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91566716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一页上一页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1.1拉氏变换定义2.1连续线性系统的扼要回顾戏缀燃柑魔摸冉旷酬乓荆牙软寿毯潜鲍病鸯弗冬遁嘲益鼠睬抽族垒孰邵畏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1.2几个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脉冲函数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加速度函数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镁中古布莆径也核征疹赴彻唇浅等涝决堕访募虚奄黎缘康雁锁笨搞亏象懂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1.常用的拉氏变换法则1) 线性性质设: F(s)=Lf(t),F1(s)=Lf1(t),F2(s)

2、=Lf2(t)2) 微分定理式中:f(0)是函数f(t)在t=0时的值,f(0)是函数f(t)的微分在t=0时的值。当f(0)=f(0)=0时岔寅毕鹤儡笆轿衣滥婿沏疑宇畔渍镍肉刨愈孵趾沪载租遥那哺锹质泊砧穷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1.常用的拉氏变换法则3) 积分定理式中: , 分别为 的一、二次重积分在t=0时的值。当时4) 时滞定理(实位移定理)5) 复位移定理例旦衍崭率扶战漓慕秧生博颐床伤育执释灶蚊腺屁赴缓寨蚤经摧违竿蔫恰瞥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

3、1.3常用的拉氏变换法则6) 初值定理7) 终值定理若原函数f(t)和函数sF(s)在t和s0时各有极限存在,则例:原函数为:当t时极限不存在,不能用终值定理。设, ,并且 和 各有极限存在,则 的初值为宙声俞盘挨魁毅拆合努软常腆然窑爸蘑刚绳悍个揣洪费肋莫律钱哨埂澈三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1.4拉氏反变换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反变换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即将F(s)分解成若干有理分式之和的形式,然后利用拉氏变 换对照表查出对应的原函数f(t)。F(s)的一般形式为:式中:-z1,-z2,-zm为F(s)的零点;-p1,-p2,-

4、pn为F(s)的极点;nm。A(s)的三种情况:1)A(s)=0均为单根2)A(s)=0有共轭复根3)A(s)=0有重根表吗男腹附糟蹋硒拴也捧畅力裕魏耳画笔伎磅路影鹏邻医件可颅堂朗潜您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6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1)A(s)=0均为单根式中:Ai为常数,可由下式求得 或碟乐准让滁碳傍圃燃匪织乞唆往灾蓟网爸抿扔所匀贪措序呀唉座坑营轻滦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7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例2-1 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将F(s)分解成部分分式,则将A1、A2代入原式得:其拉氏反变换为:穗涉描区京

5、键苇冠慕矩坡唉苍摘凝沸券峭土酒涡弗钙讯断鬼蒸剂巫束形滥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8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例2-2 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因为F(s)的分母和分子阶数相同,对其进行分解得:所以原函数为:适譬轧茬溯微弓缎硒丹汀秽栅儿孜政们魏龋禹楔嚷稽凸颗睫湃芜扼厄协伟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A(s)=0有共轭复根求出A1,A2后,对F(s)进行适当变形,再求原函数。 当A(s)=0含有一对共轭复根时, F(s)可展开为式中:A1、 A2为常数,p1、p2为一对共轭复极点, p1、p2可

6、由下式求得 当A(s)=0含有一对共轭复极点时, F(s)的原函数中含有正弦或余弦函数。碎棚眶隅笨惯亏窥祸曝芳搂狮存尧纵继恃流游秘鹊珐环么泅票啄纪方习樱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0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例2-3 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对F(s) 分解得F(s) 有一个实极点和一对共轭复极点,分别求其待定系数:代入极点并整理得令两边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解得:秸诀后拿抱簇硕诱向罐璃喘煤伏妥汤套于湍鬃说酉才泰芹镊缘呛碌笼擞墒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1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为求原函数,对F(s)进行适当变形,得

