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导游证考试之导游业务真题精选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在某一条旅游线路上,将地陪和全陪的工作职责兼于一身的导游员是()CA.景区景点导游B.自由职业导游C.区域导游D.领队2、以下引起漏接的情况不包括()CA.导游人员因故未按预定时间抵达机场B.航班提前,导游人员仍按原计划时间接机C.旅游团推迟抵达,导游人员仍按原计划接机D.导游人员没有认真阅读接待计划,走错接站地点3、对联“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中的“阊阖”原指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的是故宫的()A、交泰殿B、金銮殿C、午门D、太和门(D/88)4、唐代诗人张固所作的《独秀峰》一诗,描摹了独秀峰的雄伟景色,独秀峰位于()A、贵州B、四川C、安徽D、广西(D/253)5、我国国内航班的编号由执行任务的航空公司的()组成CA.三字英语代码和二个阿拉伯数字B.二个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拼音字头C.二字英语代码和四个阿拉伯数字D.汉语拼音字头和二个阿拉伯数字6、某旅游团所乘坐的班机由于天气原因返航了,这样会造成地陪导游人员的()现象A.漏接B.错接C.空接D.误接参考答案:C7、诗句“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的作者是()。
A、郭沫若B、郁达夫C、杨朔D、曹学俭(B/262)8、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经(),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DA.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B.导游服务公司登记C.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并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D.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的作者是()A、曹植B、阮籍C、嵇康D、曹操(D/110)10、参观庙宇、道观和教堂时,导游员对旅游者一般祈福辟邪的活动,如烧香、拜佛、摸福、求福像等,应()CA.置之不理B.积极鼓励C.一般不予干涉D.正确引导11、领队带领出境旅游团抵达机场后,迅速办理()等手续,通常称“过三关”AA.卫生检查、证照检查、海关检查B.行李检查、证照检查、海关检查C.行李检查、机票检查、海关检查D.证照检查、机票检查、海关检查12、有助于缩短导游人员与游客之间的距离,营造友善气氛,取得游客的谅解、信任和合作导游人员的体态语言是()A.手势语B.微笑语C.目光语D.姿态语参考答案:B13、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A.2年B.3年C.4年D.5年参考答案:B14、当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因病抢救无效死亡,应让主治医师和医院出具《抢救经过报告》和()。
A.《尸体解剖报告》B.《死亡公证书》C.《因病死亡证明》D.《死亡诊断证明》参考答案:D15、导游人员要经常(),这是衡量导游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A.核对计划B.清点人数C.面带微笑D.与游客交谈参考答案:C16、一位外国游客没有调整自己手表的时间,当他到达北京时,正好是北京时间16:00正,而他的手表显示的是8:00,这位游客应该来自()A.纽约B.伦敦C.东京D.巴黎参考答案:B17、清代诗人吴兆蓦的诗句“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描写的景点是()A.长白山B.太行山C、昆仑山D.横断山(A/137)18、当代学者吴丈蜀《访莫高窟》诗句“千姿百态人抟佛,姹紫嫣红彩绘垣”中的“抟佛”指的是()A.人们观赏佛像时的千姿百态B.人们争相传看佛像C.佛像如同人具有千姿百态D.佛像是由人塑造的(D/325)19、李商隐的诗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中的“瑶池”,位于我国天山第二主峰的山坳里,是古代神话中()居住的地方A、西王母B、伏羲氏C、嫦娥D、嫘祖(A/333)(B/345)20、某境外旅游团的一位游客来华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戚,提出带其在华的亲戚随团游览,导游人员应首先()A.婉言谢绝B.表示同意C.向旅行社领导汇报D.征求领队和团里其他游客的意见参考答案:D21、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由投资者向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规定条件的相关证明文件。
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D】A.15B.20C.25D.30【参见《旅行社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以下不属于我国护照分类的是?()【D】A.普通护照B.外交护照C.公务护照D.商务护照【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三条的规定2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描写扬州的千古绝句,其作者是()A、李白B、李商隐C、杜牧D、杜甫(C/154)24、游客既是旅行社也是导游人员的“衣食父母”,说的是导游带团理念中的()A.服务意识B.质量意识C.市场意识D.管理意识参考答案:C2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力争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该目标的实现时间为?()【A】A.2020年B.2025年C.2030年D.2035年【参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三)发展目标】26、根据《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下列经营场所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是?()【D】A.旅行社设立申请者拥有产权的营业用房,面积仅为20平米B.旅行社设立申请者租用的营业用房,租期一年C.旅行社设立申请者拥有产权的营业用房,但不临街D.旅行社设立申请者拥有产权的住宅用房【参见《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
