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已校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92015176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己复礼已校正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克己复礼已校正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克己复礼已校正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克己复礼已校正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克己复礼已校正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己复礼已校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已校正(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一个叫伯高的人死了,有一个叫伯高的人死了,孔子却到了他的学生子贡的家孔子却到了他的学生子贡的家里去哭。这让大家很纳闷吧,里去哭。这让大家很纳闷吧,为什么他不到伯高的家里去,为什么他不到伯高的家里去,却到子贡的家里哭呢?却到子贡的家里哭呢? 礼记礼记檀弓上檀弓上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在失去亲人时的哭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说在失去亲人时的哭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说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与我是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与我是兄弟兄弟关系,那我就得到关系,那我就得到祖祖庙里庙里去哭;如果死去的那个人是我去哭;如果死去的那个人是我父亲的朋友父亲的朋友,我,我就得在就得在祖庙外祖庙外面哭;如果那人是我的面哭;如果

2、那人是我的老师老师,我就在,我就在他的他的正寝正寝就是就是主卧室里主卧室里哭;如果那过世的人是我的哭;如果那过世的人是我的朋友朋友,我呢就在,我呢就在正寝的外面正寝的外面哭;那人如果跟我是哭;那人如果跟我是泛泛泛之交泛之交,我就得在,我就得在郊外郊外哭。可是孔子想伯高和我是哭。可是孔子想伯高和我是什么关系呢?似乎比泛泛之交要深一点,但还没有什么关系呢?似乎比泛泛之交要深一点,但还没有达到朋友的程度,他想那我得去哪儿哭呢。我和伯达到朋友的程度,他想那我得去哪儿哭呢。我和伯高的关系该去哪儿哭,周礼中没有规定。既然周礼高的关系该去哪儿哭,周礼中没有规定。既然周礼没有规定,我就创造礼。伯高是子贡介绍我

3、认识的,没有规定,我就创造礼。伯高是子贡介绍我认识的,我就到子贡的家里去哭吧。我就到子贡的家里去哭吧。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德政德政礼治礼治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论语论语选读之选读之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重要字音:重要字音:周周监监于二代(于二代( )通)通“鉴鉴” 八八佾佾舞于庭(舞于庭( ) 觚不觚不觚觚( ) 旧谷既旧谷既没没 ( ) 阙阙如也()如也() 先生先生馔馔,曾曾是以为孝乎(是以为孝乎( )()( )三年之三年之丧丧 ( ) 期期可以矣(可以矣( )而而好好犯上者,犯上者,鲜鲜矣(矣( )()(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阳货阳货欲见

4、孔子,孔子不见,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归孔子豚。孔子豚。 孔子孔子时时其其亡亡也,而往拜之。遇诸也,而往拜之。遇诸涂涂。 谓孔子曰: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来!予与尔言。”曰: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 ”曰:曰:“不可。不可。好从事而好从事而亟亟失时,可谓知乎?失时,可谓知乎? ” ”曰:曰:“不不可。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诺,吾将仕矣。”可见孔子是个非常看重礼的人。那他认为可见孔子是个非常看重礼的人。那他认为的礼是不是仅仅是回访阳货之类的事呢?的礼是不是仅仅是回访阳货之类的事呢?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

5、复礼已校正何为何为“礼礼”?何为何为“仁仁”?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礼礼”“仁仁”(12.112.1)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克己复礼,天下复礼,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而由人乎哉?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回虽不敏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17.1117.11)子曰:)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礼云礼云,玉帛云

6、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非玉帛也)(非玉帛也)(3.33.3)子曰:)子曰:“人而不人而不仁仁,如,如礼礼何?人而不仁,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 ”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礼礼的内涵的内涵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仁仁的内涵的内涵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仁仁的的条目条目,即具体做法,即具体做法四勿: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依礼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依礼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7、仁是礼的内在核心。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何为何为“礼礼”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3.143.14)子曰:)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7.57.5)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礼礼推崇推崇周礼周礼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吾衰也甚矣吾衰也甚矣 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强调了程度之强调了程度之“甚甚”和时间之和时间之“久久”,反,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

8、的无限思慕。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钱穆先生: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实为周公。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圣人”之一,孔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克己复礼

9、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周公周公的名字叫的名字叫周公旦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哥哥是周武王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

10、然好了。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中庸庸说:说:“至诚如神。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真理之论也! 周武王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姬诵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周成王。那时候,周。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

11、听到这样的谣言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居住了。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

12、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化

13、,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成康之治”。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 “礼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

