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关于调节和集合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屈光学关于调节和集合的问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节与集合调节与集合 第二章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调节与集合第四节第四节 集合功能的测集合功能的测试试检查内容检查内容 v集合广度的测定v融像性集合的测定v正负相对集合的测定v融像储备力的测定 集合广度的测定集合广度的测定 v集合广度用来初步估计患者的集合能力大小,可通过移近法来测量 v(1)、完全矫正患者的屈光不正v(2)、固定近视力表于40cm处v(3)、令患者注视一行纵行排列的视标 集合广度的测定集合广度的测定 v(4)、嘱被检者双眼注视40cm处的视标,此时慢慢将视力表盘向患者移近,直至患者报告视标分离即出现复视时,记录距离v(5)、通过公式集合广度=10*PD/距离求得 集合广度的测定集
2、合广度的测定 远远距离水平聚散力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的测定 v通过棱镜的引入使双眼视网膜物像分离,促使患者运用水平聚散力来补偿物象分离,维持双眼视,籍此,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集合功能。 v(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v(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为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v(3)、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前,棱镜度刻度初始设置为0,并位于垂直位,如图。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检查水平聚散力旋转棱镜的初始位置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4)、嘱患者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v(5)、令患者出现模糊
3、点时报告,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例如出现模糊点时右眼4,左眼3,则模糊点为7;继续增加棱镜度数;患者报告破裂点时,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6)、然后继续增加使视标分离加大再减小基底向内棱镜度数,当分离的视标重新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总量。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注意:一般由于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已被完全矫正,因此观察6m处物体时,调节已放松为零,也就是没有可以放松的调节性集合,所以应该不会出现模糊点.若出现了模糊点则说明患者的远用屈光矫正存在正镜不足或负镜过大的失误,应重新核查远用处方,在模糊点缺乏的情况下,
4、破裂点代表着负融像集合的极限。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7)、把双眼旋转棱镜刻度调回0点,嘱患者仍然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外的棱镜度数,如上所述,令患者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并记录棱镜总量。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8)、结果记录:远距聚散力:BI: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BO: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近距聚散力:BI: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BO: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注: BI:基底向内/ BO:基底向外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
5、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v(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40cm处,此视标为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改变瞳距为近用瞳距v(3)、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前,棱镜度刻度初始设置为0,并位于垂直位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4)、嘱患者注视40c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v(5)、令患者出现模糊点时报告,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继续增加棱镜度数;患者报告破裂点时,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6)、然后继续增加使视标分离加大再减小基底向内棱镜度数,当分离的视标重新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总量。v
6、(7)、把双眼旋转棱镜刻度调回0点,嘱患者仍然注视40c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外的棱镜度数,如上所述,令患者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并记录棱镜总量。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8)、结果记录:近距聚散力:基底向内(BI):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基底向外(BO):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v注意:在测定聚散力时,应先测棱镜基底向内然后再测定棱镜基底向外时的集合力,因为基底向外的棱镜刺激集合和调节,而基底向内的棱镜则放松调节和集合。 v当测试儿童时,最好用棱镜条,这样我们可以看见
7、他们的确眼睛,确保他们配合检查。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远远/ /近距垂直聚散力的测定近距垂直聚散力的测定 v与水平聚散力的测量原理相同,只不过由于人眼的垂直融像力较弱,因此我们虽然在双眼前加棱镜(棱镜的初始刻度位于0,且位于水平位),但只改变一眼的棱镜度数就足够了,另外,在增加棱镜时,由于调节并不改变,因此只需检查破裂点和恢复点。 测试方法 正常值 标准差基底向外(远) 模糊点: 9 4 破裂点: 19 8 恢复点: 10 4 基底向内(远) 破裂点: 7 3 恢复点: 4 2 基底向外(近) 模糊点: 17 5 破裂点: 21 6 恢复点: 11 7 基底向外(近)
8、 模糊点: 13 4 破裂点: 21 4 恢复点: 13 5 集合近点 破裂点:2.5cm 2.5 恢复点:4.5cm 3.0集合功能的正常值融像性集合的测定融像性集合的测定 v融像性集合的测定(,正负相对集合的测定、融像储备的测定)等内容, 其实这些内容的具体测定方法就是建立在远近距水平聚散距离的基础之上, 只不过考虑了患者的隐斜 vSheards准则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该为需求量的两倍。即正融像集合储备为外隐斜的两倍,负融像集合储备为内隐斜的两倍,用公式表达为RD。(R代表储备量,D代表需求量)此时才能保证患者用眼无不适感 vPercival 准则却不考虑隐斜,它要求在特定的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应该落在整个融像集合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内,方可保证双眼常时间持续工作,不出现疲劳,这中三分之一被称作是“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