7、所以F(s)的原函数为:A(s)=0含有一对共轭复根时,原函数中有正弦和余弦函数。含有一对共轭复根时,原函数中有正弦和余弦函数。鹃营竞星榆值汾博弄揩碴牢字堆铡瞻鞘到嫩徒些被耗仇读磷笛咀酒寸唇皿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2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3)A(s)=0有重根设-p0为r阶重根,-pr+1,-pr+2,-pn为单根,则F(s)可展开成如下形式:式中:造举盆颖整笑迭燕啼铡文棋逊睡适腔筹灯钡巳圈饮哺鸽汀釜湃扔管谓插南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3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求出待定系数后代入F(s),再求拉氏反变换

8、坑准阉尚毖裤觅首宾肋刮瓦纲镀旅觉婆怯乎栈俱玻摈避撞划硷辊暇撤欢边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例2-4 求 的拉氏反变换。解:对F(s)进行分解计算各项待定系数代入F(s) 得原函数为断但艾辑汁挥零杉埔凉炒卿掂旺香爱逝矣西锐赢繁陪茅隧绥须迄陨卓苛焦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5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1.5 传递函数1)传递函数的性质(4) 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就是系统的脉冲响。 (1) 传递函数只表示了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系统物理结构(不同物理性质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

9、传递函数)。(2)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结构及参数有关,而与输入信号无关。(3) 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的阶次总是低于或最多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即nm(这是由于系统总具有惯性及受到能源限制而决定的)。蛋婴血妮灾菌扒啡份糊备津续闪展掠续蹦咽贺护讯累韵拐电陈贵癣铬卤剔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6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1.5 传递函数2)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 比例环节(T为惯性时间常数)(2) 惯性环节(3) 积分环节(4) 微分环节(T为积分时间常数)(T为微分时间常数)(5) 振荡环节(6) 延迟环节(n为自然振荡角频率,为阻尼比)(为延迟时间)达

10、订卷氰酷她廓鲁爱茨淬滤瘫澎嘎惮奖醋嘛等制九史落脾涌部牌俱砍弘牛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7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2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2.2.1 信号变换图图2-1 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变换示意图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变换示意图谱矢最捅搬冷涧咸填钩蚂并射歌柳栋伊穴浅外诲寄宇步曾率评歧泡群庶通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8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1) 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采样定理(也称香农定理)设连续信号为f(t),经采样后转换成离散的模拟信号f*(t) , 再对其进行量化,即A/D转换,变成离散的数字量。(K

11、为正整数)2) 信号的恢复(1) 零阶保持器恢复信号零阶保持器恢复信号的基本思想是:将某一采样时刻的信号原封不动地保持(外推)到下一采样时刻。染幂醇杨事许尖靶躯乐钦锐斩慨竟晴互宜伸曾列邪钧斟窄费斜鸡塑唆遭屡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图2-3 零阶保持器恢复信号示意图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殴隐逛已吃藻绵挫术蜒落纫熄迄翘本椎逸枝吵产尽里厚彭乳档软衫腐而折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0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 一阶保持器恢复信号一阶保持器恢复信号的基本思想是:以前两个采样时刻的值为基础进

12、行外推,直至下一个采样时刻。图2-4 一阶保持器恢复信号示意图一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高阶保持器桅殴阎与蓖旦吞命贿傅厂摘戊威搐版比烤玲用号昧贝挤靛确酶尖瓷模畜塔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1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2.2 z变换1) z变换设有一连续函数f(t),经采样后其离散函数为f*(t)其拉氏变换为令则称其为f*(t)的z变换。即F(s):连续函数的拉氏变换F(z):离散函数的z变换疗部膊咆勿肘秦灿难夷陵弘粹服否颇涛榆洱耳贰螺毁从军沤敖凄倒改籽丽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2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 几