14、概礼之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治法规(“仪制仪制”)。因之这套)。因之这套“礼仪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15、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礼仪”就逐渐变为替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突出特点。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概括讲来,周礼的内容应该包括概括讲来,周礼的内容应该包括礼义、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这些礼仪都是本着忠、孝、信、乐制度。这些礼仪都是

16、本着忠、孝、信、义等准则推衍而来,目的是为了义等准则推衍而来,目的是为了“明贵贱,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辨等列,顺少长”;礼俗即周人的社会风;礼俗即周人的社会风 俗与道德习惯,它较礼节更细且繁,只是俗与道德习惯,它较礼节更细且繁,只是并无硬性规定。就主次而言,礼仪、礼节、并无硬性规定。就主次而言,礼仪、礼节、礼俗是从属于礼义的,因为礼俗是从属于礼义的,因为礼的根本目标礼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这才是其本质所在。这才是其本质所在。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又怎样呢?(3.13.1)孔子

17、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八佾舞于庭,是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孰不可忍也!”(6.256.25)子曰:)子曰:“觚不觚不觚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怎样做到有礼呢怎样做到有礼呢?(?(即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即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样的呢样的呢? ?理解周礼的内涵。理解周礼的内涵。)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16.2)(16.2)孔子曰:孔子曰:“天下天下有道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则礼乐征伐自天子

18、子出出;天下;天下无道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侯出,盖十世希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希不不失矣;陪臣失矣;陪臣执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1 1)主张政治主张政治/ /天下有道天下有道( (礼的首要条件礼的首要条件)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13.313.3)子路曰:)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奚先?”子子曰:曰:“必也必也正名正名乎!乎!”子路曰:子路曰:“有是哉,

19、子之有是哉,子之迂迂也!也!奚其正?奚其正?”子曰:子曰:“野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不中, 则民无所则民无所错错手足。故君子手足。故君子名名之必可言也,言之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苟而已矣。而已矣。” ” 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2 2)要要“正名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克己复礼已校

20、正克己复礼已校正(12.11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君君、臣、臣臣臣、父、父父父、子、子子子。”公曰:公曰:“善哉!善哉!信信如君不如君不君君,臣不,臣不臣臣,父不,父不父父,子不,子不子子,虽有粟,虽有粟,吾得而食吾得而食诸诸?”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3 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要有秩序,各守本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

21、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探究:探究: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明天理,灭人欲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父是子纲”,这,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孔子提倡要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各守本分,不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克己

22、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1.21.2)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其为人也孝弟弟,而好犯,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之有也。君子务本务本,本立而,本立而道道生。孝生。孝弟弟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者,其为仁之本与?”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4 4)孝悌是仁之本孝悌是仁之本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2.8)(2.8)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色难。有事,弟子难。有事,弟子服服其劳;有酒食,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先生馔,曾曾是以为孝乎?是以为孝乎?”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5 5)敬爱、顺从为孝敬爱、顺从为孝有事时子女为父母

23、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什么是孝?什么是孝?孔子认为只有孔子认为只有“养养”而没有而没有“爱爱”的心情的心情的的“孝孝”还不是真还不是真“孝孝”。“养养”只是儿只是儿女孝心的一种表现,但不是女孝心的一种表现,但不是“孝孝”的至高的至高境界。境界。 孝的核心孝的核心应该是源自心底的应该是源自心底的敬爱敬爱。也就是说,也就是说,所谓所谓“孝孝”,不仅要从形式上,不仅要从形式上按按“礼礼”的原则侍奉父

24、母,而且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1 1、孟懿子问孝,子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无违。”樊迟樊迟御御,子,子告之曰: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无违。无违。”樊迟曰:樊迟曰:“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生,事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不要违背违背礼节。礼节。”一天,樊迟给孔子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赶车,孔子便告诉,孔子便告诉樊迟说:樊迟说:“孟懿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孟懿

25、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节。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樊迟问;“这话是什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么意思呢?“孔子说:孔子说:”当你父母健在的时候,当你父母健在的时候,应按礼节待奉他们;父母去世,应按礼节安葬,应按礼节待奉他们;父母去世,应按礼节安葬,按礼节祭尊他们。按礼节祭尊他们。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2 2、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游问孝道子游问孝道. .孔子说:孔子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

26、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 3 3、子曰子曰: :“父母之年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一则以惧。 孔子说孔子说: :“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 ,不可不记住不可不记住, ,父母的年龄父母的年龄, ,不可忘记。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不可忘记。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 ,一方面为他们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高而担心。”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4 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是一个真

