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18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91567214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18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医学心理学18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医学心理学18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医学心理学18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医学心理学18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18(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梁立夫Tel:23542498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医学医学心理学研究对象-人医学:从生理层面-健康和疾病心理学:从精神层面-心理现象和行为(正常和异常)医学心理学:从以上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身心健康三、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意义对医学生而言:1.从专业角度:有助于今后医疗工作。2.从自我角度:有助于自我的健康发展。第二节 医学模式及转换一、什么是医学模

2、式?医学模式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二、医学模式的转化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论”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中国古代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疾病与情绪有关。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性格和疾病有关,“治病先知人”3、生物医学模式疾病是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变化。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对健康的理解: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指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性上处于完全的完好状态。2、新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产生(如应激性疾病等)3、生物医学模式不能完全解释疾病的病因4、生活质量的

3、提高-主观幸福感5、医学教育的需要第三节 心理学和心理现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的内容三、两个标志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医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5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洛采撰写的医学心理学第一次使用“医学心理学”这个名词。第二章 认识过程一、什么是认识过程?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体对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加以选择、接受,在神经通路和脑中进行编码、储存

4、,确定其意义,并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等过程。(一)感知觉(一)感知觉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1. 感觉感觉感觉是客客观观事事物物直接作作用用于于人的感感觉觉器器官官,在人人脑脑中所产生的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的不同,感觉划分为外部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由眼、耳、鼻、舌、皮肤外感受器分别产生的视

5、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触压觉、冷、温觉;内部感觉包括由内感受器产生的机体运动觉、平衡觉及内脏感觉等。2.感觉的特征:感觉的特征:(1)感觉适应 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3)后像后像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人们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并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多表现在视觉通道内。(4)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视觉后像: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注视图形一分钟,再看一个白色的背景,你

6、看到了什么?2.知觉知觉知知觉觉是是人人脑脑对对直直接接作作用用于于感感觉觉器器官官的的客客观观事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可以通过各种感受器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将事物的各种属性联系起来,整合为一整体,形成对事物的完整映象。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其余的事物则反映得比较模糊,使之成为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知觉中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2 2)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

7、知觉对象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知觉的整体性。 12 A 13 C 14 (3 3)知觉的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性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即知觉的理解性。图54 不完整图形 (资料来源:Coren,1972.)(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和亮度恒常性等。 图55 形状恒常性 (资料来源:Atkinson,1983.)错觉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回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性的歪曲知觉,包括几

8、何错觉、形状错觉、方位错觉等。二、记忆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记忆(memory)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是指个体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二)记忆的分类(二)记忆的分类(1)感觉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2)短时记忆 指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即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3)长时记 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 种 类时 间特 点感觉记忆(瞬时记忆)0.252秒容量相当大,具有形象性短时记忆5秒2分钟容量72长时记忆时间无限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记忆的信

9、息加工模型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刺激注意精细复述提取遗忘?维持复述遗忘遗忘行为反应(三)记忆的基本过程(三)记忆的基本过程1、识记 识记是反复地感知事物,并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 2、保持与遗忘 (1)保持 个体把识记过的对象以一定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过程,称作保持。 (2)遗忘 是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现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3、再认和回忆 再认和回忆是对储存信息的提取、再现的过程。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回忆是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遗忘的进程遗忘的进程艾宾豪斯:遗忘曲线其它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10、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后摄抑制)识记者的态度遗忘的原因1.痕迹消退:遵循遗忘规律2.抑制或干扰:前摄抑制、后摄抑制3.压抑:主动遗忘4.脑损伤:提取障碍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学习经济学学习心理学经济学测验后摄抑制学习心理学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测验前摄抑制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好于集中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三、思维三、思维(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的、间接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1、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过程。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间接性:借助的媒介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来源于感知觉的。通过思维,人就可以认识那些没有或者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和事物的各种属性,也可以预见到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二)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总之,任何思维活动都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这些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并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是指一定的、未解决的目标。个体运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

12、决的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问题解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问题情境。 2、动机与情绪。 3、定势(set)。 4、功能固着。 5、策略。 第三章 情绪情感过程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情绪和情感概念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构成: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联系联系:历史上统

13、称为感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适应功能:人类借助情绪改善和完善自身的生存和生活条件。2、动机功能动机功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情绪构成了一个人基本的动机系统,能够驱策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在最广泛的领域里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情绪的这一动机功能既体现在生理活动中,也体现在人的认识活动中。3、组织功能: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测系统,情绪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情绪的组织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两个方面。4、信号功能: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交往的功能。通常情绪通过表情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14、和人际间的相互了解,其中面部表情是最重要的情绪信息媒介。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憩。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弥漫性。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激

15、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绪状态意识狭窄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性反应。情感的分类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二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

16、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二、姿态表情姿态表情身体表情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手势表情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三、语调表情语调表情四、生理反应四、生理反应情绪与健康情绪与健康中医理论 情志影响脏腑功能西医理论: 情绪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情商情商 在Salovey和Mayer的早期论文中,是根据情绪智力包含的能力来定义情绪智力的。在他们最近的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提出情绪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第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第三,对情绪理解、感悟的能力;第四,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第四章 人格一、人

17、格概念人格概念 人格(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和较稳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由表及里地表现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由表及里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出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广义人格广义人格包括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较狭义的人格较狭义的人格概念指人的非认知性的人格特质,即意识倾向性、气质和性格等的综合; 最狭义的人格最狭义的人格的涵义与性格同义。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在遗传、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有如下特征:(一)(一) 倾向性:即是对事物的选择性反应,倾向性:即是对事物的选择性反应,即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特有的动机、愿望、定势和亲和

18、力等,具有积极的导航作用。(如兴趣、内外倾等)(二) 复杂性:复杂性:人格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心理现象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别人看的清楚,自己也能觉察到;有些非但别人看不清楚,就是自己也感到模模糊糊。而且,这些内容又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变化,就更使人感到其极其复杂极其复杂。(如多重人格等)(三) 独特性: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独特性的人格,同卵双生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人格的这种独特性,可以通过人格测验测查,也能在生活中大致观察出来。(四) 稳定性:人格有相对的稳定性,稳定性:人格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样心理学就能通过测验来评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

19、易改,本性难移),不过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行为(如工作)可以改变,人格的突然变化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故稳定性是人格的主要方面稳定性是人格的主要方面。(五) 完整性完整性:个体的各种倾向性、心理个体的各种倾向性、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表现为跨时间一表现为跨时间一致性和跨情景一致性致性和跨情景一致性。(如性子急)(六) 积极性:人格具有积极性,能统率积极性:人格具有积极性,能统率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人格积极性的核心是自我控制系统,它在人的整个活动中起着自我调节、自我维护、自我完善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