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1013229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711(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四章学科知识知识点拨一、章节分析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第四节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的实践案例二、考点分析本章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共占分值50%,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三、重难点分析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二、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三、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2、的逻辑关联四、语文标准提出的实施建议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

3、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2011年年底,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本章中简称语文标准),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指导文件。该标准共有四个部

4、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部分附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总体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四部分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

5、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

6、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

7、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关注人文性2突出实践性3凸显民族性4强调感悟性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

8、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

9、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一)小学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文化,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

10、作为母语教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例题: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割裂D.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答案:D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能力。具体是指听读与说

11、写这两方面,即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的联系。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一是从纵向看,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二是从横向看,包括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1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

12、语文课程(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

13、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2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

14、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

15、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

16、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

17、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

18、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

19、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

20、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

21、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

22、、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3、,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

24、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3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知识与能力:一般用识记、理解、

25、一般应用、综合应用、创造性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发现、探究、建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乐意、主动反应、价值判断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三、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逻辑关联语文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每一册教材都以主题为逻辑中心,将其五大块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了以主题为核心进行专题式编排,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综合学习的空间,选文突出儿童性、时代性等特点,遵循了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有关建议。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四、语文标准提出的实施建议(一)对教学的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

26、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具体建议: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关于阅读教学、关于写作教学、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关于综合性学习、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二)对评价的建议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5具体建议: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关于阅读的评价、关于写作的评价、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三)对教材编写的建议1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

27、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5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28、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7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10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

29、课程中的运用。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

30、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的意义与目标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

31、为基本条件,并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意义:首先,体现在由过去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转向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整合以及学科之间的渗透。其次,重视体验。最后,培养课程资源意识。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1根据教材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2根据学生生活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3根据社会、自然等文化资源开发综合性学习内容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1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制订学习目标,提出学习的方

32、式方法,确定组织形式,进行人员分组分工等。2开展阶段:主要是制订小组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间接资料和直接经验,形成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提高各种能力。3总结展示阶段:总结内容包括学习获得的知识、提升的能力,也可以是参与学习者的态度与情感体验。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案例只有一个地球1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2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33、及交流合作能力。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

34、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011年年底,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本章中简称数学标准),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最重要的指导文件。该标准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附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

35、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课程内容观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

36、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3教学活动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

37、动过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教育评价观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38、信心。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5信息技术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数学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

39、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一掌握、两培养、一促进)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例题:关于数学课程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础性B.全面性C普及性D.发展性答案:B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

40、等术语表述。补充: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本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

41、学课程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说明: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1)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实例: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实例:认识三角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3)掌握同类词:能。实例:能认、读、写万

42、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4)运用同类词:证明。实例:证明定理: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实例: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6)体验同类词:体会。实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1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知识与技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43、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1)知识技能(2)数学思考(3)问题解决(4)情感态度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1)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

44、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

45、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需要强调的内容: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

46、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例题:数学标准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A一个阶段B.二个阶段C三个阶段D.四个阶段答案:C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经历从实际物体

47、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问题解决1能

48、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

49、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

50、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51、。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与逻辑关联(一)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2图形与几何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第三节课程标准

52、与小学数学课程3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课程内容的逻辑关联第一学段(13

53、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6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7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熟练地口

54、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5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6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8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

55、时间的长短。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探索规律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56、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

57、(三)图形的运动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图形与位置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统计与概率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58、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综合与实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

59、课程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8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

60、数的运算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61、问题。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正比例、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

62、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五)探索规律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

63、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测量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

64、学课程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图形的运动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

65、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3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图形与位置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统计与概率(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2

66、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67、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综合与实践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课程标准提出的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第三节课程

68、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7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评价建议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价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三)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2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3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4呈现内

69、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5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6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文本资源2信息技术资源3社会教育资源4环境与工具5生成性资源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一、第一阶段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图标),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对称轴,数出或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大家的发现,并尝试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说明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设法收集(如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现场素描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现、找到他们熟悉的图形对象中隐藏的对称轴,并在交流过程中丰富

70、自己的经验,如下面的图7:第四节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的实践案例在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图形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交流自己图形所表达的意思。第四节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的实践案例二、第二阶段绘制学校平面图。按照确定的比例和方位,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包括围墙、主要建筑、主要活动场所、道路等等。说明本活动适用于五、六年级,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置、方向和比例等基础知识,掌握测量的方法。因为整个操作比较复杂,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团结协作、获得成功的快乐。第四节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的实践案例教学设计时,可以关注如下要点:(1)选择测量工具。最简单的测量工具是指南针和皮尺(也可用步长近似测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讨论并形成基本测量方案,组内分工。小组完成实际测量后,绘制校园平面图。(3)交流。各小组展示本组绘制的校园平面图,交流绘制的方法和过程(可以用壁报、幻灯等形式)。第四节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的实践案例第一节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课程第二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三节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课程第四节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的实践案例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