的表述;将”科学史“调整为”科学技术史“,增加技术素养的界定,重新设计了”当代重大课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2.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4.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5.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增加了评价原则:增加了评价原则:导向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多元化原则 公平性原则 解读课程标准对一个成熟的教师绝对不会是可有可无的;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后,一定要对照目前使用的标准,从变化中解读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课程标准的解读必须以课例作为媒介。初中科学教师承担着提升民族科学素养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