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1909319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古代中国政治文明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 :先秦至清前期(先秦至清前期(18401840年年鸦片战争之前)鸦片战争之前) 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政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治成果的总和,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民族国家等度、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民族国家等内容。内容。目录Contents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建立组织和制

2、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架。自古至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自古至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加深我们对历经验和教训。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加深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史和现实的理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2017年)年)【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一、主干梳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时间定位时间定位】【知识结知识结构构】中中国国早早期

3、期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制商商朝朝中央:设相、中央:设相、卿士卿士地方地方: :封侯、封侯、伯伯夏夏朝朝西周西周分封分封制制宗法宗法制制特点:特点:“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尚,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尚未形成高度集权未形成高度集权君君主主专专制制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君君主主专专制制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逐逐步步加加强强内内外外朝朝制制度度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中中书书省省撤中撤中书书省、省、废丞废丞相,相,设内设内阁阁中书门下中书门下行相权,行相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使、三司使分三司使分割相权割相权设设南南书书房房设设军军机机处处秦秦朝朝两两汉汉隋隋唐唐宋宋

4、朝朝元元朝朝明明朝朝清清朝朝郡郡县县制制郡国郡国并行并行制、制、“推推恩令恩令”节节度度使、使、藩藩镇镇派文官做知州,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设通判监督,中央掌控地方中央掌控地方赋税,赋税,中央收地方精中央收地方精兵充实禁军兵充实禁军行行省省制制度度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加强废行废行省设省设三司三司三三公公九九卿卿制制(一)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理解(一)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理解(1)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宗法制是一种继承制度,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

5、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二、重点解析(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易易产生产生君相矛盾。君相矛盾。 中央集权,是中央和地方的一种中央集权,是中央和地方的一种权利分配关系,中央对地方有统帅权,权利分配关系,中央对地方有统帅权,地方没有太大的独立性,必须听命于地方没有太大的独立性,必须听命于中央。中央。易产生易产生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中央和地方

6、的矛盾。(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萌芽阶段:春秋战国 理论: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实践:各国变法都实行集权,如商鞅变法中实行县制 2.建立阶段:秦朝(1)皇帝制度 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3.巩固阶段:汉朝(1)中央官制:内外朝制度 汉武帝以尚书令、侍中等内朝官职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外朝丞相的权力。(2)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 汉初汉高祖刘邦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

7、王,使得郡县、封国并存。后来地方王国坐大,威胁中央。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力量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完善阶段:隋唐(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4.完善阶段:隋唐(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2)地方政治制度:节度使 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节度使,其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并控制财权和武装。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制衡制衡:中书主中书主民,枢民,枢密主兵,密主兵,三司主三司主财。财。宋宋史史枢密院与中书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5.5.强化阶段:宋强化阶段:宋元元(1 1)中央:分割相权)中央:分割相权5.强化阶段:

8、宋朝(1)中央:分割相权(2)地方:地方分权 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监督。 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举动为其所制。为其所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 欧阳修欧阳修归田录归田录6.空前强化:明清(1)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朱棣创立内阁。内

9、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君主专制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 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负责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两点论、发展观)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两点论、发展观)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交融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

10、流,以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消极作用: 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国家豢养大量的官吏和职业兵,必然加重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负担;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 (三三)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 1.先秦:奠定基础先秦:奠定基础 ( (三三)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 2.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3.3.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成为趋势(北魏

11、孝文帝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 北魏孝文帝出行图北魏孝文帝出行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烙饼砖画 ( (三三)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 4.隋唐:多民族国隋唐: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家的发展 ( (三三)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 5.宋元: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宋元: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关系发展 ( (三三)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 5.宋元:多个民族政宋元: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 ( (

12、三三)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6.明清:统一多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处理民族关系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对于少数民族开发边疆所作出的贡献应给予充分肯定。 2凡存在于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是中华民族成员,后与其他民族融合或消失的)的历史均属于中国民族史的内容。 3民族交往以和平、友好的交往(如和亲、边贸、会盟等)和民族交融为主流,战争居次要地位。 4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具有侵略、反侵略性,但具有正义、非正义性,进步与退步性。任何民族的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战争都是进步

13、的;各族人民为反抗剥削压迫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正义的。 中国古代各政权分裂对峙时期,不同政权撰写的史书,对于同一史事,记录往往差异很大。下面是两部史书对东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睿的记录。材料1 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字景文,宣帝(即司马懿,河内温县人)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产房中所铺草如刚刚割下的)。及长,白豪生于日角(额头饱满中间隆起)之左,隆准龙颜(鼻梁高挑,眉骨突起),目有精曜,顾眄炜如(环视四周神采奕奕)。晋书元帝纪材料2 僭晋(伪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

14、字(名叫)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魏书司马睿传 问题:从两段史料中摘取可信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以反映司马睿出身的真实情况。三、试题分析 考查的核心素养: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为史料实证,重点考查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提供的两则材料,记述司马睿出身的真实情况。 a a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

15、史的 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要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2017年)年)材料1 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即司马懿,河内温县人)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产房中所铺草如刚刚割下的)。及长,白豪生于日角(额头饱满中间隆起)之左,隆准龙颜(鼻梁高挑,眉骨突起),目有精曜,顾眄炜如(环视四周神采奕奕)。晋书元帝纪材料2 僭晋(伪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

16、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名叫)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魏书司马睿传 问题:从两段史料中摘取可信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以反映司马睿出身的真实情况。 可信材料:材料一中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即司马懿,河内温县人)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 材料二中司马睿,字景文。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材料1 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字景文,宣帝(即司马懿,河内温县人)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产房中所铺草如刚刚割下的)。及长,白豪生于日角(额头饱满中间隆起)之左,隆准龙颜(鼻梁高挑,眉骨突起),目有精曜,顾眄炜如(环视四周神采奕奕)。晋书元帝纪材料2 僭晋(伪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名叫)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魏书司马睿传 问题:从两段史料中摘取可信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以反映司马睿出身的真实情况。 【示例】真实情况:东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睿,河内温县人,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他的爷爷叫司马伷,封琅琊王;父亲叫司马觐;母亲是谯国人,人称夏侯氏。咸宁二年,司马睿出生于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