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理PPT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92310847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心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德育心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德育心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德育心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德育心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心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心理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讲第四讲 高校德育心理高校德育心理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三、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的调适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主页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1、涵义: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 系的意识两个方面。2、结构: 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1)形势 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自豪、自我效能感

2、自我调控: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 生理自我:生理属性:身体、外貌、体能。 (2)内容 社会自我:社会属性;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 心理自我:心理属性;人格、心理状态、心理过程、行为表现 现实自我:从自己的立场对现实的我的看法。 (3)自我观念 投射自我:个体想像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理想自我:想像中的我的认识。返回(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1)自我中心期: a、08个月:没有自我意识。 b、9个月2岁:生理自我, c、3岁: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羞愧、疑虑、妒嫉,“我”的使用。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学习角色,眼光向外。 (3

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心理自我。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a、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 b、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平衡:有利健康; c、理想自我占优势:自卑; d、现实自我占优势:自信、虚荣、自我陶醉;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a、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矛盾冲突; b、自我探究:、自我探究: 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以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

4、中心的自我探究: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 途径:途径:a、坚持理想自我,改变现实自我;、坚持理想自我,改变现实自我; b、修正理想自我,提高现实自我;、修正理想自我,提高现实自我; c、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放弃理想自我,迁就现实自我。 过程:确认过程:确认“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与现实自我对照与现实自我对照-找出矛找出矛盾与盾与 差异差异-解决矛盾,缩小差异解决矛盾,缩小差异-统一。统一。 表现:表现:a、自我肯定型;、自我肯定型; b、自我否定型:、自我否定型: c、自我矛盾型:、自我矛盾型: d、自我扩张型:、自我扩张型

5、: e、自我萎缩型:、自我萎缩型: (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3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总趋势: a、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协调统一;、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协调统一; b、随年级上升而发展;、随年级上升而发展; c、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d、矛盾之表现:自我意愿高而多,自觉行动低而少;、矛盾之表现:自我意愿高而多,自觉行动低而少; 自我认识较清楚,自我调控能力差;自我认识较清楚,自我调控能力差; 过分关注自我,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少。过分关注自我,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少。 (2)自我认识

6、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a、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b、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有片面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有片面性; c、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完整、概括、稳定。、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完整、概括、稳定。 (3)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a、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 b、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景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景性; 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4 4)大学生自我调控)大学生自我调控 的发展特点:的发展特点: a a、自我设计、自我完、自我设计、自我完 善的愿望强烈;善的

7、愿望强烈; b b、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强烈的独立意识和 反抗倾向。反抗倾向。返回 (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 1、全面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我: a、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b、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c、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d、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e、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f、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 2

8、、积极悦纳自我:、积极悦纳自我: 3 3、努力完善自我:、努力完善自我: a、确立正确理想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 b、努力通过现实自我。、努力通过现实自我。 返 回 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主页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1、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的实

9、质与结构: (1 1)实质:)实质:a a、一种内部状态;、一种内部状态; b b、决定人们行为的选择;、决定人们行为的选择; c c、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2 2)结构: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结构: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 1)实质:)实质:a a、就是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就是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 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b b、特征有二:、特征有二: 稳定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

10、与道德行为的统一。稳定的道德行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2 2)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返回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 (1)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6岁前岁前无道德规则阶段;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是他律道德阶段;岁是他律道德

11、阶段;10岁以后为自律道德阶段。岁以后为自律道德阶段。 (2)柯尔伯格的研究)柯尔伯格的研究: (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水平一: 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水平二: 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3、“好孩子好孩子”取向阶段取向阶段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水平三: 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3)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a、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

12、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b、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 c、对大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大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2、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1 1)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的产生:)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的产生:2020世界世界50605060年代,拉斯,西蒙,哈明;年代,拉斯,西蒙,哈明; 代表作价值观与教学。代表作价值观与教学。 (2 2)价值观辨析的

13、理论与方法:)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方法: a a、认为人所固有的价值观是一步步辨析后才发挥作用的,辨析的基本方式:使个、认为人所固有的价值观是一步步辨析后才发挥作用的,辨析的基本方式: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 b b、方法:、方法: 三阶段:三阶段: 1 1、选择、选择 a a、自由的选择、自由的选择 b b、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 c c、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再行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再行选择 2 2、赞赏、赞赏

14、 d d、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e e、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 3、行动、行动 f f、按自己的选择行事、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g g、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重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重复 (3)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a、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 b、采用诱导性的教育方式。、采用诱导性的教育方式。 c c、对价值观不辩好坏是不可去的。、对价值观不辩好坏是不可去的。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3、强化与社会学习论:、强化与社会学习论: (1)强化理论:联结主义,正、负强化,

15、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联结主义,正、负强化,行为主义。 (2)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 a、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 b、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保持动作再现动作再现动机。动机。 c、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a)榜样:相似性)榜样:相似性 b)示范行为:独特、简单、流行的行为。(方式五种)示范行为:独特、简单、流行的行为。(方式五种) c)强化:)强化:返回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二、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