27、导游人员的服饰穿着要遵循“TOP”原则,以下不属于该原则的是()CA.时间B.场合C.身份D.地点28、“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此诗是吟咏()的最早诗篇A、龙门石窟B、大足石刻C、麦积山石窟D、莫高窟(D)29、关于《旅行社条例》的效力等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属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B.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C.属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D.属于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行政规章【参见《立法法》第56条的规定30、《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旅游者有权拒绝参加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之外安排的购物活动”,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D】A.根据合同意思自治的原则,对于在旅游合同中事先确定的购物活动,属于合同内容,旅游者应当参加B.对于未在旅游合同中事先确定的购物活动,由于不属于合同的内容,旅游者对此有选择权,可以拒绝参加C.即使旅游者拒绝参加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活动,旅行社也不得以任何借口、理由,拒绝继续履行合同D.如果有旅游者拒绝参加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活动,旅行社可以违约为由,暂停对该旅游者继续履行合同【参见《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31、导游词的内容是对旅游景观进行说明、介绍、讲解,让游客首先(),然后在视觉、听觉的享受中增长知识A、了解历史B、有感官的体会C、结交朋友D、研究自然(B/34)32、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每年培训累计时间不得少于____小时()?【B】A、48B、56C、64D、72【参见《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3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成都武侯祠联》)此联的作者是()A、熊克威B、佚名C、赵藩D、刘咸荣(C/296)34、在以下的导游行为中,表达错误的是()CA.首次沿途导游时,地陪应充分显示自己的知识、导游技能和工作能力B.导游人员应就观看的文艺节目作简单的剧情介绍C.送旅游团离境,要等游客所乘飞机起飞后,导游人员才可离开机场D.导游人员应带领游客提前到达机场3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于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的表述,以下正确的是?()【B】A.积极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B.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C.大力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D.控制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参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第二部分主要任务(八)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36、旅行社为接待旅游者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持有国家规定的导游证、领队证如违反该规定,应实施下列哪一种处罚?()【A】A.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B.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C.责令改正,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D.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参见《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37、“九寨水清鱼读月;黄龙山静鸟谈天此联在描写黄龙/九寨沟美景时用了()的修辞手法A、排比B、比喻C、拟人D、夸张(C)38、根据我国民航规定,下列四组物品中,可以放入行李中托运的一组为()CA.货币、首饰、刀剪、贵重衣物B.珍珠、金银首饰、化妆品、录像带C.刀剪、录像带、贵重衣物、食品D.存款单、现金、食品、录像带39、某旅行社违反《旅行社条例》的规定,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对于该行为的执法主体是?()【B】A.旅游行政管理部门B.价格主管部门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D.商务主管部门【参见《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40、宝石的重量,5克拉等于()A.0.5克B.2克C.1克D.5克参考答案:C41、相传文天祥曾在盂姜女庙题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此联成功运用了()的对联写作方法A、正对B、反对C、串对D、侧对(B/115)42、导游人员处理投诉事件时的错误做法是()DA.耐心聆听,不作争辩B.尽量采用个别接触的方式C.努力收集投诉信息,核实情况,尽快解决问题D.表示同情与理解,直接表明自己的解决办法和态度43、作为两国(两地)间导游人员合作的开始,旅游团抵达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A.相互自我介绍B.接到旅游团后核实团队信息C.核对、商定日程D.协助办理饭店入住手续参考答案:C44、不仅是招徕游客的口号,更是旅游行业的服务宗旨和行动指南,也是旅游服务工作中处理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