27、正的孝子,人们孔子说:闵子骞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人们不能用言语离间他与父母及兄弟之间的亲情。不能用言语离间他与父母及兄弟之间的亲情。 闵子骞对父母的孝道,在二十四孝中就有关于他闵子骞对父母的孝道,在二十四孝中就有关于他的故事。的故事。 闵子骞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又娶了个继闵子骞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又娶了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于是后母对待闵子骞很不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于是后母对待闵子骞很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棉服,继母就用棉花给自己生的好。在冬天的时候做棉服,继母就用棉花给自己生的儿子做棉袄,而给闵子骞却用芦花做冬天衣服,芦花儿子做棉袄,而给闵子骞却用芦花做冬天衣服,芦花做的衣

28、服看起来确实很大,可是芦花不保暖。有一天,做的衣服看起来确实很大,可是芦花不保暖。有一天,父亲叫闵子骞帮他驾车,因为天气很冷,所以闵子骞父亲叫闵子骞帮他驾车,因为天气很冷,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冻得全身发抖。一边驾车一边冻得全身发抖。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心想:你这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心想:你这个行为要是让别人看到了,人家还以为是继母在虐待个行为要是让别人看到了,人家还以为是继母在虐待你。于是,闵子骞的父亲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打你。于是,闵子骞的父亲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被打破了,芦花四处飞闵子骞,结果鞭

29、子一打,衣服被打破了,芦花四处飞散起来。闵子骞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情景就很生气,做散起来。闵子骞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情景就很生气,做继母的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于是气冲冲的一回到继母的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于是气冲冲的一回到家里就要把他的继母休了。家里就要把他的继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在地上,他哀求父亲千万不要赶继母走,他马上就跪在地上,他哀求父亲千万不要赶继母走,他说: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意是:母亲在其意是: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

30、。闵子骞讲出这句话,父亲听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句话,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继母更觉得惭愧,从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继母更觉得惭愧,从此也就对闵子骞如同己生。闵子骞的这一分孝心、这此也就对闵子骞如同己生。闵子骞的这一分孝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继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幸福。个德行感化了他的继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幸福。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17.2117.21) 宰我问:宰我问:“三年之丧,三年之丧,期已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崩。旧谷既。旧谷既没没,新谷既,新谷既升升,钻燧改火,钻

31、燧改火,期期可可已已矣。矣。” 子曰:子曰:“食夫稻,食夫稻,衣衣夫锦,于夫锦,于女女安乎?安乎?” 曰:曰:“安。安。” “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旨不不甘甘,闻乐不,闻乐不乐乐,居处不居处不安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母乎?”周礼的内涵周礼的内涵(6 6)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克己复礼已

32、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从四孔子逝世后,其弟子从四面八方带来树种种在墓前面八方带来树种种在墓前(后来的孔林),弟子为孔(后来的孔林),弟子为孔子守孝三年,子贡在墓前结子守孝三年,子贡在墓前结庐,为孔子守孝六年。庐,为孔子守孝六年。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论语论语中与孝有关的是死亡。儒家孝道十分重中与孝有关的是死亡。儒家孝道十分重视死,把送葬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视死,把送葬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 丧礼虽然是为死者准备的,但实际上是生者孝的丧礼虽然是为死者准备的,但实际上是生者孝的亲情的内在表现;虽然是为安慰亡灵,实则是生者孝亲情的内在表现;虽然是为安慰亡灵,实则是

33、生者孝道的自我圆满。道的自我圆满。 孔子继承并发扬了周礼中的孝道观念,也十分重孔子继承并发扬了周礼中的孝道观念,也十分重视孝在丧葬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说:视孝在丧葬中的作用。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丧葬观?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丧葬观?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在丧葬上,孔子虽然在丧葬上,孔子虽然不主张厚葬不主张厚葬,主张崇,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导的孝道观倡导的孝道观,客,客观上对后世的厚葬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观上对后世的厚葬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用。我们谈孝不是

34、要恢复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我们谈孝不是要恢复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而是要从中汲取精华部分,服务于社会主而是要从中汲取精华部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义和谐的建设。所以,对于所以,对于论语论语中的孝我们也要辩证中的孝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和接受,比如厚葬在当今社会不应的看待和接受,比如厚葬在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而且三年之丧的方式也早已经不该提倡,而且三年之丧的方式也早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了。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了。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仁是礼的内核、本质仁是礼的内核、本质(3.3)(3.3);礼是仁的目的;礼是仁的

35、目的与外在表现与外在表现(12.1)(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1.2)(2.8)(17.21)只有单个的人将只有单个的人将“礼礼”内化并按照内化并按照“礼礼”的规的规范行事,才是范行事,才是“仁仁”。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诸侯有私欲所造成。大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诸侯有私欲所造成。大国、强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于是便有国、强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于是

