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题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专题补充(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补充(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同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统一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
2、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记载,文帝记载,文帝时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于是“盗铸如云
3、而起盗铸如云而起”。这。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
4、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
5、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纸币设3种防伪标识 纵如此仍难阻假币泛滥 见附录.doc附录(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
6、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三个阶段:三个阶段: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
7、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8、南移的主要原因: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
9、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
10、收税。2编户制度:西汉的编户齐民A何谓“编户齐民”?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B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A田租:十五税一;B人头税:算赋:120钱;口赋:20钱;C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交更赋代役;D兵役:一生服役2年。评价: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3租庸调制: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A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
11、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B隋朝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唐朝的租庸调制A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B唐朝租庸调制规定: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A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4两税法: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A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
12、持。B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的内容A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B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A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C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5方田均税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政府
13、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6一条鞭法: 时间:1581年;人物: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内容: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意义:A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B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C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地丁银制度: 内容:A1712年,清政府规
14、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意义:A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B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内容 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田租)。 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征税标准:人丁田亩两税法 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一条鞭法 征税时间:不定时基本定时两税法
15、 税种:繁多少一条鞭法 必须服役代役庸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征收商品 资本主义萌芽 前提: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表现: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a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如:佛山冶铁,每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
16、者、烧炭者二百有余”。b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如: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原因: (1)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2)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4)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政策,也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四)中国古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发展原因:1、国家统一安定。2、统治者的重视。3、生产关系的调整。4、民族之间的交流。5、生产技术的进步。6、劳动人民的贡献。发展表现: 1、农业:工具、技术、水利、作物、耕地、仓储。2、手工业:冶铁、纺织、工艺品、瓷器、造纸等。3、商业:商品、集市、货币、外贸、交通、城市、娱乐。衰落原因 1、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策失误,破坏了稳定。2、经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阶级压迫。3、军事:战乱不断,农民起义,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4、生态:过度采伐、围垦带来的环境生态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