16、程与条件(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 1、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 1)遵从:)遵从: (2 2)认同:)认同: (3 3)内化:)内化: 2 2、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 1)醒悟阶段:)醒悟阶段: (2 2)转变阶段:)转变阶段: (3 3)巩固与稳定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返回 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一)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二)大学班集体心理: (三)(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主页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群体心理

17、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一)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1、群体: (1)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们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 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 共同目标、有结构、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2、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惰化作用: (1)社会助长作用:唤起了竞争和被评价的意识。 (2)社会惰化作用:评价焦虑减弱,责任意识下降。3、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1)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原有的倾向性的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 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冒险转移) 原

18、因: 群体鼓励,责任分散、文化价值评价。 (2)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 以致于对其他变通路线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 防止: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4 4、从众与服从:、从众与服从: (1)从众从众:人们在群体影响与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人们在群体影响与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 行为的心理状态。行为的心理状态。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群体规模、: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群体规模、 文化差异、性别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

19、异。 (2)服从服从: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5 5、模仿与感染:、模仿与感染: (1)模仿模仿: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 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年龄与阅历、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相似性。:年龄与阅历、榜样行为的社会称许性、相似性。 (2)感染感染: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

20、同的情 绪和行为。绪和行为。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被感染者与感染刺激的发出者的相似性、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被感染者与感染刺激的发出者的相似性、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平。平。返回 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二)大学班集体心理: 1、大学班集体的作用与类型: 特征:a、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 b、有共同的活动目标、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 c、有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公正有效的行为调节机制。 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 类型:简单聚合型、一般型、成熟型。 2、集体目标的确立: (1)将目标具体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3、集体舆论与

21、规范的形成: (1)集体舆论的形成: (2)集体规范: 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4 4、集体凝聚力的培养:、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1)高凝聚力班的特征:)高凝聚力班的特征:a、同学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同学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b、同学之间积极交、同学之间积极交 往往c、同学对班集体满意度高;、同学对班集体满意度高;d、士气高涨、精神振奋;、士气高涨、精神振奋;e同学之间同学之间 影响强烈。影响强烈。 (2)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a、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b、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c、

22、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5 5、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非正式群体的特点:a、心理相容;、心理相容;b、凝聚力强;、凝聚力强;c、会产生非正式领导。、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a、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及时解决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c、增强信息的沟通。、增强信息的沟通。 消极作用:消极作用: a、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b、传播小道消息。、传播小道消息。 返回 三、群体心

23、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 1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2 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定向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稳定 交往阶段。交往阶段。 (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a、交

24、互性原则;、交互性原则;b、会交往原则;、会交往原则;c、自我价值保、自我价值保 护原则;护原则;d、情境控制原则。、情境控制原则。 (3)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a、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b、主动交往;、主动交往;c、移情;、移情; (4)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a、避免争论;、避免争论;b、不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不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c、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d、学会批评。、学会批评。返回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25、(二)(二)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主页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1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 (2)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环境;)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很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很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具有

26、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2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有)有30-40%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倾向; (2)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很少;)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很少; (3)心理障碍的发生在年级之间有差异。)心理障碍的发生在年级之间有差异。3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3)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 4 4、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方法:、心理咨询

27、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原则: a、信赖性原则;、信赖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d、异同性原则;、异同性原则;e、艺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f、坚持性原则;、坚持性原则; g、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h、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重于治疗。 步骤步骤: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出建议促进康复。促进康复。 技术技术:观察、交谈、测验。:观察、交谈、测验。 方法方法:a、精神分析法:自由联想、诱导退化、移情分析、精神分析法:自由联想、诱导退化、移情分析、 阻抗分析、干预等。阻抗分析、干预等。 b、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行为疗法:放松

28、训练、系统脱敏法。 c、来访者中心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来访者中心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 d、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人认识、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人认识建立良好情绪。建立良好情绪。 e、现实疗法:、现实疗法:返回 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二)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的主要内容:(二)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的主要内容: 1 1、入学适应的心理卫生与咨询:、入学适应的心理卫生与咨询: (1)环境、角色的改变;)环境、角色的改变; (2)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 a、自豪和自备的内心冲突;、自豪和自备的内心冲突; b、渴望交往与孤独的矛盾;、渴望交往

29、与孤独的矛盾; c、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d、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a、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b、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c、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 d、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2、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与咨询: (1)大学生的学习障碍: (2)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 a、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b、引导学生

30、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抱负水平; c、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d、用脑卫生; e、考试的心理卫生。 3、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与咨询: (1)人际交往的心理不适应: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 (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a、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b、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c 、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感受性训练、角色扮演法、社交恐惧自卑的调节。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四、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维护= 4、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卫生几咨询:、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卫生几咨询: (1)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的特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的特点:a、自主性强;、自主性强;b、不成熟性;

31、、不成熟性;c、不稳定、不稳定 和耐挫力弱。和耐挫力弱。 (2)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 a、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b、学习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性知识; c、加强个人修养;、加强个人修养;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异性友好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与异性友好交往; e、正确处理恋爱挫折。、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5、大学生择业求职的心理准备:、大学生择业求职的心理准备: (1)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2)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3)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心; (4)掌握面试的技巧;)掌握面试的技巧; (5)正确处理择业中的挫折。)正确处理择业中的挫折。返回 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