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赋第二段赏析【北宋】夏竦骈体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清赋第二段赏析【北宋】夏竦骈体文课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願願客客攄攄抱抱劇劇談談,開開我我以以嘉嘉瑞瑞。客客曰曰:唯唯!唯唯!蓋蓋聞聞滔滔滔滔靈源,發自崑崙,導於積石,出於龍門。靈源,發自崑崙,導於積石,出於龍門。“圣人出黄河清”出自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意思指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春秋时期,鲁襄公八年(前565年),晋国的盟国郑国受到楚国的攻击,是屈从于楚?还是抗击楚兵等待晋兵来救?郑国的当权者出现两派,争论激烈。主张归顺楚国的子驷,引诗为喻:“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黄河变清,几乎不可能,等晋国出兵来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传襄公)结果是他这一派占了上风。那时的人们,
2、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圣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灾、冰雹、蝗虫、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灾害,都被看成是人们特别是“天子”干了坏事,上天降下的惩罚。河清赋河清赋 第二段北宋北宋 夏夏 竦竦国学国学 骈体文骈体文“黄河清”被视为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祥瑞,但“黄河清”与圣人出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没有人能说清楚,期盼“河清”,不过是一种希望摆脱现实烦恼的精神寄托。其实黄河水并非都是不清,得看是那一段,汉朝初年成书的尔雅已注意到,“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尔雅释水)。即黄河在汇合众多支流前,并不浑浊。类书集成玉海: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三日,召辅臣至龙图阁,观铜浑仪。其
3、制为天轮二,一平一侧,各分三百六十一度,又为黄赤道立管于侧轮中,以测日月星辰行度,皆无差。十一月庚子庚子,陕州陕州言宝鼎县河清言宝鼎县河清,遣官往遣官往祭,群臣称贺。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丁丑,出占城国所献师子,命近臣视之。上作七言诗,预观者咸赋,又作长歌,命近臣属和。 据夏竦年谱, 河清赋作于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黄河变清,历史上一般视为异兆,并伴有灾难或重大事情发生。皇帝闻报,通常会派大臣前往祭河。北宋夏竦、南宋鲍照、明朝廖道南、杨士奇等都曾作过河清赋,记述黄河变清之事。据历史记载,古代黄河经常泛滥,“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孟子滕文公)。“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汉书沟洫
4、志)。后来有大禹治水,“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孟子滕文公)。不过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大概也仅能做到减轻水患,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黄河的问题。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即周定王五年至1938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多次,改道26次。据专家研究,殷商王朝曾多次迁都,至少有5次是因为避开水灾。 作品赏析作品赏析“普天有道圣人生,大地山川尽效灵。尘浊想应淘汰尽,黄河万里一时清”(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八回),成为古时中国人的梦想。这个圣人,当然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指孔夫子这样的学问家,只是那些君临天下的帝王才担当得起。根据宋史,
5、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第一次,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1108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1109年),“陕州、同州黄河清。”大观元年(1107)“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续资治通鉴)。“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蔡绦:铁围山丛谈),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河渎碑”。此碑至今尚在。可是立碑后仅仅15年,这个导致北宋亡国的宋徽宗,便和他的儿子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带走了。(和吉:司马祠黄河札记)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夏竦(985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
6、(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本册府神龟;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五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江西洪州(南昌),勒令巫觋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为枢密副使;天圣七年(1029年)官参知政事;天圣九年(1031年)进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后迁刑部尚书;仁宗宝元年间官户部尚书;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改判河中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方召为宰相,因谏官、御史认为夏竦与陈执中论议不合,不可使两人共事,遂改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郑国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奉诏监修黄河堤决,躬冒淫雨,以疾归京师,遂不起,农历九月薨,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谥“文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THANK YOU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