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92275471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第4节辨析并修改病句(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题1 1【考考题题精精解解】本题考查对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这两种语病的判断识别。“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两个分句对应“多面性”,后两个分句对应“多向性”,故语序不当,应改为“多面性与多向性”;此外,最后一个分句还犯了暗换主语的错误,这一分句的主语应是“我们”而并非“文化”,此处承前省略主语,是中途易辙。答案答案:B考题2 2【考考题题精精解解】本题中的语病涉及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三种语病类型。B项,“调控”与“行为”动宾搭配不当,可将“调控”改为“严惩”。C项,偷换主语,属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应将“都能”改为“使他”。D项,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

2、可在“说教”后加“的现象”。 答案答案:A考题3 3【考考题题精精解解】本题中的语病涉及表意不明、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三种语病类型。A项,“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属表意不明。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属成分残缺或赘余,应删去“对于”。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把“时代”改为“世界”。答案答案:C考题4 4【考考题题精精解解】本题中的语病涉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三种语病类型。A项,“300多部电影”与“前来参与”主谓搭配不当。B项,语意重复,不能说“提出质疑”,应去掉“提出”。D项,语序不当,把“不仅”移到“电子商务”之后。答案答案:C考题5 5【考考题题精精解解】

3、本题中的语病涉及不合逻辑、语序不当两种语病类型。A项,“漏举的”指没有列举出来的,应删掉“没”。B项,“生活用品”包含“床上用品”,不能并列在一起,应删去“以及床上用品”。A、B两项都属于不合逻辑。C项,“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语序不当,应是“也许在五年后,甚至两年以后”。答案答案:D 考试说明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本考点的考查范围主要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

4、别和认识;修改病句,是指对病句动手修改。 综观近年各套高考卷,“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考点几乎是必考的考点,且重点考查对病句的辨析,以选择题为主,多数题目是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2013年高考语文各套考卷中,除福建卷采用填空题形式,既考语病辨析又考语病修改之外,其他考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语病的辨析。不过,命题有向多种题型发展的可能,比如2012年的湖南卷就将应用文语言表达得体与病句的辨析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这一点也应多加注意。一、辨析病句的方法(一)语感直觉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很笼统,好像不可操作,而在实际运用中确实存在。该法就是凭语感直觉对句子是否有语病作出判断的方法。对于结构比较简单、语病比

5、较明显的句子,这是一条快捷而有效的路子。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两步进行。直觉。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那些感到拗口别扭的地方,往往就是可以初步判断为有语病的地方。实际上,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病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这第一直觉。审读。对感觉不顺畅、不符合一般习惯的地方复读几遍,仔细揣摩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般也就基本明确了。要正确使用这种方法,必须靠平时的大量阅读积累,只有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化读物,特别是规范的政论性文章,才能逐步建立起敏锐的语感来。 (二)紧缩分析法 紧缩分析法就是运用简化成分的手段,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保留主干,检查主干部分是否有问题;若主干没问题,就再检查局部,看修饰成分

6、和中心语之间以及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问题。 1检查主干成分检查主干成分 主干成分,指句子的基本成分,即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主干成分是相对于句中的修饰限制性成分、补充说明性成分而言的。具体做法是:先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然后,提取主干成分进行检查。对主干成分进行检查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应该有的主干成分句子中有没有,即主干成分有无残缺;第二,主干成分之间在语法上和语意上能不能搭配,即有没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例如: 在九寨沟的各个游览点上,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提取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吸引旅游者”,不难发现,这个句子有主语残缺

7、的毛病,什么“吸引”了“旅游者”呢?本该作主语的“九寨沟的各个游览点”,却被装在“在上”的介词框架中,作了句子的状语。只有去掉“在上”,才能使句子的主干成分完整。 2检查附加成分检查附加成分 附加成分,指句子的修饰限制性成分和补充说明性成分,即定语、状语、补语等。在检查了句子的主干成分之后,要接着对句子的枝叶成分进行检查。检查枝叶成分时,要特别注意从语意上去考察定语、状语、补语等对中心语修饰限制是否恰当、严密。因为枝叶成分从语法上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语境上则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检查枝叶成分,重点是检查有没有定中(中心语)、状中或中补搭配不当的问题,有没有定语、状语或补语残缺的问题。