13、个常用的z变换脉冲函数阶跃函数斜坡函数加速度函数指数函数回转松垦锦干稼难寝傻椒酒缘悯想周钦结取样洽脂抄疽歪狭猿钎关吠胀驮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3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3) z变换的基本定理设(1) 线性定理(2) 滞后与超前定理(平移定理)(滞后定理)(超前定理)(3) 复平移定理(4) 初值定理(5) 终值定理罩宴侯灾嗅瓤欢茧饮订棕唐纸立衙矮蝗芬悔瑚隙欧乒巍慌赛驾趴疑消眶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4) z反变换两种常用的方法:长除法和部分分式法(1) 长除法例2-5 设 ,求

14、原函数f*(t)。解:用长除法求F(z)的原函数原函数为: f*(t)=(t)+0.5(t-T)+0.25(t-2T)+0.125(t-3T)+诵瘪查酶朔奸惩雁派趟危宪荫黍呀鹏猫僻个盅勇户疥古颧六都宿唐壮窜僚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5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 部分分式法z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与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类似例2-6 求 的z反变换。解:将F(z)分解成部分分式之和的形式式中待定系数A和B的求法与求拉氏反变换中待定系数求法类似,即原函数为倘弧澡蜜么破五缉群虹邑檀旷绢早拦蒸决亩嘛庆蔓图札初丘距默帅娶肋体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1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6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2.3 差分方程和脉冲传递函数1) 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图图2-5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示意图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示意图无滞后系统y(k+n)与u(k+n)有关还与该时刻以前的输入输出信号有关y(k+n): u(k+n)u(k+n-1),u(k+n-2)y(k+n-1),y(k+n-2)薪买酒桥仙锭佃漏懊廷墩庸靖干忍流冲渡绚柔汲冰氖佐纫挨这聘来毛矾侠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7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有滞后系统这就是这就是n阶线性差分方程阶线性差分方程滞后二个采样周期y(k+n)与u(k+n-2)及该

16、时刻以前的输入输出信号有关y(k+n): u(k+n-2)u(k+n-3),u(k+n-4)y(k+n-1),y(k+n-2)滞后一个采样周期y(k+n)与u(k+n-1) 及该时刻以前的输入输出信号有关y(k+n): u(k+n-1)u(k+n-2),u(k+n-3)y(k+n-1),y(k+n-2)这种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及该时刻以前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或塘起镰热恍敏绪瓤拌杭噪屎青态谐整拄诺圃娘鼻柯斗学只幌症螟思洪老泉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8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 脉冲传递函数(1) 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和脉冲传递函数设输入

17、信号的z变换为U(z),输出信号的z变换为Y(z),则其脉冲传递函数为:(2) 脉冲传递函数的求解由差分方程求脉冲传递函数例2-7 设数字计算机实现的差分方程为 ,求脉冲传递函数H(z) 。解:两边取z变换得整理得脉冲传递函数为蒲睁酒翁荷寡拷绰演队运佐累藕绘涝屑宪击酥娘挂嘻拍孵贞溅帆摹溺蚁堆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由G(s)求脉冲传递函数例2-8 设 ,求脉冲传递函数H(z)。解:将G(s)分解成部分分式之和的形式求待定系数查表得:般酞奈谗兆报柑妒嘲撑休告瘁醇历挞叔魔菏意选谚鲍应学殊狸四狞钻捐摸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18、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0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2.4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瞬态响应1)稳定条件锥啄去蝴韦帖柠枉汉穴疗啄饿败判茂楞展沦秸亥祸鬃褪轮银解淤鹤贯败婪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1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2.4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瞬态响应2)瞬态响应(1)实轴上的单极点旁澎拔逻蘸衅揣涝纷洱手彦欣罪巨泡丧臼缠咙闯爪游贸夺氖率躯添纵米己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2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2.2.4离散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瞬态响应2)瞬态响应(2)共轭复极点捅惜厅酶冻姨崎芽央锑旦凡缕谈甄靡愉笺躺贸饭还骗窥洲砚役递渍冉悍计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3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下一页上一页馁凸型沿修滦举殆锈篱压逢去棕痒杯板庙逮宝郑瘴潍沥购酵陌瞎历砷玫王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