36、便有了不顾礼义的侵吞兼并。在此基础上,便有了不顾礼义的侵吞兼并。在此基础上,便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拒绝向周王室依礼进贡。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拒绝向周王室依礼进贡。有一位周天子,就是因为讨伐拒不进贡的楚有一位周天子,就是因为讨伐拒不进贡的楚国,才失足落水溺死于长江之中。国,才失足落水溺死于长江之中。诸侯国内诸侯国内部,权臣势大,便要犯上作乱,赶走甚至杀部,权臣势大,便要犯上作乱,赶走甚至杀掉君主,篡权夺位。家庭内部,同样因为个掉君主,篡权夺位。家庭内部,同样因为个人私念的缘故,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人私念的缘故,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兄弟相残。相残。所以,只有克制住私欲,才能回归周所以,只有克制住

37、私欲,才能回归周礼。礼。“克己克己”是是“复礼复礼”的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探究: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明天理,灭人欲灭人欲”吗?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仁”;“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无“仁仁”可言的。可言的。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礼无处不在,大至国家庙堂之上,小及家礼无处不在,大至国家庙堂之上,小及家庭琐事、饮食男女。庭琐事、饮食男女。孔子初仕,

38、入周公庙助祭,孔子初仕,入周公庙助祭,每遇一事,总要问主祭者。知礼而仍问,这是每遇一事,总要问主祭者。知礼而仍问,这是助祭对主祭的尊重,是一种礼。旁人以为孔子助祭对主祭的尊重,是一种礼。旁人以为孔子不知礼而问,才是不知礼的表现。不知礼而问,才是不知礼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都有礼的规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都有礼的规定。伯牛是孔伯牛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病危之际,孔子前往看视。按周礼,子的得意弟子,病危之际,孔子前往看视。按周礼,病人之床置北窗下,若有君王来看视,当移至南窗下,病人之床置北窗下,若有君王来看视,当移至南窗下,使君王得以南面视己。伯牛家人礼尊孔子,也将伯牛使君王得以南面视己。伯

39、牛家人礼尊孔子,也将伯牛移居南窗下。孔子以自己不当受此重礼,所以未进入移居南窗下。孔子以自己不当受此重礼,所以未进入伯牛之室,而是站在南窗外,伸臂入内,与爱徒握手伯牛之室,而是站在南窗外,伸臂入内,与爱徒握手永诀。孔子此举,不仅是谦礼,也是以身作则,给弟永诀。孔子此举,不仅是谦礼,也是以身作则,给弟子们做榜样。子们做榜样。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想象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想象的家庭模式的变化。极其多样的家庭形态已经的家庭模式的变化。极其多样的家庭形态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平常的特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平常的特征。离婚率大为上升,单亲家庭增多,

40、重组家庭的离婚率大为上升,单亲家庭增多,重组家庭的形成,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家庭暴力问题、人口形成,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家庭暴力问题、人口老龄化和老人赡养问题、婴儿遗弃问题、婚外老龄化和老人赡养问题、婴儿遗弃问题、婚外恋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恋问题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家庭纽带的松弛,家庭保障功能的减弱也将风家庭纽带的松弛,家庭保障功能的减弱也将风险进一步转移到社会中。险进一步转移到社会中。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塑造家庭的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塑造家庭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和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儒家家庭伦理为主以儒家家庭伦理为主的传统道德观念,仍然可以发

41、挥难以替代的重的传统道德观念,仍然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作用。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归纳归纳这个专题中孔子的语录重点阐述了这个专题中孔子的语录重点阐述了“礼礼”,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三年。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三年。课文只是节选,我们对孔子的课文只是节选,我们对孔子的“礼治礼治”思思想也只是海的点滴,对孔子的许多评点也想也只是海的点滴,对孔子的许多评点也都是就事论事和管中窥豹。总之,孔子的都是就事论事和管中窥豹。总之,孔子

42、的礼治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穷一辈子的礼治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穷一辈子的时间去理解和探索。时间去理解和探索。 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第二课第二课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一、一、 本课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修身养性”、追求、追求“仁仁”、实践、实践“仁仁”的根本。的根本。二、本课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克己:121 崇古:崇古:314、75 秩序:秩序:31、625、12、11 道:道:162 正名:正名:133 孝悌:孝悌:12、28 报恩:报恩:1721 崇乐尚仁:崇乐尚仁:1711、33克己复礼已校正克己复礼已校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