8、例如: 列车经过长江在一桥发生“哐哐”“哐哐”的声音将消除。 在检查确定这个句子的主干“声音消除”没有问题后,开始检查这个句子的枝叶成分。这个句子的主语“声音”有两个定语,定语“列车经过长江(的声音)”,有成分残缺的错误。“列车”经过的是“长江大桥”,而不是“长江”,要在定语中补上“大桥”,这个定语语意才严密。第二个定语“在一桥发生哐哐哐哐(的声音)”有不止一处错误。其一,“在一桥”说不通,因为句中的“一桥”是“满桥”“整个桥”的意思,表示这个意思的“一桥”前不能加介词,“在一桥”应改为“满桥”。其二,“发生”不能修饰“声音”,“发生(的声音)”有定中搭配不当的错误,“发生”应改为“发出”。其

9、三,在把“发生”改为“发出”后,还应在“发出”后加上一个“的”字,否则“发出声音”会被误解为动宾短语,整个句子就不通了。 (三)类比检查法 类比检查法是仿照自己拿不准正误的句子,造出一组类似的句子,看看它们能不能成立,以此判定被检查的句子是不是病句的方法。对于一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句子,可以采用这种检查法。例如: 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 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儿别扭,但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到底有没有语病,拿不太准。我们可用类比法检查一下,仿照上句造出一组句子来: 桌子用的是红木做的。 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 衣服用的是毛线打的。 这一组仿照出来的句子都很别扭,都不能成立,这说明原句是病句。一般的说

10、法是“桌子是用红木做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衣服是用毛线打的”,所以原句应改为“围墙是用红砖砌的”。 运用类比检查法,要注意仿造出来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句一致,各成分的词性要相同,关键的词语、重要的虚词都要与原句模式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类比检查得出的结论正确。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语句的内在逻辑是否合理,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李教授一向关心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次讲学期间,还为哥伦比亚大学从科大研究生院选拔了一批研究生。 既然为“哥伦比亚大学”选学生,怎么会

11、是“关心我国的科技人才”呢?后半句应该改为“还从科大研究生院选拔了一批研究生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语不妥当)、简(修改应简单)、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修改: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分手在即,情意绵绵,在毕业典礼上,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

12、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即:“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 “顿生瞻仰、思念之情。” “瞻仰”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用在“情”前面不恰当,可改用“敬仰”。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后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

13、,应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总之,修改病句要结合语法、修辞、词汇等知识,尽可能使语言表达合理、简明、得体,应本着“保持原意,多就少改”的原则进行。这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性考查。 三、病句辨析题应关注的十四个方面 (一)关注数量短语 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药监局的领导就刺五加药液引起患者不良反应一事召开新闻发布会。(表意不明,是“三个药监局”还是“三个领导”)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

14、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减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不能和“数万名”连用) (二)关注长宾语 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句末缺少“的愿望”之类的宾语中心词) 2认

15、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三)关注并列短语 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瓮安事件中极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市委市政府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果树、棉花、甘蔗生长,此外,还适宜栽

16、种梨树和枣树。(不合逻辑,“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人大代表讨论和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四)关注介词 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根据”不能和“看”搭配,应把“根据”改为“从”)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关于”应为“对”) 3博尔特这个名字对没看奥运会的人可能还有些陌生,

17、可对那些体育迷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没看奥运会的人来说”“对那些体育迷来说”或表述成“人对这个名字”的句式) 4为什么对于这种忽视“三农”问题的现象,至今仍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关注关联词 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六)关注代词 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贺年卡将作为今天荣获终身

18、成就奖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谢晋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谢晋老人”还是指“老人”的“老师”) (七)关注多重定状语 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1认真查找原因,诚恳承认错误是乳制品厂有效的受社会所接受的重塑形象的方法。(有“为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受”改为“为”) 2昨天,阿拉伯地区特使真诚地在加沙地带同哈马斯有关人员交谈。(应将“真诚地”调至“同哈马斯有关人员交谈”前) (八)关注文言词语 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9、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九)关注两种句式 出现了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航天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了呢?(反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尽管已进入耄耋之年,季羡林老人还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相关学术成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连用,与后面的“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关注固定结构 出现了固

20、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应去掉“它是”) (十一)关注多个谓语 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今天,提高和增强爱国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搭配不当,“提高”与“意识”不搭配) 2这家

21、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十二)关注“的”字短语 出现了“的”字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8年8月8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当晚整个鸟巢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

22、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的前面) (十三)关注两面性词语 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国内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并得到群众的认可,关键在于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货币政策。(“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十四)关注个别特殊词语 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这一地区形势陡然紧张。(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